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制度创新是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政府多次颁布钱物兼用的制敕。下表为该时期颁行的部分制敕。

颁行时间

制敕内容

材料出处

开元九年

(721)

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如闻市肆必须现钱,深非道理,自今以后,与钱货兼用。违者准法罪之。

《全唐文》卷二十五

开元二十二年(734)十月

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而布帛是本,钱刀是末,贱本贵末,为弊则深,法教之间,宜有变革。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者,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

《唐会要》八十九泉货

元和二年

(841)二月

公私交易,十贯钱以上,即须兼用匹段,委度支盐铁使及京兆尹即具作分数,条疏闻奏。

《唐会要》八十九泉货

材料二   窃见元和以来,初有公私器用禁铜之令,次有交易钱帛兼行之法。近有积钱不得过数之限……。然而铜器备列于公私,钱帛不兼于卖鬻,积钱不出于墙垣,欺滥遍行于市井。亦未闻鞭一夫,黜一吏,赏一告讦,坏一蓄藏。

——(唐)元稹《长庆集》卷三十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政府颁行钱物兼行制敕的主观目的和实施的客观效果是否一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为后世统治者提出合理化制度创新建议。(要求:至少两条建议,建议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英美的政治演进

英国

美国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英国

革命发展的顶峰;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光荣革命”爆发;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

会权力;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

宪法》;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3040岁左右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

——整理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


(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政治演进方式的相同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环境变化与政治制度变革的关系。
3 .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列晚清“四大奇案”之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原本是一起影响甚微的地方冤案,情节与《水浒传》中潘金莲毒死丈夫武大郎极为相似。当《申报》偶然将这则奇闻异事登载出来时,恐怕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它会发展为一桩社会关注度极高且惊动京师的大案,最终在慈禧太后直接过问下,经过刑部重新会审,冤案得以昭雪。而后更是通过新闻报道,文人笔记乃至电影电视剧的各种记载与改编,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

材料二   在传统国人的观念中,法律不是一个本于自然正义形成的、有内在逻辑体系的强制性规范体系,而是能预防和解决一切纠纷的公共政治技巧或治理术。这一套技巧,并非是客观、真实、理性、冷峻的科学,而是因事制宜、无微不至的艺术,其核心是儒家思想:倡导尚贤之治,恩法兼施,凡事可以“活动”“找关系”,强调“实用”“实际”“实行”,用伦理的眼光评判衡量一切。“礼所不容,刑之所加”,“法不外乎人情”等等,成了人们共同的观念。

——摘编自张书勤《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系统论述》

(1)根据材料一,分析冤案发生及得以平反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中国古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评述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2024-01-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政府既要负责治安、国防等传统事务,又要担负经济管理等新的社会事务管理,政府工作变得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香庸无能,导致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强烈不满,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1855年,英国首相面对强大的压力,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其它国家学习英国文官制度并结合本国实际,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对科举制有一定的批判和继承。但是,考试与任用在实际上是相互脱轨的,无法实现所有的文官都经由考试合格才任用的设想,不乏任人唯亲的现象存在。孙中山先生创立的考试独立权、任用制度,也可以被视为我国近代文官制度之开端。不过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由于在民国时期的军治和党治色彩浓烈,经过一般程序通过考试合格的人,入职后还要进行学习,俸金远要比非考试合格途径上来的待遇低,这样以来就大大降低对知识分子的吸引。

——摘编自刘桂君《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文官制度与近代英国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5 . 诞生于19世纪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和20世纪的《富尔顿报告》对英国文官制度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主要考虑的目标是

①通过适当的考试制度,为公共服务提供一个完全有效的阶层。

②鼓励勤勉和培养功绩,教育所有文官根据自己的成绩期待晋升,如果他们有资格获得最高奖项,则期望在服务中获得最高奖项。

③减轻因常设文官制度组织零散而产生的弊端,并在其中引入一些团结的因素。方法是将首次任命放在统一的基础上,开辟途径,将公职人员晋升为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并在较低级别引入一个男性团体(辅助文员),他们的服务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办公室提供。

我们仍然要表达我们的信念,即如果我们所建议的任何重要改变要生效,就只能通过议会法案来成功实现。

几条条款将完成本文提出的所有内容,我们坚信,坦率地说明该措施的理由将确保其在该国的成功和普及,并将消除目前对公共服务有偏见的许多误解。

——摘编自诺斯科特、屈威廉《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材料二   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20世纪的生产任务和我国19世纪的文官准则不匹配所造成的,主要表现为

◆文官制度本质上还是非专业人员(即“通才”或“多面手”)的理论作根据的。对这一点表现得最明显的是在部门中占优势的行政级人员。
◆现存的职位分类制度被分成水平和垂直两类。每一个文官被录用到特定的等级,等级的归属决定了其晋升前景及工作职责,等级间的流动很少。这阻碍了职员适应新的工作,妨碍了个人才能的积极发挥,同时也阻碍了录用那些胜任职务的人才。
◆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专门人才既没有得到充分的职责及相应的权力,也得不到应有的机会。
◆文官和外界没有足够的接触,不理解政府外界是如何运行,以及政策又是如何影响外界的。
◆人事管理和职业计划过时……文官中掌握管理技能的人太少

——摘编自《文官制度报告》(1968年)

材料三     18711965年英国文官人数统计表

年份1881190119221939194319501965
人数50859116413317721387400710600684800698000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哪些建议?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文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023-11-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政权建设的探索

材料一   延安市的裴庄乡是选举工作的试点单位,他们的选举从19412月初开始,到310日乡参议会召开正式结束。全乡计分四个选举区,有选举权选民731名,内中男407名,女324名,参加选民大会投票选举者574名,占全体数80%左右,达到预定计划目的,而选举区妇女参加者则竟达90%以上了,选出乡参议会正式议员25人,内女性3人,候补议员7人,内女性2人。正式议员中,计士绅1人,富农13人,地主2人,贫农3人。25人中,共产党员9人,约占三分之一强,而若加上候补议员7人计算,则仅占四分之一强。按比例选举各乡参议会的代表。

——摘编自王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   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抗战时期裴庄乡选举工作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的调整,并分析原因。
2023-11-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旧《唐书》所载830名进士中,出身望族和公卿子弟者最多,高达71%,小姓为13.1%,寒素子弟仅占15.9%。在《宋史》中立传的1533北宋人中,布衣(平民)入仕者占比55.12%;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且自宋初后逐渐上升,至北宋末已达64.44%;宋代开科期间年平均录取进士115人,达到唐代年平均录取人数26人的四倍之多,各科总录取人数更是达到唐代时期的十倍;宋代在考卷管理上实行糊名、誊录制,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家世、籍贯等信息进行封贴处理。在考官管理上实行锁院制度,考官一入贡院即锁宿,以辟请求,在考场管理上,禁止挟书、移易、传义和代笔等;王安石出任宰相期间,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将进士考试分成四场,分别为考大经、考兼经、考论以及考策。殿试仅考策,字数不超过千字,论在于考核考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策则是考核考生对政策的认识意见;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成定制,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参与殿试后不需要进行吏部考试,可以直接上任。宋太祖还制定政策,在考试及第之后所有人只能成为天子门生,不可对他人称师门。

——摘编自张希娟《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1)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宋代科举制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023-11-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
8 . 诞生于19世纪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和20世纪的《富尔顿报告》对英国文官制度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主要考虑的目标是

1.通过适当的考试制度,为公共服务提供一个完全有效的阶层。

2.鼓励勤勉和培养功绩,教育所有文官根据自己的成绩期待晋升,如果他们有资格获得最高奖项,则期望在服务中获得最高奖项。

3.减轻因常设文官制度组织零散而产生的弊端,并在其中引入一些团结的因素。方法是将首次任命放在统一的基础上,开辟途径,将公职人员晋升为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并在较低级别引入一个男性团体(辅助文员),他们的服务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办公室提供。

我们仍然要表达我们的信念,即如果我们所建议的任何重要改变要生效,就只能通过议会法案来成功实现。

几条条款将完成本文提出的所有内容,我们坚信,坦率地说明该措施的理由将确保其在该国的成功和普及,并将消除目前对公共服务有偏见的许多误解。

——摘编自诺斯科特、屈威廉《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材料二   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20世纪的生产任务和我国19世纪的文官准则不匹配所造成的,主要表现为

——摘编自《文官制度报告》(1968年)

材料三     18711965年英国文官人数统计表

年份1881190119221939194319501965
人数50859116413317721387400710600684800698000

(1)材料一针对英国文官制度提出了哪些建议?
(2)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文官制度存在的问题。
2023-11-1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政权建设的探索

材料一   延安市的裴庄乡是选举工作的试点单位,他们的选举从19412月初开始,到310日乡参议会召开正式结束。全乡“计分四个选举区,有选举权选民731名,内中男407名,女324名,参加选民大会投票选举者574名,占全体数80%左右,达到预定计划目的,而选举区妇女参加者则竞达90%以上了,选出乡参议会正式议员25人,内女性3人,候补议员7人,内女性2人。正式议员中,计士绅1人,富农13人,地主2人,贫农3人。25人中,共产党员9人,约占三分之一强,而若加上候补议员7人计算,则仅占四分之一强。按比例选举各乡参议会的代表。

——摘编自王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   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抗战时期裴庄乡选举工作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的调整,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权建设探索谈谈你的认识。
2023-11-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在摧毁旧的制度、改造社会环境、倡导新的社会观念中,实现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彻底改造的历史,如下表所示:

阶段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治理概况(部分)
1927-1936年通过对农村阶级的重新划分,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土地革命与阶级斗争,乡村农民获得了广泛权力,成为基层社会权力主体,苏维埃制度逐渐形成
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乡 (市) 参议会以20至60 人选举一参议员,每年改选一次,县参议会以400人到 800 人选举一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一次
1946-1949年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成为一项根本政治制度被确定下来
1949-1956年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全国各地城市都陆续建立、健全了居民委员会组织
1980-1982年广西产生新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将村民委员会正式写入《宪法》,村民委员会由广西走向全国

——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不同阶段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成果,并说明取得这些成果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现代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