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对秦代赋税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田租、算赋、更赋、警税、算车船、算马牛羊牲畜等十几个赋税项目,由中央负责国家财政的大司农和派去地方郡国主政的官员进行征收管理。山林园池税、市税、口赋、地方资源经营收入、矿税、渔税、公田收入等,由负责皇室财政的少府征收。地方封王封侯在其封地内,可以各自配置专责官员管理赋税,独立于国家财政之外,各自经营,自成体系。汉高祖时期制定的田租率为“十五税一”,到文景时,“三十税一”成为定制。

——摘编自徐世钜《汉代赋税征收管理的几个特征》


(1)根据材料,概括汉初赋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初赋税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3-09-29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测试(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因高丽朝贡使者往来频繁,告谕中书省限制其贡期及贡品数,“宜令遵三年一聘之礼……所贡方物止以所产之布十匹足矣”。同时亦将此意转谕安南、爪哇、真腊等国。进京朝贡的人员住在会同馆,“旧例各处夷人朝贡到馆,五日一次放出,余日不许擅自出入,惟朝鲜、琉球二国使臣则听其出外贸易,不在五日之数。”明政府还规定了各国入贡的贡道,要求朝贡船停泊在指定的港口,按规定的路线将贡品运送至京。

——摘编自李金明《试论明代外朝贡贸易的内容与实质》

材料二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渔民被台湾土著杀害,出兵台湾。清政府郑重指出:台湾、琉球“二岛俱我属土……裁决固在于我”。1883—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占领越南。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承认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自此,晚清封建宗藩体制彻底崩溃。

——摘编自林龙飞《晚清宗藩体制的解体》

材料三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各国政府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中国政府采用灵活的方针处理外交问题,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不经谈判即行建交的办法;对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先谈判后建交的原则,在对方明确表示不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再就建交具体问题进行磋商;对于美、英、法等国,则不急于采取行动与它们建交。新中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反映了新中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特别是同邻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真诚愿望。

——摘编自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外关系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毛泽东作出向苏联“一边倒”的决定。不少学者认为,以毛泽东为首的那一代中共领导人对共产主义具有强烈的信仰,把中国革命视为俄国革命的继续。……美国战后在亚洲采取的遏制革命的政策,特别是重新扶植日本的所作所为,证实并强化了毛泽东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对美国威胁的认识,勾起了他对历史上日本侵华罪恶的回忆。

——摘编自翟强《中国的反应——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

材料二   中美关系的改善经历了曲折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一直对华采取敌视政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开始考虑改变对华政策,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从国际反霸斗争的全局出发,做出了与美国和解的战略决策。1972221日至28日,尼克松访华,双方经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联合公报》,中美和解之门终于打开了。这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摘编自李勇主编《全方位速读系列: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频发,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战争一波又一波地在全国十余个省席卷开来。康熙登基前,全国耕地面积只有五百四十九万二千余顷,不及明代初统计耕种土地额的十分之六。而山海关外广大地区,更是“沃野千里,有土无人”。清政府的盘剥使赋税变得更加紊乱,摊派也增多了,在宣布废除明代的“三饷”后,又按照明制逐年征收“加派”的税银。

雍正元年(1723年)颁发诏令:“自次年伊始将丁银均派到地亩之中,造册征收,在全国推行单一赋税征收标准的‘摊丁入亩’税制改革。”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合一,具体做法是:一是明中期实行的一条鞭法继续施行,个别丁银摊入田亩征收,部分丁银按人丁征收。摊丁入亩政策在乾隆执政年间通行全国后,地丁合一,丁银和田赋统一以田亩为征税对象;二是将丁银摊派到田赋中征收,取消了以前的“丁税”,黎民百姓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赋税负担相对加重,一定程度上限制或者缓和了土地兼并之风;三是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加速人口的流动,农民和手工业者得以自由迁移,买卖劳动力。

——摘编自李顺明、李济南《“摊丁入亩”对当前我国财税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摊丁入亩”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摊丁入亩”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3-03-3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大夫对民众的劝诫,大多结合相关社会教化活动来进行。宋仁宗时期,“文治浸盛,学校大修,远郡僻邑莫不建学”,“州郡不置学者鲜矣”,宋仁宗还对江淮以南地区的民间非法宗教“皆严禁绝”,大力推行儒学。两宋时期的士大夫、官员常常对所辖地区的名宦名士、孝子贤孙、贞节烈女进行统计上报,对受到朝廷褒奖者给予减赋或旌表门闾的奖励,“广厚风俗”。赵朴任职越州时,就上报神宗对上虞县刘承诏加以旌表;朱熹任职南康军时,通过查阅方志、走访各地,对东晋陶侃、北宋刘涣等前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或建祠,或拜谒,以此来教育民众。

——摘编自张淑生《宋代俗训与社会教化》

材料二   明代初期,朱元璋就十分注重用儒家思想来教育基层百姓,以纲常礼教为总原则,继承了以儒为宗的统治思想,通过“每年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举行“乡饮酒礼”来落实。此外,明政府还将闾阎百姓作为教化的主要对象,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制定州县官员条例,要求县官亲自下乡督查乡约讲授情况,以重其事;明代闾里还建有申明亭和旌善亭,“凡民间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皆书其实行,揭于其中,劝善也”。明代统治者认为“致治之道在于善俗”,洪武五年(1372年)规定“有司今后考课,必书农桑、学校之绩”,并亲作“农桑学校诏”,督促执行,以导善行。

——摘编自许燕婵《试论明代教化》

材料三   宗教改革以来,英国在不断创立对穷人进行扫盲并传播宗教的慈善学校的同时,季审小法庭也发展成为民间基层较为繁忙的司法机构,处理案件并普及司法常识。17世纪,乡绅和富商捐助建立了大批提供通识教育和宗教教育的学校,并将子弟送到欧洲大陆游学。英国基层社会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英国政府主动为乡村社会的转型提供制度和经费保障的举措,使更多的英国乡村民众获益。

——摘编自付有强《城市化背景下的近代英国乡村教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时期社会教化的共性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国与近代英国在社会教化方面产生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社会教化的积极影响。
2023-03-31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迅速结为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支持中国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很快又以日本作为其在亚洲的主要盟友,当年这是中美矛盾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40年代末,一连串事件造成了中美两国的长期敌对与隔绝。历史性的转折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大门的开启,中国重返联合国并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在这时踏上征程。

——章百家《穿越历史透析中美之变——当前对两国关系的若干思考》

材料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从美国对中国的友好接触政策转向“新冷战”的遏制政策的结构性变化,必须高度重视从2008—2018年这决定中美关系走向的关键十年。2008年西方爆发了金融危机,而中国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这往往被看作是“中国崛起”的标志;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发起贸易战,这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根本性改变。这十年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对美国而言,是民主党的奥巴马政府试图对其内外政策进行大调整的十年;对中国而言,则是中国政治领导人更替和政治路线重新定调的十年,也是积极有为开展“伟大斗争”的关键十年。美国将中美关系定位为“主—从”结构的盟友关系,而中国则将中美关系定位为平等伙伴的“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关键十年”——“新罗马帝国”与“新的伟大斗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40~70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转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2020-07-08更新 | 6774次组卷 | 43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2019-06-08更新 | 8898次组卷 | 57卷引用:甘肃省徽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学官,毋得出自选除。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自布衣以至宰相之谢事者,皆可当其任一。其人稍有干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材料二: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英】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1)材料一反映的是唐朝哪一项地方教育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应如何评价这种选官制度?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2019-05-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徽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一·全国·期末

10 .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