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应的朝代。比较两图,提取一条关于边疆治理的信息,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3-0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西港花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西立法过程对照表(部分)

时间

中国

外国

公元前927年周穆王时,吕侯制《吕刑》希腊:来库古立法
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
公元前3世纪罗马:万民法产生
公元前126~前104年《春秋决狱》成书
公元前27~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建立,皇帝(奥古斯都)敕令成为法律的重要渊源
公元前1世纪汉经义释律,科令制度形成
公元528年拜占廷:查士丁尼命法学家特立波尼安编纂法典
公元529年东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编成
公元533年查士丁尼公布第二次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
公元541年西魏颁新制12条及六条诏书
公元582年东罗马:《查士丁尼新律》完成
公元637年唐《贞观律》颁行
公元654年唐《永徽律疏》公布

——摘编自王宏治《从中西立法过程比较<唐律>与<民法大全>)

材料二   任何社会法律的生成都不是其社会现象中的孤立存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有悠远古老的中华法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民族习惯、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的法律观念紧紧相连。同样,外国法律制度也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

——摘编自邓琦《中外古代法律比较研究》


运用材料一中的中外相关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主要观点。(要求:明确指出观点,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3-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俗和仪式的礼仪规范对古代社会的百姓影响甚大。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规范,特别是在冠、婚、丧、祭、射、乡、朝、聘等礼仪形式中规定了大量的道德规范和要求,以此实现在社会层面的教化,有力地塑造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儒家德治教化的社会路径还包括古代各类学校的教育与经典传习,以及家族宗族和乡绅的乡约教化等,这些社会化路径都体现了对人情、人义的塑造,构建了整体的社会文化网络,有效实现了政治与伦理的双向同构,达到了“化民成俗”的德治效果。

——摘编自沈小勇《以文化人化民成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围绕“德治思想与教化实践”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4-01-16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的概念,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诸多边疆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

材料二   边疆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边疆治理的政策根据国家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政权巩固和民族团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新时代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等边疆治理政策。这些特殊的边疆治理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每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实际情况而创造性地提出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边疆治理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摘编自白江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边疆治理和民族政策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与论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内涵
从中华民族发展趋势看中国的民族关系中国历史发展脉络表明,各民族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交往越来越密切,交融越来越明显,关系越来越紧密。
从统一和分裂看中国民族关系无论是统一还是分裂时期,民族交融都在发展。
从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看民族关系从中国历史上先后实行的民族政策看,多种类、多层次的管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体制并存,保证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有差异的民族共聚于一个国家之内,内聚成了中国统一的格局。
从历史传统看民族关系各民族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摘编自史金波《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刍议》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结合具体历史阶段得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图3,提取两项有关东汉至元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说明。
2023-12-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是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对中国秦汉到隋唐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

时期特征
秦汉帝国的成立
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隋唐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请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时代特征(认可、修改或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特征均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多少和土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规定按土地田亩面积实数征税。
西汉汉初,田租为十五税一,统治者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耕,或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
初唐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实行租庸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叫做“庸”。
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户,收取免钱役,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明朝“一条鞭法”,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
清朝雍正实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废除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至少两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18更新 | 179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民族主义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想象的共同体不是虚构的共同体,是一种与历史文化变迁相关,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建构。其建构过程主要受以下三大维度的力量影响。

第一维度:宗教共同体、王权王朝共同体不断衰弱。

第二维度:工业革命;印刷与书面媒体;单一标准语言对人们连接感与归属感的强化。

第三维度:殖民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种族主义,激发深刻的自我牺牲与族群之爱。

——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整理

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以上材料的部分或整体内容,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09-12更新 | 178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社会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组合。如图1所示,我们将自治、法治与德治画在一个三维坐标图中。S坐标代表自治,L坐标代表法治,V坐标代表德治,三者构成社会治理的“三轴”。SOL是“自治×法治”,SOV是“自治×德治”,LOV是“法治×德治”。其余分布在空间中的组合就是“自治×法治×德治”,在不同社会治理中,自治、法治与德治存在程度上的差异,有的自治水平高,有的法治水平高,等等。我们可以用“自治指数(SelfgovemanceIndex,SGI)法治指数”(RuleofLawIndex,RLI)“德治指数”(RuleofVirtueIndex,RVI)来刻画一个社会的治理水平。

——郁建兴、任杰《中国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根据材料,从中选择一种社会治理组合模式,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内容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阐述合理)
2023-08-26更新 | 277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