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0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请选取表格中任意一个阶段或者多个阶段,对所涉及的选官制度或者选官制度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阶段选拔方式或内容
第一阶段王权与族权统一,依血缘的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即“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息情”。
第二阶段“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斩首为功”、“计首授爵”制。
第三阶段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史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第四阶段中央选派“贤有识鉴”的官员任原籍地的考评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等级,然后向吏部举荐。
第五阶段政府按照不同的科目设立考试,士人可以自由报考,政府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2024-02-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庞氏家训》由明朝中后期广东南海人庞尚鹏所著。主要内容包括“务本业”“考岁用”“遵礼度”“禁奢靡”“严约来”“崇厚德”“慎典守”“端好尚”等共8章。最后用歌谣形式编写“训蒙歌”和“女诫”部分并予以专列。《庞氏家训》甫一问世,其“遵礼度”一款即有四条“已入乡约通行”。以下为《庞氏家训》部分内容的摘录

慎典守书籍为人蒙命脉,须置簿登记,依期晒晾,束之高阁,无令散失,以全先人手泽。
端好尚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量力勉图,各审所尚,皆存乎其人耳。予家训首著士行,馀多食货农商语,皆就人家日用之常,而开示途辙,使各有所持循。
训蒙歌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
女诫男女相维,治家明肃。贞女从夫,世称和淑。事夫如天,倚为钧轴。爱敬舅姑,日祈百福。教子读书,勿如禽犊。
请选择《庞氏家训》中的某章内容或多章内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自拟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19世纪

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而后欧美各国实行。以黄金为本位货币,实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货币制度。不仅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也保证了各国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但是,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再加上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

1944年

4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国际政策协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这一金融体系存在两难处境,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长,这是以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不断扩大为代价的,从而导致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动摇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这一内在矛盾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1973—1978年

世界外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崩溃;国际间于1976年1月在牙买加签署协议,形成牙买加体系。该体系实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的平价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储备货币多样化,形成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样化,确认浮动汇率制的地位。

——摘编自石晶莹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时期,以“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为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法制建设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下图为17—19世纪西方法律建设历程。

                                17—19世纪西方法律建设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法制与社会”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图中所示任意两个国家的信息,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于1931年被迫放弃金本位,允许货币贬值。此后,英联邦国家多效法英国,或放弃金本位,或相应贬值;法国、意大利等国则以高关税和进口限额予以对抗:美国先实行高关税,后放弃金本位与英国展开贬值竞争。一时间,货币战、贸易战交互影响,困扰着世界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展开,推动反法西斯国家在货币领域的合作。19419月,英国公布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战后货币政策”和“关于国际货币同盟的建议”两份备忘录。珍珠港事变后一周,美国财政部长顾问亨利·怀特受命考虑并准备一份有关建立盟国间稳定基金的备忘录和计划。从19429月到19447月,英美之间围绕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展开谈判。最终达成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实际上是英美两家妥协的产物。协定一方面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规定过渡时期为5年,使其他国家得以避免被过度拖入不平等竞争。

——改编自王在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2-1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幅地图与民族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迁示意图
结合地图,从民族国家角度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024-02-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指的是国家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的机制、法律法规建设,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制度和法律体系。

角度和国家治理的关系
政治制度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制度构建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选官制度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方式各异,如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文官制度规避政党更替造成的政府工作动荡。
法律法规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与保障,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工具。
赋税制度国家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实行相应赋税制度,保障国家收入的同时,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彰显出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
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治理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国家基层治理各有差异,如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西欧中古时期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

——改编自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1》单元导语部分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国家治理”这一话题,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2-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杨善洲(1927-2010),云南保山人,曾任保山地委书记等。退休后,杨善洲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坚持20多年,为大亮山披上绿装,大大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2011年,杨善洲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改革先锋”称号。


结合新中国的相关人物和史实,围绕一种中国的“时代精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体现时代特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2-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是新中国外交成就(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成就简表(节选)

时间成就
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1954年,中印、中缅双方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60年代初,尼泊尔、柬埔寨、埃及、阿尔及利亚等24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
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20世纪70年代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1976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增加到111个。
改革开放新时期2001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2年中共十八大,中国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导。
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杭州举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以“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6~2003年《人民日报》公益广告简表

时间主题内容(关键词)
1996年中华好风尚爱土地爱国家尊师敬老
1997年自强创辉煌交通文明独生子女教育
1998年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坦然面对下岗抗洪赈灾
1999年保护母亲河坚持水土保持绿色希望工程
2000年树立好风尚,迈向新挑战振兴国企热爱自然创建西部绿谷
2001年救助孩子,保护消费者,保护母亲河关注消费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2002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善待地球可持续发展
2003年公民道德规范爱心诚信奉献

——摘编自李雪枫《试论建国以来<人民日报>的广告发展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96~2003年《人民日报》公益广告”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