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科举夙为外人垢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智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兵农工商,各完其义务而分任其事业。

—摘自张之洞、袁世凯《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9月2日)

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

—摘编自刘大鸭《退想斋日记》(1905年10月17日)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2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八国联军炮口下逃出北京的西太后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变法,由此开始了晚清最后十年所谓“新政”时期。面对庚子以后的社会危机和日益迫近的革命,它明显地带有王朝自我挽救的意味。而一个扑杀过变法维新志士的人物侈口昌言“变法”,又像是一种历史的嘲讽。所以,人们称之为“假维新”,以区别于戊戌年间那场以救亡图存改造王朝为目的的维新运动。然而,真实常常存在于矛盾之中。在假维新的过程中又实现过一部分真改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提炼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2024-05-1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教育的基本法规,其对历史课程的“要义”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该章程指出,中小学历史的“要义”在于陈述“历朝治乱兴表大略”“历代帝王之大事”“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及“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和“振发国民之志气”。

——改编自《用多种类型的情境化学生活动培育核心素养》(《历史教学》2024年第1期)

请简要评析晚清《奏定学堂章程》有关“历史课程的‘要义’”之规定。
2024-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期国家状态民族交融状态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开拓、推进交流
魏晋南北朝短暂统一、长期分裂大迁徙、大交融
隋唐统一大交融、大发展
宋辽夏金政权并立交往交流交融
元明清空前统一多元一体
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自觉发展新阶段
当代统一民族大团结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导语

材料二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历史时期,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自拟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秦变周法,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置尚书于禁中,有令、丞,掌通章奏而已。汉初因之。武、宣之后,稍以委任。及光武亲总吏职,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府,尚书令为端揆之官。魏、晋以来,其任尤重,执宰相之职。皇朝武德中,太宗初为秦王,尝亲其职。

——改编自《唐六典·尚书都省》

结合材料和所学,评述尚书令从中朝走向外朝的历程。
2024-05-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永无止境,全球化也还远未被人们认识清楚。关于这一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认识不同。资本主义希望维持现状,或多或少地使之屈服于资本单方向流动的可能。而社会主义让人们看到,为什么资本主义全球化会受到限制,为什么它会不断造成并逐步加深世界的两极分化。”

——【埃及】萨米尔·阿明

材料二   下图为18272017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占 GDP的比重变化图

——引自邵宇《激进的变革:世界正处在全球化“第三次解绑”的技术节点》

根据材料,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代税制改革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以一条鞭法为例,“条鞭并夏税、秋粮、均徭、里甲、土贡……。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杂役仍复纷然。……岂知其为重出之差乎?此所谓积累莫返之害。有明自漕粮而外,尽数折银。天下之银既竭,凶年田之所出不足以上供;丰年田之所出足以上供,折而为银,则仍不足以上供也,无乃使民岁岁皆凶年乎?此所谓所税非所出之害”。……故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於后世者大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黄宗羲对一条鞭法的看法。
2024-05-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治理体系具有鲜明特点,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在行政体制上以实行中央集权制为主体,在治理理念上崇尚“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局面,在思想文化领域以儒学为正统和主脉,在制度建设上重视顺应时势革故鼎新。

——夏春涛《中国古代治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        

《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内有22份档案,其年代大致为公元1304年至1367年,主要内容包括用八思巴文书写的元代皇帝给西藏地方寺院、官员等的圣旨,以及当时地方官员用藏文给其管辖的官员、寺庙下发的铁券文书和法旨。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选取材料一中的“鲜明特点”,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08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浙江·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德意志法律深受罗马法影响,多种体系并存,主要包括全德使用的“共同法”和各邦国的地方法。针对德意志是否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典,海德堡大学民法学教授蒂堡与柏林大学民法学教授萨维尼于1814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蒂堡:我的观点是,我们的民法(在此术语下,我在这里始终指的是民法、刑法以及诉讼程序)需要一个彻底的、迅速的转变,只有所有的德意志政府团结一致,努力完成排除单个政府的恣意而适用于全德意志的法典的编纂,德意志人在市民关系上才有幸福可言。

萨维尼:法的民族精神说:放眼人类历史的最为远古的时代,我们不难看到,法律已经具有某些自身特定的禀赋,这便为一定民族所特有……它们是为一个独特的民族所独有的绝对不可能分割的禀赋和取向……立法(法典)常常是对法的一种有害无益的侵蚀,统一的法典也会割断这些代表着民族历史的联系。

——改编自雷倩《法典法学民族精神》

假定当时支持蒂堡的海德堡大学学生与支持萨维尼的柏林大学学生为此展开辩论赛,请你为其中一方撰写一篇简短的开场陈词。(要求:先表明支持对象,写出本方观点;要围绕自身观点展开;紧扣当时德国状况;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驳斥有力,逻辑清晰)
2024-04-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2024·浙江·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举制度废除后,孙中山主张由国家设置考试院,主管文官的选拔、任用和考绩。孙中山吸收了我国科举考试的有益成份,借鉴了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创立了文官考试思想。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广州政府时期,孙中山先后规划和公布了有关文官考试的法规法令,使考试院的设立、文官考试的种类、资格、科目、内容和文官的任用制度化。考试院与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平级。北京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开始创立和运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其特种考试和检定考试,是我国的独特创制。文官的任用、考绩、升调、奖惩、抚恤等制度称作文官“铨叙”制度,在铨叙法规中都有详尽的规定,与文官考试制度相辅相成。

——摘编自房列曙《民国文官制度的独特创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
2024-04-0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