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水。

下表是学者对唐宋家训内容的量化分析(单位:篇)。

            
处己(修身励志)537
勉学、治学329
睦亲(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等)314
治家(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等)624
处世(交友、尊师、敬长、礼仪等)526
从政1117
治国24
女诫52
教子原则26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就唐宋家训内容变化的整体情况、局部情况或某一方面的情况提炼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的专制政权或曰官僚体系必须寻求其他的支持性因素以维持自身的运转。这个因素是以族权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自治权,政权必须与自治权相互合作,才能实现自身职能,才能“号令天下”。在中国古代,农村社会要保障乡民的基本权利利益,要维持稳定,也需要借助宗族组织。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每个农业家庭必须寻求一定的外力支持。农村宗族组织体系便应运而生了。

——摘编自白临鹏《20世纪80年代以来宗族复兴及其对村治的影响》

围绕“国家治理”这一主题,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演进

时期特征具体表现
一战前分类尚未健全文官主要有二类级别,一类是“智力工作”,一类是“机械工作”。“智力工作”人员录取考试科目都是笔试科目,有英语、历史等;“机械工作”考试科目有绺写、算术等。
二战前已趋定型

根据职等分成三类:行政级人员考试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日用科学等;选考科目有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等。执行级人员考试科目:英文、数学、普通知识等;选考科目有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等。文书级人员考试科目有:英文、数学等;选试科目有法文、德文等。
二战后不断细化这一时期将二战中发明的“乡登考试法”,即品能测试法,应用到文官考试中,与笔试并行。
20世纪70年代后富尔顿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内容。具体内容有:行政学员,报名资格为20~28岁之间,获得荣誉生学位,考试包括三个项目:笔试一天半;口试两天;个别接见。

——据严世雄《西方国家公务员价值观的历史演进》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国的文官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2024-04-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时代楷模诠释着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评选

标准

1.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指标的先进生产者;
2.达到优等质量指标的先进生产者;
3.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先进生产者;
4.在节约方面有优良成绩的先进生产者;
5.优秀的合理化建议者和合理化建议工作的组织者;
6.能够经常帮助达不到定额的工人提高到先进生产水平的先进生产者;
7.先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员;
8.在工作中有优秀成绩的先进生产者;
9.先进小组、车间、企业的代表
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总方针的;
2.在企业发展生产,深化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
3.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
4.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
5.在发明创造、技术改造、合理化建议、技术协作、技术扶贫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

……

8.在社会主义精种文明建设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
9.在其他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

所在

行业

集中在工业战线(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所占比例较高)来自工业、农业、交通、财贸、基建、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51个系统或行业
结合材料,以“时代·楷模”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3-01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上现代意义的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和调整改革逐渐完善的过程,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尽管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陷入重重困境,但是,社会保障的理论和实践仍在发展,对稳定社会、调节经济的作用仍在发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同社会保障紧密联系。因此,作为一种制度,社会保障今后仍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将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周玉庆《浅论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社会保障制度”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儒、法两家鲜明地提出德治和法治两种治国方式,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战国时期取得胜利,儒家德治思想在汉代以后成为显学。儒家以性善论作为实行德治的人性基础,而法家以性恶论作为实行法治的人性基础,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都在实践中发挥了彼此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姜登峰《中国先秦德治、法治及人性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新兴地主阶级纷纷通过公布成文法来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的特权,为法律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加之,旧有的官学教育衰落,“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学术的下沉为法律教育提供了知识和人才保障。这一时期出现了儒、墨、道、法等学派鼎立的局面,其中一批精研法律的法家学者,通过开办私学来传授法律知识。

宋代重视法律,提倡法律教育,使法律知识在民间广为传播,不管权贵还是平民都受到了法律知识的熏陶。宋朝统治者禁止民间百姓私自学习法律知识,限制平民百姓私自传播相关的法律课本。

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将《大诰》三篇颁诸学官,作为国子监学生和科举考试的内容,乡里则由塾师教授《大诰》。清康熙亲颁十六条“上谕”,宣传法律和道德,其中写道:“敦孝弟以众人伦……和乡党以息争讼……讲法律以做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诚匿逃以免株连。”

清康熙十六条上谕颁布后,立即有官员编写《上谕和律集解》,逐条将其含义,然后阐明违反各条内容的行为,附以大清律应受何种惩罚。对于康熙后来发布的圣谕除逐条讲解并附有相应律文的之外,还编了诗歌在民间传颂。

——摘编自郑晓龙《从律学兴衰看传统法律教育之流变》


请以“法治与教育”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处理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其间,中国所采取的处理同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的对外战略经历着一个不断调整、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得中国的外交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一边倒”“两条线”“一条线”“独立自主”作为新中国曾经先后确立并实施过的四个对外战略,无疑都是对变化中的国际局势特别是中国同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的现实之反应。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国的“边缘崛起”,大的方面来说,是周天子地位日益衰落的结果,是“时势使然”;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与秦国君主本身的政治理想有关,与秦国前后数位君主的善于用人有关,但是从秦国商鞅变法起采用法家的“耕战”思想作为立国之本来说,可能就已经种下了秦朝“兴也速焉,亡也忽焉”的种子。所以,秦国从崛起到统一再到失败,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值得记取的。

——摘编自李进、张异《战国时期秦国统一中国再反思》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3-11-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