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历史小组准备开展“新中国外交成就"展览活动,提供了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后四个重要

历史时期外交工作的资料。


   
选择以上照片中的一幅或多幅,结合所学知识,为该小组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工作成就展”撰写解说词。(包含解说主题、图片介绍、外交工作简评;要求表述清哳,史论结合。)
2022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奏定初等小学章程》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立学总义

立学总义设初等小学堂,令凡国民七岁以上者入焉,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几童身体,每星期不得过三十点钟,五年毕业。
历史科目其要义在略举古来圣主贤君重大善美之事,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仰叹慕。
地理科目其要义在使知今日中国疆域之大略,五洲之简图,以养成其爱国之心。宜悬本县围、本省图、中国图、东西半球围、五洲图于壁上。
格致科目其要义在使知动物、植物、矿物等类之大略形象、质性,以备有益日用生计之用。当先先就庭院中动物、植物、矿物,为其解说其生活变化作用。

——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

材料二 下图为“初等小学堂四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第2册”中的插图(1911年)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随着近年来“双减”政策的落实,研学旅行成为一种新型的育人方式.学生们在旅行中学习,在研学中成长,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强化情感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深蕴家国情怀。四川某中学组织高一学生开展暑期研学活动,第一站走进“天府四川金融博物馆”。下列图片是该馆部分馆藏文物。


秦半两钱北宋交子民国法币(1947)


棉布购买证(1956)墨西哥银元欧元(2001)


如果你有幸担任本次研学活动的讲解员,请从以上馆藏文物中任意选取一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对要解说的对象进行判定,要有场景代入感;解说词须包含文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等;解释合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不少于100字.)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02日毛泽东就中国向朝鲜派出志愿军的问题给斯大林的电报:“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收录在198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

材料二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195210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志愿军战士坚守597.9高地1号坑道,在断水断粮14天的情况下,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战至最后全连仅存6人,阵地屹立不失,这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始终飘扬在高地主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根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并简要说明这封电报在研究中国出兵朝鲜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阅读材料二,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与文物相关的历史事件展开,解说全面,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33年废两改元之前,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铸造货币(硬币)的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还有私人银炉。纸币发行权也极为分散: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每一种货币都是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伴随着贸易而输入的各国货币,也广泛流通于中国。

——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1840 年至1911年中国货币形式和数量

货币形式数量以元计值百分率(%)
中国银元240000000 元2400000009.6
外国银元1080000000 元108000000043.4
铜元200000000000枚1490000005.9
银两票30000000 两420000001.7
银元票50000000元500000002
铜钱票134000000 串1000000004
外国钞票110000000 元1100000004.4
银锭250000000 两34700000014
铜钱500000000000枚37300000015
总数 2491000000100

—摘自郝延平《中国近代商业革命》


从以上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合理解析。(可以从总体上或局部提取历史信息,所提取的历史信息要明确,解读合理,史论结合。)
2024-02-0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   目录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摘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目录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从政治制度、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六个专题,对中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叙述,具有时空跨度大、理论性强、线索多、内容丰富等特点……社会中产生的国家,既是阶级统治和暴力的机构,也具有社会职能,社会治理正是体现国家社会职能的最重要方面。当然,这只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不能以理论替代历史,还需要结合具体史实,分析和看待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具体情况。比如说,国家制度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有什么特点?国家虽然有社会治理的职能,但国家制度又具有阶级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治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卜宪群:科学认识和把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统编高中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解读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2-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95年伯克郡的18位大法官在斯皮纳姆兰做出决定:应根据面包价格和家庭规模来给予穷人救济,而不论他们实际挣得的钱有多少。在该法案中,劳动者的“生存权”得到重视,一个劳动者的收入将由其工资收入加上教区的补助组成,一个家庭儿童的数量越多,他能够得到教区的工资补贴也就越高,只要人们获得的工资总数少于法令确定的家庭应有收入标准,他就会被救济。在接下来近40年的时间里,这项法令覆盖了英国几乎所有乡村,甚至涵盖了许多制造业地区。

——摘编自徐琪新《英国济贫制度变迁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斯皮纳姆兰法案》进行解读。(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由追求军事利益的共同目的而不断流动的、免不了昙花一现命运”的游牧民族与固守于茫茫丛林的山地民族一起构成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展开了文化之争、领土之争、统治之争、政治之争以及直接的战争。在这一过程中,中原与边疆民族形成一种分而不离、散而又合的动态联系。

——摘编自李强闻丽娟《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的新解读》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其发展趋势是,各民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交往越来越密切,交融越来越明显。从统一和分裂看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在统一时期,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为统治民族,都是中国的统一;在分裂时期,是同一个国家内的纷争。从历史上民族政策看民族关系,多种管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体制并存,保证了民族共聚于一个国家之内。

——摘编自史金波《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刍议》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命题解读
多因素的互动耦合引发成功改革若没有较强主体力量难以确保政策的连贯性;较好的初始条件与较大的创新力度间有显著的替代关系;较复杂的外部环境并不会造成显著阻碍,反而能成为变革的驱动力;“创新力度”作为辅助条件,其大小并不必然导致改革的成败,要与其他条件协调才能生效
强主体的改革容易成功在封建集权制国家,皇权至高无上,人治色彩浓厚,帝国权力的实际主宰者(不一定是皇帝)对于改革所持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措施、过程要求与创新力度相辅相成一方面,措施过少会导致失败,即未及时变革、配套措施不足容易失败;另一方面,在弱主体的前提下,措施过多则会加速失败。这意味着成功的改革需要措施数量、主体力量和适度创新相匹配
改革呈现历史周期律,王朝初期的改革容易成功一般来说,王朝初期的改革容易成功,所以改革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和贞观之治均处于王朝的前期,初期的改革更能发挥基础优势,或者及时逆转劣势
核心条件的缺失致使改革失败失败改革的分析有四个核心条件(较差的初始条件、较弱主体力量、较少变革措施、较低执行要求)

——摘编自徐国冲、潘玲珑《改革是怎样炼成的?——基于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定性比较分析》

上表是学者对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考察后提出的命题及解读,根据材料,提取一个关于变法和改革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