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皇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太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志口实耳。

——萧一山《清代通史》

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满族统治集团忽然警觉到∶无论变法会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好处都不能为此而付出满族丧失政权的巨大代价。梁启超有一段生动的记述∶当皇上云改革也满洲大臣及内务府诸人多跪请於西后乞其禁止皇上。西后笑而不言。有涕泣固请者西后笑且骂曰∶汝管此闲事何为乎?岂我之见事犹不及汝耶?……盖彼之计划早已定故不动声色也。从此处著眼我们便不难看出围绕著戊戌变法的激烈政争决不可单纯地理解为改革与守旧之争。

——余英时《戊戌政变今读》


(1)材料一、二分别从什么视角解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为什么材料一合材料二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结论会不同?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
2021-02-1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柳宗元(773年—819年)《封建(分封)论》

材料二: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方今郡县之敝已极…… 何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1613-1682年)《郡县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柳宗元和顾炎武关于有效治理地方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时代特征,评述柳宗元的主张。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柳宗元和顾炎武对这种变化趋势有何共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是什么?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3 . 公平与正义

材料一   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如图是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亚,她一手持剑一手持天平,天平表示“公平”,宝剑表示“正义”,塑像的背后刻有古罗马的法谚:“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问题
(1)简述三则材料各折射出怎样的社会背景,之后各方分别采取哪些举措来逐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2)以今日之见,谈谈你的体会。
2019-11-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问题:
(1)将正确的字母填入图标的括号中
A.公民法 B.万民法 C.十二铜表法
(2)在公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法为什么不断完善和发展?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道:“也许,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它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 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古代罗马法的看法。
(4)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研究罗马法还可以借助哪些手段?
2020-03-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法律的判决

法律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为实现阶级统治的社会目的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适用于案情一和案情二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什么?
(2)罗马法庭会同意案情一中克丽奥佩特拉的诉求吗?为什么?
(3)谈谈对案情二中法官判决的认识。
2019-11-0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区2015届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题
6 . 查理曼大帝的遗产

查理曼大帝征服了法兰克王国周围所有的国家,从而使帝国变得异常强大。于是一种新建立的领主与封臣的关系基础上的政治经济体系被推广开来,……就这样,他奠定了法国、荷兰、比利时等最重要的几个欧洲国家的版图格局,并为德国后来的名称奠定了基础。


问题
(1)根据材料,查理曼大帝给欧洲留下了什么遗产?
(2)从中世纪到近代,这些重要的欧洲国家的政治制度总体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为德国后来的名称奠定了基础”的理解。
2019-11-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练习(二模)历史试题
7 . “黑暗时代”的光亮

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黑暗时代”,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在中世纪漫长的间歇之后,重新踏上前进的征途。事实上,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约在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世纪临近结束时,欧洲这种“决定性优势”的认识。
8 . 法律的判决公元2世纪初,罗马贵族以自己的房屋作抵押,向埃及亚历山大港的富商借款100第纳尔(罗马帝国的银币单位)。到期时贵族因故没有能够偿还借款,富商将贵族告上法庭。法官在查看了借据并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后,做出如下裁判:罗马贵族的房屋归埃及富商所有,但是在贵族找到新的居住地之前还可以暂时居住。
(1)法官做出裁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简述你的理由。
(2)结合案例谈谈你对罗马法的认识。
2019-08-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