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北宋)国初取进士,循唐故事,每岁多不过三十人。太宗初即位,天下已定有意于修文,特取一百九十人,自唐以来未之有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三·举士》

材料三 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在西方国家政府中,政府部长等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政治责任,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可任职到退休。同时,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摘自《选择性必修一》

材料四   在我们西方所有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归功于中国的科举制度。

——(美)艾伦·坎贝尔

材料五   汉承秦制,“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计簿”,御史大夫检查计簿所载数据的真伪,丞相府则据实以行奖惩,绩优者升迁。为了防止官吏弄虚作假,汉朝颁布了《上计律》、《功令》、《考功法》,其中规定了“上财物之计簿而欺谩不实”的行为为欺谩之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吏,也要免职。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针对各个职位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具体要求,偏重在职才能的考察。各部门长官在对其下属进行初考后,考核结果要“悬于本司、本州之门三日”。

——摘编自刘守芬等《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

(1)按照要求,完成表格。
时间

先秦时期

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
制度

世官制

B

九品中正制

D

标准

A

德才

C

E

(2)材料一中唐太宗“喜”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结合所学,分析出现材料二状况的原因。
(4)依据材料,归纳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看法。
2024-02-26更新 | 53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唐令的流变与复原。令,记载国家的行政制度与规则,是唐宋时期法律的组成部分。唐宋时期制定的令,元明以后大都散失。当代学者在天一阁藏书楼发现了北宋《天圣令》的明抄本。北宋《天圣令》基本上是参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修订的。
(1)在日本古籍文献中,保存了仿造唐令制定的《大宝令》等。最有可能将唐令传播到日本的是(单选)
A.波斯商人   B.遣唐使节   C.天竺高僧   D.新罗侨民
(2)《天圣令》中记载的令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因旧文,以新制参定(根据新的制度,对旧的令文进行修订)”及“右令不行(以上令文不再使用)”。其中的“旧文”“右令”指的是(单选)
A.唐令   B.宋令   C.元令   D.明令
(3)天一阁所藏《天圣令》的形成时间和史料类型,下列选项与之相吻合的是(单选)
A.宋朝文献史料   B.明朝文献史料
C.宋朝图像史料   D.明朝图像史料

《天圣令》发现后,学者致力于将其中的宋代令文复原成相对应的唐代令文。以下是其中一条令文的复原

宋令文:诸州税调庸配贮诸.....送纳讫,并具账申三司。

唐令文:诸州租调庸配贮诸.....送纳论,并具账申省。


(4)与宋令相比,学者复原出的唐令有哪两处不同?任选一处,解释其变化的原因。
(5)学者复原唐令的依据,除唐代行政法典、相关学术研究外,还可以有(双选)
A.出土的唐代官方文书   B.唐代印刷的佛经
C.日本的古代法律文献   D.唐代颁行的药典
(6)以唐令的流变和复原为例,谈谈后世文献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
3 . 民族国家的构建。

民族国家是近代新出现的国家形式,西欧较早建立民族国家,西欧各国也由此成为那个时代脱颖而出的强者。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材料二   路易十四(16431715)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并且把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人们在一位有道明君治理下才有一个祖国,在一个昏君统治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祖国了。

——伏尔泰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

——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马赛曲》后被定为法国国歌
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材料三   辛亥革命在形式上将我们从封建王朝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崭新的共和国形式。……国家第一次与领土、民族、主权等现代的概念牢牢地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以后的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都是通过对民族国家特有的主权意识的争取来唤醒整个国家和民族,争取的是在民族国家之林的生存权利。……这就是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力量。

——朱月白《从朝代之国走向民族之国》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国家观”?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近代以来法国人的“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西方国家理论在近代中国的实践”,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4 . 货币硝烟,“钱”后是“拳”

俄乌冲突爆发后,2022年3月,美国宣布将在全球贸易中限制俄罗斯使用美元、欧元、英镑或日元等结算体系。这引起人们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浓厚兴趣。


材料一:任何一种国际货币体系都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建立的,只有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体系才能得以持续的存在。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载《致富时代》2012年第5期)

材料二:韩联社(2022年)217日报道: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统计,今年1月,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达3.2%,创历史最高,继美元(39.92%)欧元(36.56%)英镑(6.30%)之后,居全球第四位。


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下为某同学的相关小结,请协助该同学将数字处填入可以填入选项的代号。(注意:选项多于当填项,选项与当填项并非一一对应)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黄金   D.白银   E.社会主义
F.资本主义   G.“交子”   H.全球化   I.多极化   J.人民币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货币体系演变的背景之一货币体系演变的背景之二
为了巩固统一、巩固①,秦统一了货币、文字及度量衡。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进行了不同规模、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④制度,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②,自明朝中叶起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时,其法定货币地位得以完全承认。20世纪上半期,多种矛盾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格局也经历了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向“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并呈现出⑤趋势。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法、美分别构建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各自为政。
由于货币具有国家主权属性,新中国在正式成立前就开始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的③,它随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1922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共同组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⑥,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解体。
空白处
拟填入内容代号
(2)简析“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得以形成的历史原因。
(3)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结算跻身前四,又是基于怎样的政治、经济因素?
(4)《中国外汇》2021年11月上半月刊发文《布雷顿什么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提出:“支撑货币国际地位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国力”。请以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022-06-12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二模历史试题
5 . 古代货币

钱币之所起,起于商贾通行四方交至远近之制。物不可以自行,故以金钱行之

——《文献通考·钱币二》


(1)随着古代各文明区域商业规模的扩大,各地区都开始出现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请将下列货币与所发行的区域文明匹配

①半两钱   ②古希腊银币   ③古波斯金币   ④阿克苏姆王国钱币
(2)以下铜钱以铸印时帝王年号命名的是(多选)
A.开元通宝   B.洪武通宝   C.乾隆通宝   D.五铢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文中叙述的事件最早应发生于(________)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如图是日本《东亚钱志》中的一块中国古代印制“钞版”拓片,下半部是粮仓前景图,上半部是10枚钱形图案及以下文字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


(4)这块拓片能否和上述《续资治通鉴长编》文献记载互相印证,用于研究“交子”货币?从史料类型和文本内容的角度谈谈你的理由。
2022-05-2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2022届等级考综合复习3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的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材料二   从理论上言之,家属主义长处固多,短处亦不能免;个人主义短处固有,长处亦非全无。其短长得失实难概论。惟编纂一国法典者,须实际与理论兼顾,不得专以理论上之长短为长短。……欧美各国《亲属律》,多采个人主义,以欧美各国近日社会盛行个人主义,于家属主义已经绝迹故也。……至日本《亲属律》则采家属主义,以日本今日社会盛行家属制度故也……中国今日社会实际之情形,一身以外,人人皆有家之观念存。……此次编纂《亲属法》,其根本主义应取家属主义,不取个人主义,于婚姻、亲子之前,先冠以家制一章。

——《大清民律草案第四编·亲属法草案总则说明·取义》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在实现全国统一以后,以清朝末年开始、并在北洋政府时期得以发展的法典起草为基础(继续进行法典编纂)……立法院长胡汉民说:“世界各国的法律大都根本于罗马法和拿破仑法律,这两种法大都以个人为本位,而忽略多数人的利益。这不是王道,而是霸道。我们不然,我们立的法乃是以全国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本位,处处以谋公共的幸福为前提。”民法典起草委员史尚宽认为“现今立法不宜于立足于家族制度,尤不宜袭取个人主义之糟粕,而应以全民族之利益为基础。”

——朱勇《私法原则与中国民法近代化》

材料四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材料五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3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大清民律草案》中《亲属律》的编纂特点及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法编纂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5)依据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有何特点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民法典编纂过程的认识。
2022-06-3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考历史试题(A卷)
7 . 熊猫外交大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物种,其黑白相间的毛色和亲善可爱的外表深受人们喜爱,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成为中国形象的重要代表,在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美国热心人士赠送之药品及其他物资,悉能由滇缅路源源进入,不特每日有之,日以继夜,不绝内运。……故仍望美国友人能继续援助,兹中国为表示感谢此种友谊起见,特将新获之熊猫相赠。

——《熊猫赠送式在渝举行》,《申报》,1941年11月7日

吾人于显微镜、X光机及其他许多医疗必需品,则不能以其他物品代替,此等物品,则非仰赖外国不可。……美国绝非法西斯国家之以残害弱者为乐者,美国之支持正义与人道,正与为维持正义人道苦战四年余之中国相同。

——《熊猫赠送仪式昨晨在渝举行——蒋孔夫人向美广播格拉罕报告捕猎经过》,《申报》,19411110


(1)根据材料,概括1941年国民政府赠送美国熊猫的原因与目的。

材料二   1949年至今《纽约时报》有关熊猫报道的摘编

时代报道内容摘编
第一阶段
19491971 年)
1958711 日:大熊猫因来自共产主义中国而被禁止进入美国。196958 日:伦敦动物园今天试图繁殖在西方仅有的两只大熊猫。
第二阶段
19721980 年)
1972417 日:两只熊猫(注:玲玲和兴兴)是中国带给美国的 礼物。
1979930 日:为什么日本人将中国的友好大使(注:指熊猫)如此重视?
第三阶段
19811992 年)
198991 日:它们自 1972 年来到这里以来一直是国家动物园的 明星。
第四阶段
1993 至今)
201746 日:习主席正在芬兰旅行,两只租借的熊猫作为北京 魅力攻势的一部分,这是中国的软实力资源。
(2)材料二,①就研究美国外交舆论宣传而言是________
A原始史料/   B非原始史料)。
②就研究中国外交政策而言是________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在答题卷上涂选)。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熊猫形象有何变化?试分析原因。

材料三   在北京举办的1990年亚运会、2008年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都使用了熊猫造型的吉祥物。尤其是冬奥会期间,冰墩墩引发了海内外网友的热烈追捧,网络社交平台话题火热,周边产品“一墩难求”,并由此向世界充分传递了“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心声。



                         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熊猫外交历史变迁的认识。
2022-06-19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8 . 从法律文献中看历史演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近代化浪潮势不可挡,席卷全球。18-19世纪,世界舞台相继出现以下重大历史事件: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法国大革命   ③俄国农奴制改革   ④明治维新   ⑤德国统一


(1)将上述历史事件按提示归类(用序号表示)
①从事件发生的时期看,处于“资本主义制度初创与确立”阶段的有        ;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全球性扩张”时期的有        
②从事件发生的地域空间看,发生于欧洲的有        ;发生于美洲的有        ;发生于亚洲的有        

“法律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材料一   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影响。

材料三   拿破仑主持制定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材料四   (某法律文献)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上述材料中几部法律分别由哪些国家制定的?
(3)从法律的地位看,与其他法律显著不同的是哪一部?请说明理由。
(4)结合所学,从背景和目的的视角归纳上述几部法律的相似性。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法律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要求:①观点清晰;②视角明确;③史论结合;④150字左右)
2022-02-15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合格考)历史试题
9 .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国际法的形成,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材料一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1024日)


(1)该和约签订是为了应对(________)(单选)
A.英法百年战争   B.德意志宗教冲突引发的欧洲混战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
(2)以下对该和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双选)
A.明确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的核心思想   
B.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C.摒弃了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工具的陈规   
D.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材料二   中英《南京条约》(部分)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3)就研究19世纪的国际关系而言,谈谈《南京条约》的史料价值。
(4)根据提示完善示意图中相应空格处的内容并概括近代以来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2022-06-2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贫穷田舍汉”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民问题历来是国家关注、治理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时农民需要承担何种赋役?

材料二

A.“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

B.“百姓及客等,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其应税斛斗,据大历十四年见佃青苗地额均税……其旧租庸及诸色名目,一切并停。”

C.“臣请敕部行文直隶各省地方官,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在有地者所加无多不为苦,无地者得免赔累,实幸。”


(2)秦汉之后,历代政府也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请写出材料二中相应赋役制度的名称并按时间先后排序

材料三 贫穷田舍汉,……今世作夫妻。妇即客舂捣,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里正催庸调,村头共相催。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禈绔,足下复无鞋。……里正被脚蹴,村头被拳搓。……租调无处出,还需里正倍(赔)。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

——王梵志《贫穷田舍汉》


(3)①依据材料三推测作者生活的朝代并说明理由。②此材料可作为研究作者所处时代“农民的生活状况”的(A直接史料/ B间接史料)。
(4)诗中的“里正”的主要职责是 (双选)
A.赈济族人 B.维持治安 C.催纳赋税 D.掌管狱讼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农民生活状况的认识。
2021-12-26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