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国和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给我们当下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9年高三11月大联考(样卷)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向来都归吏部管。五品以下,吏部有权可以用。五品以上.吏部开名字给宰相.由上面来决定。明朝废了宰相.大臣改为廷推,由九卿、七卿公议决定。但吏部尚书的意见,是受大家尊重的。小官任用.则权仍在吏部。清代大官,由皇帝特简,吏部不知道.也不用什么廷推了。下面小官,不能一概由皇帝简任,还归吏部铨叙.这还算是中国历史上直传下来的一种法规,清代皇帝也没有废得了。但由吏部铨叙分发的人,清代必须有引见,必待皇帝见了面以后,才得正式去上任。这无非表示全国用人之权,都在皇帝手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提出的文官制度建立方案中,首要一点是规定了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政府核心领导人。作为“政务官”,他们要随着政党更替、内阁变换而进退。而一般处理行政事务的官员,包括常务次官,是“事务官”,这些人则通过公开考试录用,录用后长期任职.不与政党共进退.事务官也就是英国文官。新出现的“事务官”,就像政府中的“神经系统”,能够深入到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中。他们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国家政策不会因为决策层更换而受到波及。他们与政务官的体系完全剥离开来,主管具体事务的执行.也在组织经验和知识的传承、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都是推进英国政府在政党交替执政的过程中维持政府稳定运转的关键因素。其次.在工作方面,文官还可以对决策者提出异议,甚至与其争辩;而决策者往往也会仔细考虑事务官所提出的建议。而建议被采纳的数量也作为一项评定文官业绩的重要指标。

——摘编自李少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任官制度的演变,并指出其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和英国近代在官员任用上的主要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古代及英国近代任官制度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南宋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III卷整理

材料四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021-12-04更新 | 100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郑樵《通志》

材料二: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分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2017年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展出了一件被称为中华第一灯的文物:长信宫灯。该灯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考古学家在宫灯灯身上辨识出阳信家长信宫等铭文,说明长信宫灯几易其主。最初,其主人是阳信侯刘揭,后因其子刘中意参与七国之乱,封地与家财收为国有。随后该灯转移到窦太后的长信宫中。后来窦太后氏将此物赐于本族裔亲窦绾。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长信宫灯几易其主的故事与汉初哪项政治制度有关?谈谈汉武帝对此制度进行的调整及调整的作用。
2021-01-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科举制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对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

看法

利玛窦(1552—1610年),明万历年间来中国居住达30年。“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魁奈(1694—1774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1)根据材料,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
(2)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年)认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同时超越了中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启蒙运动最早起源于英国,而法治思想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理念,英国的法学领域一直群星汇缀,法学家对英国法制发展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世人公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爱德华·柯克(15521634),英国著名大法官和法学家。1608年的一天,英王詹姆斯一世意欲亲临法院坐堂问案,时为首席法官的柯克犯颜谏阻:“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法律是一门技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柯克强调:“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他坚决抵制詹姆斯一世对司法的干预,并表示:“如果今后再遇见类似情形,仍将做一个法官所应当作的事。”1628年,议会通过了柯克起草的宪法性文件《权利请愿书》,为《权利法案》的制订提供了借鉴。柯克逝世6年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只要“品行端正”即可终身任职。

——摘编自(英)霍兹沃斯《英国法律史》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爱德华·柯克法治思想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1-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秦朝形势图                       图二西汉初期各封国形势图     图三西汉中后期形势图

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取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信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2020-11-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内容很多。在对罗马法的学习、借鉴和取舍中,法国民法典接受了很多罗马法的法律概念,有了自己的高度,同时又进行了丰富与发展。比如在加工物的归属上,法国民法典就没有机械的照抄罗马法的规定,而是创造出有特色的处理方式,更重视加工人的劳动,也兼顾到原材料所有人的利益,比罗马法要进步。在使用权上,罗马法将奴隶与兽一起作为役使的客体,奴隶只是物而不是人,法国民法典没有将罗马法中的对奴隶的使用权继承下来,而是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指导下将罗马法这种落后的规定弃之不用,彰显了人权精神。

——摘自包娟《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本历程

时 间内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
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
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
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发展完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民法典编撰进程的不利和有利因素。
(3)谈谈你从中、法民法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10 . 宪法是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时期的特征,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传统,承担了更为丰富的角色和功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迁的宪法
宪法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主要内容(节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
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1988年宪法修正案(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1)将宪法第十一条中原先规定的“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修改为“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受国家保护,国家对私营经济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2)针对土地使用权问题,修改后的规定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买卖、侵占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
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1)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
2)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
3)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2018年宪法修正案(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或增加的主要内容:
第三十二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后加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第三十六条“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第三十九条“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第四十条“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选取材料中的两个阶段或整体,谈谈你对“变迁的宪法”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