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前提B.行政区划有利于促进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推动了行省制度的实行D.行省制度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23-05-19更新 | 501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最终成为一纸空文B.明显的限袁倾向
C.缺乏明确反帝要求D.强烈的排满色彩
2023-01-07更新 | 125次组卷 | 8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22次组卷 | 288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2022-10-20更新 | 530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制度取士,明经和进士科是其中常设的两个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读书人自己决定。明经虽易考但考上后一般不被朝廷重用很难做到大官;进士虽难考但考上后十分受重视且容易做到大官 所以说“大抵众科之目 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10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10做诗、赋、文各一篇答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芋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唐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特点。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英国工业革命前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出现的必要性,指出唐代科举制度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2022-09-25更新 | 109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其趋势表明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政治舞台B.因朝鲜战争与西方决裂
C.始终坚持和平外交方针D.内政外交上呈现新气象
2022-08-16更新 | 329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利于邻里和睦B.受宗法影响C.体现宗教色彩D.突出皇权至上
2022-07-06更新 | 1733次组卷 | 7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前期对传统中央官制创新的主要史实。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阁臣权力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在其《代议制政府》(1861年著)一书中认为,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材料二   王觉非《英国近代史》(摘编)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衰》:“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社会两大对立阵营——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在1832年改革中曾积极支持过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开始意识到,要想真正改善自己的地位,只有走联合起来进行斗争的道路。”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
(2)阅读材料二,为什么王觉非认为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作答及当今现实,简谈你对西方民主制度某一方面的认识。
10 .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判断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作出这一重要论断的背景是(  )
A.中苏关系的全面破裂B.以苏联经验为鉴戒
C.不结盟的全方位外交D.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
2022-03-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