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下面为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由此可知,我国的外交政策(     
时期主要内容
1949年《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即从中国经日本到澳大利亚,经中东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及其周边国家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中共十九大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A.包容性与灵活性并存B.具有传承性的特征
C.坚持合作共赢的道路D.蕴含意识形态色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人陆贽论及租庸调制时说:“丁男一人,投田百亩,但岁纳租税二石而已。言以公田假人,而收其租入,故谓之租”。租庸调征缴只以丁身为依据,而不计其余,并不考虑农户的实际占有土地情况,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而且租庸调的征收颜由唐朝统一确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不变,虽然有其稳定性,但其不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有其不能根据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变化而主动调整,存有明显的僵化缺陷。唐制规定贵族、官僚户和其他特殊身份之人可以免除租调徭役,而一些人庇荫在这些特权户之下,逃税、避税,使国家征税额也随之减少。公元780年,租庸调制因为实际上的完全“废坏”而被两税法所取代。

——到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税制的特点是“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在这种税制下,皇空贵戚、官僚贵族、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逃户流民为了生存投靠地主豪强做荫户,不承担国家的租税徭役。由此,只有30%至50%的户和14%的人口承担国家的全部租税,租税负担处于极不合理状态。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两税法在预算上实行“量出为入”的原则。每年财政经费先计算数颤,然后按照各地的土地、人口、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分配时坚持贫富有差,税负均等。这一原则防止了地方官吏强取豪夺,多收多征,加重民众的负担。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租庸调制推行的基础,并分析租庸调制“废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的背景,并说明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有着为数众多的“臣”或“臣正”,见于卜辞和铜器铭文的官名也很多。《尚书。酒诰》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在商的四周,分布着许多的小国,有的则穿插于商国境之内,不过多数的方国比较弱小,它们臣服于商,但各诸侯国、方国的管理,不是由商王任免的,有些方国后来也渐渐为商所吞灭。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二《左传》昭公七年曰:“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昭公二十八年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周人这种新创的统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周代王权的地位,此时的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俨然是天下之共主了。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代新创的统治方式的名称及其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史载,夏朝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只有仲康、扃两代是“兄终弟及”;商朝在三十一王中,“父死子继”的有十七代,“兄终弟及”的有十四代;到周代明确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表明先秦时期(     
A.王位世袭制度难以推行B.传统宗法关系逐步瓦解
C.血缘是王位继承的依据D.王位继承体现民主色彩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庆历新政时期,范仲淹将“名教”纳入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他指出“我先王以名为教,使天下自劝”,认为儒家教人重名,旨在鼓励世人为国为民;并认为“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人才缺乏的主因是“教有所未格,器有所未就”,并强调“教不本于学校……则不能覆名实”。他倡言在科举内容上要求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并强调“考校进士,以策论高,词赋次者为优等,策论平,词赋优者为次等,诸科经旨通者为优等,墨义通者为次等。”在选官上他认为,官吏职位高低必须与能力大小与相一致,并指出“若力小任重,则挠权乱法,增朝廷之过”,相反则会压制人才,挫伤积极性,如他见胡瑗“志行坟典,力行礼义”,故奏荐其为学官。此外,他还认为官吏的监督和考核是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监察官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不畏强权、关键时刻能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摘编自夏其干《范仲淹吏治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吏治改革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仲淹吏治改革思想的影响。
2023-07-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周分封诸侯采用盟誓制度,它以“聚众而誓之”“神前宣誓”为核心。当周王提出“为周室辅”“无废联命”的要求后,受封者要宣誓效忠,如若背叛誓言,周天子便会以欺骗神灵的名义,联合其他贵族“恭行天罚”,正所谓“背盟不祥,神人弗助”。西周的盟誓活动(     
A.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团结B.实现了西周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控
C.扩大了周朝的统治区域D.强化了受封诸侯的责任和义务意识
7 . 汉代后期,官员察举无人监督,常常随意推荐,且被举荐者还会一辈子将察举官视为恩主。曹魏帝国推行九品中正制,细化中正官的分级,并增设吏部的最终选拔权。选官制度的变化(   
A.提升了官员素质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扩大了统治基础D.稳定了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掌握着庄园法庭的司法权,他们对庄园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在这种体制下“被缩成了一个阴影而已”。据此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       
A.庄园成为独立的国家B.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君主制遭到一定限制D.教权的威胁已不复存在
2023-03-05更新 | 764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从“模范议会”召开到都铎王朝建立,190年间共召开了175届议会,大约每年一届,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议事立法程序。17世纪中期,随着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反对王权。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但是英国下议院自从1688年后再也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随着一些新兴城市迅速崛起,他们为了获得议会的席位,极力要求改革议会,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蒙夺黄月芬《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议会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牛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投,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九十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对代议制历史上出现的两种模式进行扬弃的产物。这种模式既借鉴了三权分立模式职权明晰、便于监督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会导致效率低下的弊端;既吸收了议行合一模式便捷高效的优点,又克服了它职责不清、不利监督的弊端。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把国家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不与任何其他机构分享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又把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留给了自己,也把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经由法定程序分别授予了政府、法院和检察院。

——摘编自钟丽娟《从理论到实践,理解和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确立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议会制在近代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意义。
10 . 下面是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的处理中非事务的“五不”原则。这体现出我国(     
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不干涉非洲内政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权利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主动地掌握了国际事务的话语权D.大力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