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8 道试题
1 .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增新的基本原则。下表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14世纪,法国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法国形成了限制主权的历史情况
B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美国政体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规定了总统与国会的权力推动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A.AB.BC.CD.D
2 . 乞留是宋代朝廷听取民众舆论、考察和选拔地方官员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胡瑗在地方有德政,离开时有百姓遮道乞留,胡瑗严词拒绝,理由是作为地方长官不能违背君主之命。胡瑗的做法(     
A.反映了民本思想B.质疑了乞留功效C.维护了中央权威D.强化了地方治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文化经过春秋战国的争鸣与实践,已然成为秦汉以来统治者实现儒家大一统治边思想的有效途径。秦朝通过边疆区域移民方式,令华夷混居杂处,引导边疆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汉朝根据边疆民族文化特点,采取“以其故俗治”的文教策略,努力倡导中原民族与边疆民族的多元互动,受到良好的效果。蜀汉诸葛亮针对夷人“征巫鬼,好诅盟”的风俗,亲作“图谱”以示尊重,目的是将儒家文化引向西南边疆民族区域。南北朝时期,北部边疆民族纷纷内迁,在风俗习惯上禁胡语、着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人通婚。唐朝则把“和亲”“羁縻而治”文教理念运用到了极致,在宽容的宗教政策基础上,将唐朝的“声威”和“教化”传播到遥远边疆民族区域。清代采用“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宣”的“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尊俗重教的治边文教措施。

——摘编自程妮娜《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二   随着斯大林时代的到来,苏联开始以行政命令在少数民族中强制推行俄语学习,这样的语言政策一直延续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强制的语言政策下,到1989年非俄罗斯民族人口中已有68.4%的人掌握俄语,但少数民族语言的实用领域也相应地萎缩,排挤、歧视少数民族语言的现象一直存在。以语言的同化抹杀民族差别、实现融合的政策尽管得以强制施行,但在实际上引发了少数民族成员的抗拒心理。同时,斯大林极力抬高俄罗斯民族,将其称为“苏联各民族中最杰出的民族”,“是公认的苏联各民族的领导力量”,并公开在历史、文化方面贬抑其他民族。这种意识形体的宣传,从短期来看,主体民族的优越感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情感,加重了非俄罗斯民族的不满和对抗心理。从长远来看,滋长了各加盟共和国对联盟中央的离心力,为苏维埃联盟的稳定埋下了祸患。

——摘编自王东波《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统治者为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所推行的民族政策的失误,并思考其对我国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024-02-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它并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原则。该学者意在强调《非战公约》(       
A.已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绝对权威B.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
C.有效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D.仅仅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
2024-02-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辽朝是以契丹人为统治者,汉人占人口多数的北方王朝,其境内还分布着渤海、女真、乌古等众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因此,其统治者推行“蕃汉分治”“因俗而治”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       
A.导致地方势力不断增强威胁中央B.有利于统治者对各地的有效管理
C.极大激化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D.意味着契丹人抛弃了本民族传统
2024-02-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03次组卷 | 19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人深谙“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之理,对选官制度极其重视。以下提法对应的选官制度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芳”。
②“逐计官资以定品格,天下以居位者为贵”。
③“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
④“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
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策》载:赵武灵王路过磁县,听上层社会普遍反映,周绍是“父之孝子,君之忠臣”,便赠送玉器酒食求见,周绍托病推辞。后来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就赐给他胡服,任命他为教导王子的“傅”。这反映了当时(     
A.官吏选拔任用重视德行B.儒家忠孝思想成为主流
C.察举制度不断发展完善D.地方有举荐人才的权利
9 . 1747年乾隆帝发布上谕:“从前各处乡绅,恃势武断,凌虐桑梓,欺侮邻民,大为地方之害。及雍正年间,加意整饬,严行禁止,各绅士始知遵守法度。……乃近日旧习复萌,竟有不顾功令,恣意妄行。闽省为尤甚。”这表明清代(     
A.福建省的民风彪悍B.地方分权形势严峻
C.基层治理有待加强D.专制皇权受到挑战
10 . 美国国会中,有一种通称“参议员礼貌”的惯例,即总统提名各州联邦官员时须与该州同属一党的参议员协商,否则总统的提名往往难以获得参议员的批准。迫于可能遭到拒绝的压力,总统不得不遵循此种“礼貌”。这体现了美国(     
①分权制衡原则   ②国会是权力的中心
③实行政党政治   ④文官制度难以为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