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7 道试题
1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024-02-21更新 | 80次组卷 | 122卷引用:山东省五地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为加强王权而实行军事改革,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即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国王在军事上对服役者的依赖。骑士渐渐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这一变化(     
A.反映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改革B.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的确立
C.标志着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D.会导致英国军队战斗力下降
2024-01-22更新 | 53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余桂元《中国古代史》目录(节选)


章标题节标题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节秦朝的统治
第二节―西汉的兴衰
第三节东汉的统治
第四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第五节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六节秦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第七节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八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三章……第一节三国的鼎立与统治
第二节西晋的统一和东晋十六国
第三节南朝的兴替和北朝的民族融合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四章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辽宋夏金元……
第六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第一节明朝建国和加强中央集权
第二节瞭明朝中后期的政局与明的灭亡
第三节清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强化
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七节明清科技与文学艺术

(1)阅读材料,为《中国古代史》第三章的目录拟定一个标题。
(2)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以其他章节为样本编写第四章节的目录。(要求:逻辑清晰,最少列出四个子目)。
(3)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自秦汉以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12-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实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测试(月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发展表明,中国古代王朝向来重视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疆域图

元朝疆域图

材料二:1791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大举入侵西藏。乾隆皇帝派福康安率兵入藏驱逐侵略者,并于1793年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外事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驻藏大臣统摄西藏地方军政大权,使驻藏大臣的地位空前提高。

——摘编自张云侠《略论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职权及有关问题》

(1)指出图中A地的政权名称并列举出唐朝,元朝对该地区的主要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清政府对藏政策的历史意义,请在明朝时期以及清统治前期,分别列举一件反抗外来侵略的重大历史事件。
5 .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两次“新政”都(     
A.涉及制度改革B.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成功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D.因顽固派阻挠而失败
2023-12-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吐鲁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龙朔二年(662)康延愿墓志。志文载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这可用于证明(     
A.人口流动促进了边疆开发B.世族郡望观念影响广泛
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
2023-12-20更新 | 1904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沂水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3年日本留学生中出版的《江苏》杂志上有一段话提到:“横瞰欧美之光明政局,旁探近代之革新历史,注目于其社会,关心于其国事,每有一种葱葱勃勃伟大昌隆之气象,目击焉而心花开,耳触焉而气概扬,不知不觉间激起吾欢欣歌舞羡慕恋爱之一片良感情,跳跃于心头而不能自镇。”这体现出当时的有志者(     
A.宣传改良思潮以挽救危机B.主张留学救国路线
C.学习西方拯救国家的热情D.助力清末新政实施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取代“一边倒”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向也向全方位转变。“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所需大量物资因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封锁”很难获得,急需寻找扩大对外贸易的渠道。此外,由于国内生产关系的变化,新兴国营进出口企业面临建立海外业务联系的新课题。1957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首届广交会成功创办,迅速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渠道。同时,也向世界表明新中国在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贸易关系的愿望。

——摘编自孟红《追溯广交会二三事》等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全面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的广东迈出较大的步子。谷牧回忆道: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根据本省邻近港澳、商品经济比较活跃,对外经济交往历史悠久、祖居于粤的海外华侨和华人为数众多等特点,对举办出口加工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反复讨论和论证,并在领导层中形成了一致意见。19794月,在中央召开的专门讨论经济建设的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向邓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邓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并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广交会创办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广东在对外开放中首先“迈出较大步子”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从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当时经济特区的主要做法。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分别指出图1和图2所示的地方制度的名称、特点,它们对历史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2)根据从图1到图2的变化,指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发展趋势?
2023-12-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是(     
A.均田制B.租调制
C.租庸调制D.两税法
2023-12-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