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1 . 1922—1926年,孙中山认为要在中国取得革命与建设的成功,就必须“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他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得到启发,决定效法苏俄实行“以党治国”,建立一个“超越欧美”之上的新式共和国。孙中山提出这一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A.改变社会性质B.发展资本主义C.实现民主共和D.集中党的权力
2024-02-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3、18841889年,俾斯麦政府连续颁布了三个社会保险法令,即《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养老保险法》,对工人群众的社会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1870年,德国的工业产值只占世界总额的13%,英国则独占32%;1900年,德国占17%,英国占20%;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3年,英国只占14%,德国则超过了英国,占到了1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从而具备了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力。正如著名美国历史学家科佩尔·平森所指出的:“在大约30年的时间内,德国经历了英国一百多年才完成的事情——将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落后国家转变为一个现代高效率的国家。”这一奇迹得以实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摘编自刘玉安《告别福利国家?——西欧社会政策改革的大趋势》

材料二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北欧各国建立起覆盖全部人口的福利体系,为社会设立起基本的福利安全网。福利体系涉及退休养老医疗保健、房租补贴、教育补助、子女补助等方面,保证所有人都能拥有简朴而足够的生活。从20世纪60年代起,北欧各国发起了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计划。国家的目标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相当于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福利保障,并且这些福利覆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时间,从“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力图使一般家庭的生活不会因年老、疾病、孩子或失业而被打乱。

——摘编自米梓嘉《北欧福利制度成就、危机、改革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北欧建立高福利体系的有利条件,并指出其弊端。
3 . 1181年,英国国王亨利二世颁布《军队敕令》改组民军,该敕令规定:所有自由人,上至贵族,下至普通平民,都必须承担军事义务;每年农闲季节必须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军训;所有自由人都必须郑重宣誓,保证绝对遵从国王的命令。这些规定旨在(     
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抑制贵族特权
C.推动英国社会转型D.强化封建王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隋朝开始经唐朝健全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唐代科举取士分为制举和常举两大类。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多临时设置,意在选拔特殊人才。常举为例行的定期考试,通常每年举行。常举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等,其中最重要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当时的高官多出身于进士科,非进士出身者,即便位极人臣,也难享时人美誉,因此进士科极受人们重视,每年应试者少则八九百,多至一两千,而考取仅十余人。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更多地参与政治事务,要求建立廉洁和有效率的政府,要求公职更广泛地向社会敞开,使有才能的人加入政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机会均等、自由竞争,而旧的官僚机构不能适应这种需要。社会大生产的发展,使政府不断扩大对社会事务管理内容。“分赃制”导致政府工作的不连续、不稳定,影响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为英国通过公开、平等、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提供了依据。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科举制是“机会均等”的象征,他们以考试择官作为武器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作斗争。

——摘编自陆国泰等《国家公务员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确立和发展科举制的政治基础,并列举唐以后科举制发展演变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确立文官制度的原因。
2024-02-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秦朝建立后,铸“半两”圆钱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为了保证货币重量的统一,杜绝私铸,当时的秦王朝铸造了为数不多的“重四两”的秦权钱(见下图),以检验“半两钱”的分量。这种权钱(       

①规范全国钱币的铸造   ②加强秦朝的中央集权   ③奠定古代货币的形制   ④成为全国流通的货币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4-02-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南北朝时期,大量农民依附在豪强地主周围,隋朝建立后,多次通过“大索貌阅”的方式重新核定户籍,若地方官员被发现其治下有户籍不实的问题,即面临被治罪的风险。隋朝此举(     
A.旨在打击豪强世族势力B.整顿扭转了吏治腐败问题
C.意在剥削压榨下层人民D.推动了基层民众自由迁徙
2024-02-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当前“去美元化”已经成为一种金融趋势,截至2020年初,至少有28个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纳入了国家货币储备体系。这反映出(     
A.美国丧失国际金融主导地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瓦解
C.区域性经济合作正显著加强D.国际金融体系正不断重构
2024-02-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创刊于1958年的《北京周报》,致力于向国外报道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发展状况。当时印度、印尼等第三世界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领导人都将其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该报的创刊(     
A.使中西外交走向正常化B.打破了西方外交孤立局面
C.增进了世界对中国了解D.消除了国际对中国的误解
2024-02-0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28年8月,美、法、日、德等15个国家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宣称彼此不以战争为国家政策工具。公约签订后不到五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十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反映出该公约(     
A.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B.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C.形成新的国际关系体系D.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2024-02-0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这表明汉朝(     
A.已经形成“朝贡体制”B.区域经济交流频繁
C.“文明同化”周边国家D.中外交往道路畅通
2024-02-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