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拉丁美洲文化
项目内容
背景(1)到19世纪上半叶,________控制着拉丁美洲。
(2)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非常普遍,形成“混血社会”。
特征传统的____文化逐渐消亡,____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主要宗教。____成为文化符号之一。偏远内陆地区,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得以保留。文化____非常明显。
形成拉美独立运动中,____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西属拉美独立后,大多建立了共和国。
评价(1)积极性:取消了____,取消了____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2)局限性: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____仍然存在,战后形成了考迪罗独裁权力。

2022-08-28更新 | 50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三)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前案)
2 .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背景
①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________________,洲际贸易得到扩展。

表现
________大大增加,欧洲美洲商品流通加强;
________出现和发展,如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与西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法国西印度公司等。
影响客观上推动了洲际贸易,促使________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

1907年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数员分队督率自己学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

——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
2022-10-27更新 | 308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4 .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项目内容
背景(1)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
(2)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涨。
表现(1)____获得独立,中国收回____
(2)____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
(3)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____独立。
历史意义____体系迅速瓦解,彻底终结(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____获得独立)

2022-08-29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三)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前案)
5 .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背景:
(1)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2)一战客观上将____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3)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解体,诞生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2022-08-29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三)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前案)
6 .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背景:
(1)1805—1815年,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大帝国:大西洋沿岸到波兰,波罗的海到地中海。

(2)法军在所到地区,推行《____》,传播了自由、平等、法治、共和等思想。但其压迫与掠夺,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
(3)在抗法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________要求。战争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2022-08-28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三)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前案)
7 .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背景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印度①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
②政治体制学习____,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③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____思想,尊重____的多样性。种姓因素影响较深。
新加坡韩国既发扬____文化的精粹,又吸收____文化的精华,创造出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埃及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____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表现:①____教为官方宗教,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____为官方语言,____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③古埃及留下的名胜古迹,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有很大影响。





2022-08-29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三)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前案)
8 . 古代印度文化:背景
(1)涉及范围: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国家建立:公元前____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
2022-08-14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三)第5课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前案)
9 .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拜占庭文化
(1)背景:____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2)内容
类型代表内容
神学____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会分成东、西两派。双方在教义、教规等方面的分歧逐步加深。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法律《罗马民法大全》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____》,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艺术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

2022-08-13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三)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前案)
10 .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时期内容
起源:多元一体①摇篮:____、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②核心:____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____中华文化的形成。
③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春秋战国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②)内容:①____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②战国时期,“____”局面出现。
③特点: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秦汉①内容:秦始皇推崇____学说。汉武帝____,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____
魏晋到隋唐①内容: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魏晋____盛行,唐朝____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②特点: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宋元(1)宋代理学
①形成: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____形成
②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2)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____。康雍乾时期,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近代
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____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时期20世纪初期兴起的____,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五四运动以后____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2022-08-02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三)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前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