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9 道试题
1 .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与古代文化典籍有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中的“解民生之多艰”源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的“止于至善”源自《礼记》。这表明(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的思想观念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2024-06-03更新 | 143次组卷 | 46卷引用:热点08《流浪地球2》爆火,北美排片却遇阻——文化交锋-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2024-05-09更新 | 255次组卷 | 3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不具备完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2024-05-01更新 | 136次组卷 | 53卷引用: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2024-04-30更新 | 304次组卷 | 63卷引用: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选择性必修3)
5 .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2024-04-30更新 | 425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部分节选,据此推断(     
年份事件
1840林则徐翻译《四洲志》,介绍西方图书馆的文字达11400余字,是西方近代图书馆第一次在中国传播。19世纪40年代,“书馆”成为对应西方“图书馆”一词的主流用语。
1849西方传教士创办工部书局图书馆。
1862创办京师同文馆,揭开了晚清思想变革的序幕。
189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开大图书馆”称作强学会所作五大事之一。
1899清光绪帝颁布《伤各省开办中学和小学谕旨》,号令全体书院改变形式,书院藏书失去原有形态,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
A.西方图书馆源于中国的“书馆”
B.创办图书馆是变革社会的主要手段
C.多种力量助推了图书馆的建立
D.图书馆适应了传统教育的发展需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样性是文明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进入辉煌的“轴心时代”,东方有孔子、孟子、释迦牟尼,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各自文明谱系的基调走势,形成了一派百家争鸣、并行不悖的人类文明生态图景。文明是多样的,也是平等的,任何地区和国家都不应鼓吹“文明优越论”,将文明打上高低贵贱的标签;不应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将自己的文明标榜成绝对真理或普世价值,企图成为世界文明的最终出路。

——摘编自姜江《文明的共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自拟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结束初期,大量亚欧苦役劳工返回祖国,战败国日、德士兵和平民被遣返回国;50年代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许多西方殖民者被迫回国。60年代以来,欧洲的向外移民越来越少,而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向外移民显著增加,整个欧洲都在吸收大量外来移民。……到了80年代,除日本之外,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也开始大量吸收外来劳工移民。

————摘编自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劳务移民的流向区域,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时期,对全球人口流动现象予以说明。
2024-03-23更新 | 122次组卷 | 16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江苏卷)
9 . 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以自己与原住民肤色的不同创建了最初的种姓制度,而另一支——吐火罗人也在靠近中国西北部的地区,将小麦带入中国。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A.对古代印度和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B.加剧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不平等性
C.对所到地区的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D.创建的种姓制度阻碍印度社会发展
2024-02-21更新 | 344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3)
10 . 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中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A.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可度B.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
C.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效益D.保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多样性
2024-02-12更新 | 358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