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社会压力与总统的督促下,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以保障退伍军人就业权利的就业政策。签署于1944年的士兵权利法案,是迄今为止规范退伍军人福利最为重要的法案。1944年的退伍军人优待法延续了”1919年优待法“的制度性与政策性照顾以及对退伍军人在文官录用中的无限制优待政策。1945年签署的士兵权利法修正案放宽了退伍兵享受四年教育福利的资格限制,将每年的学费补贴提高到500美元以上。据统计,到1950年完成高等教育的有228.1万人、完成中等教育的有6453万人、完成初等教育的有2103.3万人。1948年选征兵役制法规定职业复原,如果退伍军人不能胜任原职,要求提供其能胜任的与原职联系密切的类似工作。美国退伍军人的就业政策,使一千多万退伍军人得到了妥善安置,最终实现了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摘编自曹景文《论美国二战退伍兵的就业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在战后为解决退伍兵就业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美国二战退伍兵的就业政策的历史影响。
2023-11-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2021-06-08更新 | 8685次组卷 | 4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6月,国民政府开始与各国集体谈判关税自主问题,但由于日本的坚决反对没能成功。国民政府转而寻求个别谈判,首先是与美国谈判。1928725日,宋子文与马克漠在所订条约上签字,即美国第一个同意中国关税自主。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分别与国民政府进行缔约谈判,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192812月,中国颁布海关进口税则,税2平分为7级,最低税率为7.5%,最高税率为22.5%,规定自192921日起实施,这就是第一个“国定税则”。国民政府还对海关进行了改革,在财政部设关务署,专司海关的行政管理,这是中国第一次把海关作为财政部的一个部分而置于自己的管轄之下。在新政策之下,海关保持其行政的高度完整,只恪遵政府命令,掌管征税工作,而摆脱了一切政治性的、超出本职之外的职权和联系。

——摘编自易继苍等《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督抚衙门不置属官,官员自聘的幕僚成为主要行政人。晚清因政务增多,幕僚人数激增,导致管理混乱。1907年,清政府以借用唐宋幕职为形式,进行分科治事的改革,使幕僚成为正式职官。督抚衙门统一设置秘书员和十科参事员,与新官制中央各部院对应,明确其职责范围。清廷没有裁汰原有幕僚,对改革后幕职的资格和级别也不做限制,并仍由督抚任免。方案颁布后,清廷率先从东北三省入手,再以直隶、江苏试点,要求其余各省“十五年内一律通行”。到1911年,至少已有19个督抚衙门实行了幕职分科治事,占全国督抚衙门的绝大多数。民国成立后,省级官署大体沿用了这一方式。

——据关晓红《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职分科治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实行幕职分科治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实行幕职分科治事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大臣傅奕(555年—639年)在政治上不因循守旧,上书《请革隋制疏》。疏中他认为,有隋之季,“违天害民,专峻刑法,杀戮贤俊,天下兆庶同心叛之”。如今官名、律令等仍用隋旧,不甚妥帖。因此,他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变律令,革官名,功极作乐,治定制礼”。同时,他还具体地提出两项改革方案:一是减轻刑罚。他在奏疏中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卫鞅为秦制法,始皇为挟书律,此失于烦,不可不鉴。”隋朝更是“专峻刑法,杀戮贤俊”。因此他主张应减轻刑罚。二是减少官员。他在奏疏中说:“官贵简约,夏后百官,不如虞五十,周三百不如商之百。”他主张官多不如官少,精减官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傅奕上书《请革隋制疏》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傅奕《请革隋制疏》中有关精简官僚队伍的主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派袁世凯训练新军。袁世凯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组建成一支有7300人的“新建陆军”,即北洋新军。1898年,戊戌政变后,慈禧命军机大臣荣禄为统帅,编组北洋各军为武卫军。至18996月正式成军后驻扎在京畿要地。1900年春,除袁世凯部右军为新建陆军、聂士成部前军接近新建陆军外,其余各军均仍旧制,装备则大多为新式武器。

武卫军在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入侵战争中,前、后、中军伤亡、溃散甚多,旋被取消番号。左军也受创削弱,民国后纳入北洋军系统。右军和右军先锋队在山东镇压义和团,未与八国联军作战,保存了实力,成为1905年改编新军第5镇的基础。武卫军仅两年即瓦解。

——摘编自刘凤瀚《新军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武卫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武卫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晋给予北方移民安置点以郡、县的建置,沿用其原籍的郡名、县名,称侨郡、侨县,并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一时侨州至十数,侨郡至百,侨县至数百”,形成了州中有州、县中有县的“插花地”,同一地区出现了不同行政区划,造成地名系统的大混乱。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晋成帝时下令土断,将白籍用里伍形式重新编制,使之固着于土地上,与黄籍户一样承担国家税役,改籍当地州郡县。许多侨州郡县也被省并。但直到隋朝重新划定政区,大举省并州县,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才根除掉侨置州县问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晋时期推行“土断”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晋时期推行的“土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莽建立“新朝”(8—23年)后,为了缓和西汉末年以来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王莽新政、“托古改制(仿照《周礼》改革)”。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恢复“井田制”。实行五均制,在长安、邯郸、洛阳、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其职责是按工商各业的经营情况征收税款,管理市场物价。由政府办理贷款,如果百姓办理祭祀、丧葬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者,可以向政府借货,实行无息或低息政策。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以“托古改制”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发行20多种货币,价值比例十分不合理,货币贬值严重。由于王莽改制竭力复古,不切实际,所用非人,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加之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导致改制的最终失败。

——据百度百科改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改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改制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延续下来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但考虑到西藏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情况,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六年不改”的决定,给西藏上层主动进行改革留出了时间。然而,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挑起了全面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西藏人民迅速平定了叛乱并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运动。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和剥削,解放百万农奴和奴隶。解散了旧政权及其所属的军队、法庭和监狱,废止了旧西藏法典及其野蛮刑罚。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参与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没有参与叛乱的农奴主土地和多余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废除政教合一制度,实行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后,翻身解放的西藏各族人民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摘编自《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


(1)根据材料概括西藏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建国后,教育事业一定程度上受到“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旧教育观念的困扰。1949年12月开始,党中央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新时期知识分子的重要途径,全国中小学由此掀起劳动教育热潮。如河南省汤阴县鹤壁完小语文老师李栖鹏讲《斯达哈诺夫》一课时,强调学生应该学习斯达哈诺夫的劳动精神;马焕然老师在讲历史课时,以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意义启发学生。少先队组织了《劳动就是幸福》《歌颂我们祖先的劳动》等大队活动,出了《劳动是光荣的事业》的队报。学校利用晚会向学生介绍了曲耀离、李顺达等光荣劳动事迹。在不影响学习和健康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植树、种花、布置教室、打扫卫生以及搬砖和砌路。增设以科学实验、手工雕刻等为主的“手工劳动课”。

——摘编自陈彤彤《刍议建国初期我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我国中小学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劳动教育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