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常平仓始建于太宗淳化三年年。常平仓的基本职能在于平抑粮价,调节丰歉。

仁宗年间,枢密直学士杜衍言“今豪姓蓄贾,乘时贱收,而拙业之人,旋致罄竭。水旱则稽伏而不出,须其翔踊以牟厚利,而农民贵籴……盖常平仓制度不立,有名而无实。”熙宁二年,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将常平仓的钱谷作为青苗钱的本钱,进行有息借贷,也称“常平给敛法”。青苗法推行以后,常平仓储备大为增加,常平给敛法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熙宁七年九月,神宗以诸路灾荒,常平司未能及时贩济,于是下诏要求在推行青苗法取息散利的同时,分出一半钱谷用于贩济。《皇朝编年纲目备要》载“上神宗即位,大修常平法,所蓄既丰。”可见,改革后的常平仓在功能形式上变得更为广泛,既可以解决青黄不接时农民缺少钱粮的问题,防止兼并之家的高利贷剥削,又可以广储蓄、平物价、备凶荒,较之旧的常平法,的确是一项积极的防灾、救灾办法。北宋备荒仓种除常平仓、义仓、广惠仓、惠民仓、丰储仓几种全国性备荒仓外,还有社仓、平籴仓、平集仓等几十种地方性备荒仓,这种盛况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摘编自杨芳《宋代仓廪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统治者改制常平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创新粮食储备与管理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养廉银制度始于清雍正二年(1724 年),当年雍正帝正式降旨实行“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督抚大吏每年一二万两,知县一二千两。意思是说得了这笔钱,就应该廉洁奉公,不再贪赃剥民。

——摘编自董庆伟《清雍正帝时期廉政措施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雍正帝。
2021-07-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双辽市第一中学、长岭县一中、大安市一中、通榆县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1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由于敌人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央苏区出现工业品奇缺、农副产品滞销、价格上涨的现象,苏区军民的经济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为此,苏维埃中央政府在国民经济部设立了对外贸易局,在赤白交界地带逐渐构建起一个有总局、分局和采办处的“对外贸易网”,以苏区的产品如谷米、钨砂、木材、茶叶、烟、纸等,换回白区的工业品如食盐、布匹、煤油、火柴、药材等。在对外贸易运营过程中,实行灵活的外贸政策,对外贸易局直接经营部分商品,同时以“减收半税”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吸引私人商业。为了平抑粮价,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了粮食调剂总局,其仅在1933的五个月中,有27万元的商品流转,并得到7000余元的盈利”

——摘自余伯流《中央苏区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西汉武帝时期改变崇文抑武的风气,大力推进军事改革,重振尚武之风,培养适应新战法的新兴武将阶层。通过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将常设军职变成时设时罢的官职,加强皇帝对军队控制。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扩充税收来源,支持军力扩张。在盐铁官营的基础上,武帝用铁制武器替代老旧的青铜兵器,大量建造战车和战船,将马匹收购价提高数倍,民间养马减免赋税,通过战争夺取战马。汉帝国骑兵军团中军马的总数超过匈奴。汉武帝扩大征兵范围,将大量囚犯刑徒编入军队;同时扩大了募兵制规模,募兵制的实行对后世的职业招募军队有重要影响。汉帝国的军事改革积蓄了反击匈奴的力量。在长达15年的战争中,汉军消灭匈奴20多万精壮人口,匈奴被迫离开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和漠南草场,西汉在匈奴旧地置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大兴屯田,这对这一地区的荒地开垦与农业开发有重要意义。汉帝国同时加强了对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持续畅通,也是建立在汉帝国军事强大基础之上的。终汉一朝,始终没再出现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侵的情况。

——摘编自冯君实《汉魏之际的边地开发与管理》,原载《社会科学战线·辑刊》

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汉武帝军事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1-05-07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省名时间每两田赋银摊丁银摊征方式备考
广东康熙五十五年1.069(钱)各州县计摊“丁随地起”,“见于明文者,自广东始”
直隶雍正二年2.07(钱)通省计摊“雍正六年,又以长芦灶丁摊入亩”
福建0.5273.12(钱)各州县计摊屯田摊入丁银,每田银一两摊入0.0831.448
陕西1.53通省计摊《清史稿》
甘肃河东1.53
河西0.106
通省计摊《清史稿》:“河东粮轻丁多,河西粮多丁少”,故“河东丁随粮办,河西粮照丁摊”

——摘编自《清史稿》《清世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番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番改革的影响。
2021-04-19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审批已被日益广泛地运用于许多领域,对于保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种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上海市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逐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开展了7次集中清理,共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964项。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改革推进速度慢、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问题依然存在、向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倾斜力度还不够等。

——摘编自王琳琳《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基本税制: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前,国民党反动派制定的苛捐杂税达数百种之多。毛泽东认识到必须废除国民党税收旧制,建立苏维埃政权领导的税收制度。因此首先提出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建立统一累进税制的思想。

(二)根本原则:毛泽东在领导中央苏区税收建设中,坚持对剥削富裕阶级征收重税,对劳苦群众阶层减免税收的原则,将纳税重担放在剥削阶级和富裕者身上,这种按阶级区别征税的思想在中央苏区的农业税中体现尤为突出。

(三)主要职能:随着革命战争不断深入,军政人员的扩大,苏区财政供给日渐困难。1933年,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和经济包围,临时中央颁布《关税条例》《关税税率表》《关税征收细则》,根据苏区需要的程度,对进出口货物按不同的税率征收关税。关税制度的建立有效调剂了苏区的物质供需,对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保证军民的物质供应起到重要作用,成为苏区开展对敌斗争的重要工具。通过一系列税收工作,1934年中央苏区税收收入已占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成为苏区最主要的财政来源之一,为巩固红色政权和战争胜利提供了财力保证。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税收思想基本内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税收思想体现的特点与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税收思想的重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共和国盐业大事记(部分)

20世纪50年代1950年财政部成立了具有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双重职能的盐务总局和中国盐业公司及各地区的分公司和直属机构,负责全国盐的生产和运销的计划管理。1952年盐务总局划归轻工业部,1954年中国盐业公司并入盐务总局,合并后的盐务总局承担全国盐的产销和税收任务,其控制的盐销售量占全国的90%
20世纪80年代1987年,国家经贸委成立中国盐业总公司,实行与盐务总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建制。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撤销盐务总局,成立中国盐业协会。
20世纪90年代19956月,国务院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对食盐产销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对食盐价格实行政府定价
21世纪初20031月,国家经贸委将盐改列为当年经济运行8项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取消食盐专营,实行食盐市场化。20165月国务院公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摘编自赵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助推企业创新转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盐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盐业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17世纪,法国开始军事革命。法国军队数量从1610年的不过2万人增加到17世纪末的40万人,军事力量迅速增长,兵工厂、造船厂、军港等各种军事设施都在扩建,1690年,法国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学校,创设职业军校,培养职业军官和士兵。路易十四期间发明刺刀装备,建立炮兵团,炮兵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兵种。法国废弃原有横队战术,改用专业训练严格的三列横队战术,军队战术变化明显。创办后勤部,监督补给品价格、质量、运输及发放;细化军需品储存和运输。军事革命使军队组织和管理趋于专业化。17世纪成为法国军事管理、组织系统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

——摘自孙义飞《17世纪法国军事革命》,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第150期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17世纪军事革命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法国这次军事革命的背景及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1-01-2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   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募兵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认为“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士兵入伍后,以从军为其职业,脱离了原有的社会生产活动,宋政府给予优厚的薪饷……枢密使与“三帅”各有所司,枢密使有调兵权而无领兵权,三帅有领兵权而无调兵权。北宋规定,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军、蕃军等。在军士中选壮健者充禁军,其短弱者充厢军。宋初以来,禁军和厢军均不断扩充,禁军扩充的速度更快,禁军是宋朝军队的主力,在总兵额中的比例也不断上升,一般占总兵额1/2以上。募兵过滥致使军队数量不断增加,累增至120余万,军费随之恶性膨胀。

——据程民生《北宋募兵制的特征及其矛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募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宋的募兵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