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师范学堂课程,分为九科:经学、文学、教育学、史学、地学、算学、格致学、农学、体操,学制为三年。小学堂学制为四年,课程设置为经学、文学、史学、地学、算学、格致学、农学、体操。”袁世凯在直隶各属中学堂还拟定了暂行章程,中学堂课程有中、西学两项。中学课程四科: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西学课程七科:英文、算学、地学、外国史、格致学、外国浅近政治学和体操。对普及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派查学员以纠其失”;在所辖州县划分学区,宣讲国民教育,“立劝学所以作其气”;在乡村及偏僻之地“立宣讲所、闻报所以破其蒙”;并积极要求制定癸卯学制所缺的女学章程。袁世凯不仅选送候补官员前往日本游历,而且饬令各属公派品端学粹士绅赴日本考察学务,规定前者在日本时间为3个月,期满回国,须交上日记,以观心得;后者考察期为4个月,除参观考察外,还要选修有关教育课程,这些官绅回国后基本上被安排在教育领域任职。

——摘编自牛秋实《袁世凯与近代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教育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教育改革的意义。
2022-03-16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武六年(30年)六月,刘秀下诏:“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更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这道诏今颁布之后,效果是“条奏并者四百余县,吏职成损,十置其一”“并官省职,费减亿计”。除了并县之外,刘秀还裁撤了许多官职。刘秀改丞相为大司徒,后又删去“大”字。改丞相为司徒,这不仅是名号上的更改,而且是权力上的削减。地方废去郡都尉,州牧改为州刺史,俸禄由两千石降为六百石。建武十三年(37年),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为鲁公。建武二十六年(50年)春正月,“沼有司增百官奉,其千石已上,减于西京旧制;六百石以下,增于旧秩”。刘秀“以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事”,而各州之刺史常以八月循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

——摘编自减云浦《略论东汉初年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初年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汉初年政治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世纪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韩知古、韩延徽等人的帮助下建立政权。初创之时,辽境内除了有从事游牧的契丹、奚等民族,还有从事农耕的汉族。当时,“庶事草创”,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对此,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其中,“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为适用于契丹等游牧民族的法律,即《决狱法》。该法由耶律突吕不奉诏编撰,为辽朝最早的一部基本法典,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断以《律令》”即沿用唐朝律法断案,适用于汉族。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太祖法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太祖法律改革的特点。
2022-02-28更新 | 1976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贞观)十六年(642年)诏:氏族之盛,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燕赵右姓,多失衣冠之绪……名虽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膏梁之胄,不敦匹敌(配偶)之仪。问名惟在于窃赀,结褵(古时女子出嫁)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媾,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贬其家门,受屈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族,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自今已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各合典礼,知朕意焉。其自今年六月禁卖婚。

(显庆)四年(659年)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范阳)卢浑、(范阳)卢辅、清河崔宗伯元孙,凡七姓十一家,不得自为婚姻。

——摘编自(宋)王溥《唐会要》


(1)根据材料,概括诏书所反映的唐初婚姻现象,并据此分析当时统治者所面临的政治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唐初为解决上述政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022-02-28更新 | 1792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83月,刘铭传在台北设邮改总局。这是我国第一个自立的邮政机构,是我国邮政史上的一次大变革。

1886年,刘铭传苦于台湾的通讯落后,与内地的联系困难,上奏朝廷,提出:“台湾一岛,孤悬海外,往来文报,屡阻风涛,每至匝月兼自,不通音信。水陆电报,实为目前万不可缓之急图。”他一方面积极架设贯通台湾南北的陆路电线和铺设台湾、福建间的海底电缆,另一方面他又以销递迟缓,延误时机,而创设邮政机构,开始了我国新式邮政机构的改革。他以台湾站制为基础,参酌当时海关邮政办法,于188811月颁布(邮政条目十二条》和《台湾邮政票章程),创立新的邮改组织。他改旧驿站为邮站,直接隶属邮政局,不再附属衙门机构:所有递送公文一律粘贴邮局发送的邮票,即使衙门发送的公文也不例外;商民便函,也凭邮票传递,收取邮资以信件重量和道里远近为准。为此,邮政局不再像旧式铺递那样仅仅是官方公文的代递机构,而是官民合用的近代邮政机关了。

——摘编自邱江生《中华正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进行邮政改革的客观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铭传邮政改革的意义。
2022-01-06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多校联考2022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的医疗卫生管理日渐颓废。20世纪初,中国新式知识精英积极倡言发展医疗卫生,其中俞廉三在奏设医学堂时指出:“医术一门为人生性命所关,中国医学最精,以向未专立学科,渐致失传。”1905年,民政部成立后,设卫生司,负责医疗卫生,并对医疗卫生建设作了相应的规划并建立了多种新式医院,各地相继创办了一批官办医学校,同时还颁布了《预防时疫清洁规则》《管理饮食物营业规则》等相关的专门法规。在民政部的指导下,各地举办了清洁卫生、学校卫生、防疫等公共卫生事业并倡导进行医学研究。由于整体观念与制度的落后以及受制于人才和财力,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只能是中国近代医疗卫生政策的发端,只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李传斌《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医疗卫生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医疗卫生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观念中,向视监狱为狴犴恶地,读书万卷不读律,宁为最小官不愿为狱吏。直至19世纪后半期,“贱狱”仍是普遍的社会心态。近代以降,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具有近代色彩的监狱改良运动登上历史舞台1907年,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上《实行改良监狱宜注意四事折》,提出关注狱务人员、“养成监狱官吏”的建议。法部予以肯定,并规定京师法律学堂及京外法政学堂一律增设监狱学一科;在已设立新监狱之处附设监狱学堂。基于“官卑固不足弹压,禄薄亦无以养廉”的认识,法部一方面“加其津贴”,另一方面则“宽其出路”。1910年,拟定《监狱专修科毕业员委用章程》,规定考列最优等、优等、中等者即委之以职、授之以官。政府号令于上,督抚行之于下,各地仿而效之,可谓盛矣,中国亦由此开始了正规、专业培养监狱管理人员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马自毅、王长芬《狱务人员与清末监狱改良》


(1)根据材料,概括晩清监狱改良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狱务人员的角度说明晚清监狱改良的意义。
2021-09-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河北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司法制度以秦朝司法制度为基础,为适应新的形势又有不少新的发展。受黄老之学及儒家等级特权思想影响,汉代设立了上请制度。凡宗室贵族及六百石以上的官员犯罪,一般的司法官员没有权力擅自判决,须先奏请皇帝,皇帝可以根据犯罪者的具体情况,如和皇室的亲疏远近、责任官职的大小以及对国家的贡献等,来减其刑罚。在审判程序上汉代创立了录囚制度。录囚是封建时代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罪囚的复核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平反冤狱及督办久系未决案件的一项制度。录囚制度始于西汉,当时只是州刺史或郡太守每年定期巡视自己所管辖地区的狱囚,以平理冤狱为主要任务。直到明清,才由秋审、朝审等制度所取代。

——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司法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司法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8 年1月由商部参照日本报纸法拟具草案,最后由载沣、张之洞、袁世凯等大臣详加修改,订成《大清报律》45条。因遭到国内外一些报刊的抵制,1910年,清廷重新修订颁布《大清报律》,修改后的报律基本上承袭了原律的法规,对新闻舆论的约束也有所放松。删去了“凡谕旨章奏,未经阁抄、官报公布者,报纸不得揭载”以及禁止刊登“诋毁宫廷之语”等条款。对报纸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应具备之条件也有所放松,将原律"未经处监禁以上之刑者”改为“剥夺公权或现在停止公权者"不得办报。新订报律客观上适应了清末中国社会的民主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

——摘编自张力军《近代中国的两次新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新修报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修报律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6月,国民政府开始与各国集体谈判关税自主问题,但由于日本的坚决反对没能成功。国民政府转而寻求个别谈判,首先是与美国谈判。1928725日,宋子文与马克漠在所订条约上签字,即美国第一个同意中国关税自主。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分别与国民政府进行缔约谈判,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192812月,中国颁布海关进口税则,税2平分为7级,最低税率为7.5%,最高税率为22.5%,规定自192921日起实施,这就是第一个“国定税则”。国民政府还对海关进行了改革,在财政部设关务署,专司海关的行政管理,这是中国第一次把海关作为财政部的一个部分而置于自己的管轄之下。在新政策之下,海关保持其行政的高度完整,只恪遵政府命令,掌管征税工作,而摆脱了一切政治性的、超出本职之外的职权和联系。

——摘编自易继苍等《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