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奏院是北宋时期的新闻采编与管理机构。熙宁四年二月,王安石变法时期,宋神宗下诏,禁止军功授官与恩荫补官出任进奏院主官,“臣僚之家,不得陈乞子弟勾当”。同时规定由变法群体控制的中书门下掌握拟定进奏院主官阙员和复议人选的权力,但由反变法势力盘踞的枢密院负责候选人选。诏书还授命属于内侍机构的通进银台司监管进奏院,负责新闻的登记呈递。宋神宗以前,进奏院每五日编辑一次新闻,先要上交枢密院审查,后才能“定本供报”。熙宁四年十一月,反变法的一方进言,建议废除“定本供报”,因为变法阵营没有提出反对,最终得到神宗批准。北宋初期,进奏院新闻内容中规中矩、时效性不高。一些进奏院胥吏为迎合士大夫们的需求,便私自将朝廷内幕透露给民间小报。熙宁六年,朝廷颁布法令,加重了对进奏院内部泄露机密的处罚力度,并给予对举报泄密者更高的奖励。尽管宋神宗改革心切,但在变法与反变法双方争夺控制进奏院时,并不轻易表态。然而,在维护政权稳定,防止朝廷机密外泄方面,三方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摘编自魏海岩《王安石变法中的进奏院状管理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进奏院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北宋进奏院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初期的内朝财计组织,基本功能是打理皇家财产。北魏初期仍然采取胡汉分治体制。孝文帝改革后,度支尚书作为国家财政总管部门,下设有度支、仓部、左民、右民、金部和库部六郎中。在北魏初期兼有财政职能的“左民尚书”之职改设为由度支尚书下设的左民曹,专司户籍管理,从而不再与其他财政职能错位。部落大人制在这次管制改革中几乎被全面清洗。中央财政新设组织严密,分部主事明确,相互独立相互牵制。孝文帝迁都洛阳时,耗资巨大,崔光任度支尚书“别立条格,岁省亿计”。随着经济发展和战争的胜利,内库日益充盈,太仆、内库、外府等多种库藏均实行专内管理制度。北魏改革财计组织,降低皇家财计组织的地位,提升国家财计组织的地位。这不仅是中国古代财政、会计史上的重大创新,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标志。

——据杨修等《北魏财计组织沿革考—基于民族融合和制度创新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财计组织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财政改革的功绩。
2021-12-1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试(期中)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耶律隆绪,辽景宗长子。乾亨四年,景宗死,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时年十二岁,母承天皇太后奉遗诏摄政,任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以为辅佐,和辑契丹贵族,任用汉人士大夫,积极整治弊蠹,改革法度。统和元年,首诏三京左右相及诸道节度使以下官吏,秉公执政,严禁非理征求,扰害于民。时枢密院请诏北府司徒颇德译南京所进律文。三年,以契丹诸役户贫乏,量加优免;六年,从乌古等部之请,把本非土产,而是靠贸易得来的贡品貂鼠皮、青鼠皮,改为只进牛马。以减轻属部的负担。八年,诏括民田,翌年通括户口,十二年均定税法。又以南京道新定税法太重而明令减少。此外,还创设义仓,豁免逋赋,安辑流亡;停止民输官俸,改由内帑支付,十三年,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诏诸道水灾饥民,质男女者,自来年正月起,日计佣钱十文,价满则尽遣还其家。史称统和之政,“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

——据《辽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隆绪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耶律隆绪改革成功的原因。
2021-12-15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提出“以学校为今日先务”,在徽宗支持下,兴学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史称“崇宁兴学”。朝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一是扩大太学规模,外舍生定员三千人,内舍生定员六百人,上舍生定员二百人,均比元丰(宋神宗年号之一)时扩充一倍。二是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崇宁三年(1104年),诏诸路州军未置学处并置学,各州县除了高等程度的儒学外,还要办初等程度的小学。三是创立多种专门学校,除原有太学外增添培养皇室宗亲的宗学、培养天文历法人才的天文学、培养医生的医学、培养将士的武学、学习数学的算学、学习法律的律学、学习书法的书学、学习绘画的画学等,其种类之多,历代绝无仅有。四是全面实施“三合法”,停止科举,通过学校取士。“崇宁兴学”在文化教育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深深影响了明清两代的教育制度。

——摘编自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概括“崇宁兴学”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崇宁兴学”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财税主权受到侵犯,同时内部地方战争的冲击破坏了原有财税管理体制。在此情况下,清廷参照西方财税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内容包括:中央地方各级财税管理机构的改革;引进西方近代财政预算制度,彻底清查地方财政状况,编制全国财政预算案,集中财权于中央;整顿旧税,开征新税,进行国地税、海关税等划分的筹划;银行的设立,币制的改革,近代审计制度的筹划等等。总之,清末财税改革是一次规模宏大、内容广泛的改革,民国政府进行的多项财税制度改革都可以追溯到清末财税改革期间,中国政府从此开始改变了比较落后的中世纪财税制度。

——摘编自王刚《清末财税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财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财税改革的影响。
2021-11-04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势力混战,洛阳、长安等地“粮食并尽,鸡犬无余,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出现了“战乱、农废、土荒、人饮”的现象。建安元年(196年),曹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民屯“各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司马之上逐级为屯田都尉、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中央则是大司农总领,自成一系统,不属郡县。军屯以军士耕种,完全按军事组织原则组建。它采取了国民两便的利益分配办法,规定:凡使用官牛的,官得产量的六成,民得四成;不用官牛的,产量“与官中分”。屯田实施第一年,就得毅百万斛。曹操于是下令广泛推行屯田制,对整个北方的政治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蕭云岭《曹魏屯田制略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实行屯田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曹操的屯田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景帝虽颁布律令以维护法钱制度,允许中央与郡国铸币,但是没有完全禁止私铸,郡国与私铸的钱币大小不一,形制也不一致。到了汉武帝,他下令通过铸钱谋利,以扩大货币供给和缓解军事耗资等财政困难。汉武帝建立五铢钱制,并设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发行“赤仄五铢钱”,其主要目的是解决郡国与中央铸钱在重量与币值上的差异,通过规定“一当五”,即一枚仄钱可兑换五枚郡国五铢钱,中央变相驱逐郡国五铢钱。之后又统一了钱币重量与价值,法定货币即为“三官钱”,所有郡国销毁铜材输入“三官”,铜币遂归化为一,保证了币材;后又规定了钱币的形制标准,严禁郡国与私人铸造钱币。改革后的钱币形制与重量标准趋于稳定,轻重适宜,后世改制以五铢钱为标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改革货币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株钱”制度确立的影响。
2021-10-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等80所名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的改革变法从浅层次到深层次、低层次到高层次,再到全面系统的展开,沿着“更法”(整顿旧法,革除弊政)到“借法”(效法西方,变计),再到“变成法”(变革陈旧的法令制度),直到“改中法为西法”(改弦更张,建立新制度、新国家)的轨迹向前推进。封建专制制度的堤坝一旦动摇溃决,洪流就一泻千里,不可阻挡。洋务新政动摇了根基,戊戌维新变法打开了缺口,清末变法新政(推行新政)和立宪运动(政体改革)与民主革命潮流汇合,这个堤坝也就彻底崩溃。

——摘编自徐松荣《晚清改革:从“借法”到“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历次改革变法的总体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不能拯救晚清政府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引发了乡村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变革,英国的乡村振兴由此发端。英国人多地少,早在16世纪就办起了大量的家庭农场,经历了工业化时代,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作为最早完成农村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就开始了农业教育现代化工作。20世纪初期,伴随着《福斯特教育法》的颁布,许多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英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尤其强调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既包括农田、湖泊、林木等自然资源,又包括公园、植物园、休闲场所等文化资源。1926年成立的英格兰乡村保存委员会在乡村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提出了独特的“保护性治理”理念。此外,英国政府深刻认识到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乡村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各个阶段都注重吸引作为乡村主体的村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同时政策制度体系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支撑作用,主要包括农业政策、绿带政策、住房政策、土地政策和公共服务供给政策等,这些政策在不同时期都依据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了适应性调试和修订,从而保证了英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为英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摘编自《透视英国乡村振兴,对中国有何重要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乡村振兴建设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
2021-09-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材料   唐初,随着社会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寺院僧侣的传播,饮茶之风迅速兴起,茶叶生产发展很快,购销两旺,商民业茶而富。盛唐之后,政治动荡,中央直接管辖的区域缩小,税源锐减,藩镇截留中央税赋,中唐时期国家出现了财政危机。禁榷制度早在西汉就建立了,比如盐铁专营,但唐代以前,茶叶专卖制度还没有形成。782年,唐德宗“税天下茶漆竹木”,这是我国第一次抽收茶税。826年,王涯为相,大改茶法,自兼榷茶使,推行茶叶专营专卖的榷茶政策,强令各地移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禁止商人与茶农自相交易。宋代禁榷法、明代茶马互市制度、清代官榷制基本上都是在唐代榷茶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潘林《浅谈唐代榷茶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榷茶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榷茶制改革的影响。
2021-08-24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南轩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