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22年11月,具备文案、代码甚至论文撰写功能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横空问世,让人文学者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已经来到身边。“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历史学融合发展”入选“2022年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已不可逆。对于人工智能和历史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智能既能创造未来,也能改变过去的历史
B.人工智能不会出错,与历史学的融合未来可期
C.人工智能代表时代潮流,新技术必将取代传统史学
D.善用人工智能辅助历史研究,但不能被工具所宰制
2024-02-2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 . “经远舰”的发现为研究北洋水师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经远舰”的发现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水下考古队利用多波束等仪器设备采集遗迹数据,结合潜水探摸,结合地方志文献研究,确认了“经远舰”准确位置。第二阶段,水下考古队在舰体外侧进行抽沙作业,逐步揭露出舰体结构,并发掘清理出水文物。2018年9月15日,考古队员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经远”舰名字牌,由此确证沉舰即为经远舰。这说明
A.真实的历史唯有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B.史学研究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
C.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
D.历史的价值判断常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选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特别是改变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地位,重塑了劳动者内部的阶层关系……新技术应用对传统就业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劳动者内部阶层发生分化,低端劳动者“边缘化”和高端劳动者“核心化”同时发生。这表明科技的进步
A.促进生产力的巨大飞跃B.推动文化生活新模式的出现
C.极大地改变了生产关系D.促进人类视野发生新的变化
2022-01-25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古到今,世界经济的重心经历了几次大规模转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轨迹: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

世界经济重心变化线路(公元1年到2025年)

——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5年6月3日报道,这张地图根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绘制,利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对历史上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估算数据。公元1000年,中国和印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全球经济重心当时稳固地居于东方。在保持了820年后,经济重心开始向欧洲转移,之后又向北美转移。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经济重心已迅速地拉回原来的地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全球经济重心将向公元1000年时那样回到远东,不过要向北偏移很多。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以公元10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6-06更新 | 322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Lambda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历史研究范式。1974年出版的《苦准的时代美国黑人女来利经济》运用计量史学研究方法,重新考察美国奴隶制,获得了完整的关于奴隶制经济运行的数据与信息,得出许多颠覆对奴隶制经济的惯有看法:1860年美国方奴隶制农业经济效益比北方资本主义雇工农场高35%,奴隶的物质生活优于产业部门的自由工人,南方的奴隶主都是具有高尚道德和充满人性的人,材料说明
A.关于奴隶制经济的传统观点都是错误的B.研究方法的更新是认识历史本质的关键
C.计量史学有助于人们探索历史真相D.保持恰当的时空距离有利于追寻历史真相
2021-02-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甲午海战沉没战舰,有学者欲确定其真实身份,收集到以下两则史料:



(1)根据史料的表现形式,指出材料一中A和B的史料类型,并分析这两则史料的相互价值。

材料二   19496月,人民政府为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同投机资本进行了斗争。人民政府查封上海证券大楼,逮捕进行非法交易的投机巨头和银元贩子,……当市场物价在投机商人哄抬之下达到顶点的时候,人民政府急从全国各地将大批粮食、棉纱和煤炭调往上海、北京等市场抛售,同时收紧银根。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2)按照史料的性质分,历史教材属于传抄史料,可以作为寻找史料的线索、辑录佚书的依据和考订史料的参考。根据材料二信息,概括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的举措,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摘自2020年国家统计局官网


(3)数据史料能够将历史事物量化,让历史的呈现更加精确、严谨。根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 GDP的变化趋势,并结合相关史实从经济角度分析该趋势出现的原因。
2021-02-0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就1895年至1905年间40名湖南籍上层士绅的出路进行统计,其中始终在科场道路、书院执教或其他生活方式的仅有5人。在剩下35人中,有13人曾赴日留学或考察,有18人在学堂工作,有2人从事新军或者警务,有7人曾参与公司创办。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学子从商,实业救国热情高涨
B.新式学堂建立,留学风气盛行
C.参与维新,政治革命箭在弦上
D.寻求变革,探索强国御侮之路
2021-05-21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9 . 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
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
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
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9-11-12更新 | 668次组卷 | 3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变迁从一个方面折射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浮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中国曾经是一个地区性国际秩序的主导者,面对西方东进之后的世界秩序重构,中国曾经试图继续维持旧秩序,但遭遇惨败。

在2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与晚清时期被迫进入国际秩序不同,这一次中国具有相当的主动性,并有着自己的明确诉求。

——摘编自《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王建朗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以前中国在国际秩序中表现出来的国家意识。分析在2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构中,中国外交主动性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二次大战是一次国际政治舞台重新洗牌的时期,历史给中国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抗日战争前期,独力支撑抗战的中国为取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竭力将中日问题国际化。

1942年2月,蒋介石一行访问印度,劝说英印双方在战争大局下作出妥协,7月,指示《中央日报》连续发表两篇社论对印度问题进行评论,呼吁双方妥协以促进战时盟国在远东的合作。

1943年10月,中国与美、英、苏一起签署莫斯科宣言,参与了四大国对战时与战后世界的安排。……侵略战争打破了旧秩序,反侵略战争并不是要消极地维护旧秩序,而是要在一个更为合理的基础上建立新秩序。在这一轮世界秩序的大变动中,中国抓住了机遇,参与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这一秩序中获得了重要地位。

——摘编自《大国意识与大国作为——抗战后期的中国国际角色定位与外交努力》


(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与20世纪初期世界秩序变化中的外交相比,二战期间中国外交的新变化;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在二战后初期的世界秩序中获得重要地位的表现。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秩序关系又有新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组织(部分)统计

时间中国行动
1980年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代表权恢复
1986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复关”谈判
1989年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推动建立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2013年中国提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建“一带一路”

——据百度搜索整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中国与世界秩序关系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