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代长度,指的是孕育下一代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一般18—24年为一个新的世代;代际一般指的是代际关系或代际效应,代际形成的背后是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演变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

代际名称出生年代代际特征
心理心理
“文革”一代
50后)
19501959思想保守传统,尊崇传统文化。吃苦耐劳,怀旧,对价格敏感度高,购买力低下。
“改革开放”一代
60后)
19601969劳动思想根深蒂固,寄厚望予下一代。低调、务实、社会责任感极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不高。
“转型”一代
70后)
19701979注重理想,渴望成功。经历贫穷,务实、创造,消费注重性价比。
“计划生育”一代
80后)
19801989崇尚个性,有责任心,积极向上。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做事执着,追求自由平等,对价格敏感度不高。
“新新人类”一代
90后)
19901999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早熟,个性张扬。兴趣广泛,学习力强,依赖网络,对价格敏感度低,易接受新事物。

——摘编自孟莹《有关“代”划分问题的相关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代或两代以上的相关信息,运用唯物史观进行阐释,题目自拟。(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1日,总是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95年前,十几个热血青年庄严地举起他们的右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划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95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筚路蓝缕,开拓前进,不懈奋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摘编自金民卿《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命运”,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阐释有理有据)
2023-10-23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文明特点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我国固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由于地理环境的作用,中华文明的形成才有了独自发生、多元发展等特点。
古希腊罗马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供给古希腊文明大厦的砖瓦石灰,而古希腊文明表现出对人格、尊严、自由、权利等因素的独特追求,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民主精神的追求。罗马法的精神支柱是理性主义,适时开放、兼容并蓄是罗马文明不断发展的动力。

——摘编自毛曦《中华文明形成的地理条件分析》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2-09-05更新 | 227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15401960年间,世界科学中心在五个主要欧美国家转移。


——图文摘编自微博作者《世界科技中心模型》


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如图所示。请选择图中五点中任意一点的世界科学中心,判断其所属国家,说明理由(代表性科技成就),并分析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
2021-11-21更新 | 357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阶段。明中后期以至清前期,封建农耕文明在唐宋高度发张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和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明显出现了工业文明萌动的迹象和近代化的趋向。但这时已经远远不能和西方的巨大飞跃相比。殆及降至周期性盛衰低估的清中期,这种强弱对比的反差更为鲜明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下)》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清明时期(鸦片战争前)社会发展呈现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19-04-3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04-19更新 | 439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