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政治比较富有合理性,毛病多出在人事上,与整个制度无关。人事变动给人以许多希望,何必把整个制度彻底推翻呢?而且中国传统政治,容许全国知识分子按年考试选举,可不断参加。有政治抱负的人,总想着自己一旦加入政府就上课亲自来改革,遂不想站在政府外面来革命,而且中国传统政治职权分配十分细密,各部门各单位都富有一种独立性与衡平性……在中国历史上不易发展出一种民众选举制度,有它本身客观条件之限制,不能凭空说是专制压力所造成的。社会在下面不易起革命,政府在上面也同样不易有专制。若说这是中国政治的缺点,则这一缺点存在的原因是国家规模太大,但我们究竟不能责备中国古人为何建立起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国家呀!

——摘编自钱穆《论中国传统政治》

(1)根据材料,概括钱穆的观点。
(2)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材料中钱穆的任一观点进行论证。(要点:写出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晋张华编纂的神话志怪小说集《博物志》中,有近20条有关张骞和西域的资料,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对丝绸之路记载最丰富的典籍。所谓“小说”,如《汉书·艺文志》所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野史。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博物志》中共记载了9种来自丝绸之路的植物:胡桃、大蒜、胡荽、石榴、红蓝花、葡萄、胡葱、苜蓿、胡麻豆,其中8种为张骞带回。而在《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明确提到的植物只有葡萄和苜蓿,是否由张骞引入也不太明晰。《博物志》卷二《异产》载:“《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汉世有献者。”火浣布即石棉,在古人眼中是神奇之物。《博物志》所谓“《周书》记载”,实际上来源于“周穆王大征西戎”的传说。但东汉时石棉的确仍通过丝绸之路流入中原,《后汉书·西域传》载:“大秦国作黄金涂、火浣布”。《博物志》卷三《异兽》中记载了一种能“食虎豹”的“小兽”,并刻意描写其“大如狗,然声能惊人”。后世学者考证这一小兽为“狻猊”,即东汉时西域诸国多次进献的狮子。《博物志》的记述,与同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密切相关,佛教经典中将“佛祖讲经”形容为“狮子吼”。

——摘编自张黎明《史料与传说:<博物志>中的“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使用文学作品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并简析《博物志》对研究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3 . 2014年底,众部委积极创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了小额信贷产品——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这一信贷产品对贫困户增收贡献率达12.4%,接近1/8。与传统信贷相比,这一产品(     
A.深度融合了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B.从实物借贷形式发展为货币信贷
C.是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D.彻底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4 . 历史上 “濮议”,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濮王应该作为 “养父仁宗的堂兄” 来对待,还是作为“英宗皇帝的生父”来对待的讨论, 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用现在的价值观看,这简直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争执。但是,在近代价值观以前,濮议本身,一直被反刍和议论。下列关于濮议的历史价值, 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A.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
B.由于年代久远,事端繁复,此类历史争论在今天看来都不值一提
C.议论重点不应放在争论的本身,而是应放在说明造成争论的缘由
D.历史争论须史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留待后人评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

西方

古文经学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偏重训诂以兰克(17951886年)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历史向来把为了将来的利益而评论过去、教导现在作为自己的任务。对于这样的任务,本书是不敢想望的。它的目的只不过是如实直书而已”

今文经学

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克罗齐(18661952年)为代表的批判的历史哲学派“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只有当现实生活的发展需要历史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的历史就会变成现在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学术的区别或联系”,自拟论题,结合中西方历史研究的情况予以论述。
6 .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调研中,特意来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总书记考察时强调,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这体现了(     
A.历史遗址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性B.中华文明起源于安阳殷墟
C.历史遗址是历史研究唯一资料D.我国加强对自然遗产保护
7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081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文献中将水井的发明归于黄帝,但是从已发现的最早的水井形制看,这种观点应该是不符合实际的。这在考古材料中有非常明确的体现。制井其实在黄帝时代之前已经出现,黄帝时处于水井的发展阶段,而非起源。实际上水井是史前先民在长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在对水资源利用存充分认识,且挖掘技术和工具有一定发展的情况下,才逐渐出现并完善的,不可能是某一圣人或圣王一朝一夕的发明。这表明(       
A.历史结论必须要经过考古学来证实
B.考古资料比文献史料更加真实可靠
C.考古发现是探寻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之一
D.只要尽可能多地占有史料,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金史》和《宋史》对这场大战有不同记述。《宋史·岳飞传》载:“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郾城再捷。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金史·宗弼列传》载:“(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宋史》多源于宋代国史、实录故可信度更高
B.弄清历史真相须有实物史料佐证
C.历史记载往往受到著史者立场的影响
D.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的多样化
2023-05-19更新 | 553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垃圾治理似乎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20世纪初的美国开展了城市政治改革运动,如减少州政府的干预,健全民主制约机制和追求效率和节约。这种变化反映出(     
A.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B.城市服务属性的增强
C.城市管理专业化趋势D.反对政府过度的干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