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史事不同史籍对该史事的记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公子扶苏、中尉蒙恬死。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杀其兄扶苏、中尉(蒙)恬。

——西汉竹简《赵正书》

A.历史研究需要多重验证B.相互矛盾的史料均不足为信
C.汉简相较史记更为可靠D.年代久远导致真相无法考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献忠沉银”是四川民间流传数百年的传说。关于沉银地点,主要有“锦江”与“江口”两种说法。

出处

作者

作者身份

记述

《绥寇纪略》吴伟业明末清初士人用法移锦江而涸其流,穿数仞,实以黄金瑶宝累 亿万,然后决堤放流,名曰铟金。

《明史

张廷玉清朝军机大臣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 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
《蜀警录》欧阳直张献忠追随者金银山积,收齐,装以木鞘箱笼,载以数十巨舰, 令水军都督押赴彭山之江口沉诸河。
彭山江口民
(明末清初)

/

/

石牛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 都府。
《乾隆朝军机   处录副奏折》孙士毅署理四川总督查江口获银(民间私挖白银)三千七十九两零 ……续获银四千四百三十三两零。
《彭山县志)

(嘉庆朝)

史钦义彭山县知县明季杨展率兵拒贼(张献忠)于江口,焚贼舟数 百,珠宝金银悉沉水底。
综合上述史料,判断“张献忠沉银”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024-05-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花生的起源,有学者认为中国是花生起源地之一,也有学者对此质疑。

材料

①西晋稽含的《南方草木状》(304年)中,对千岁子的描述说:千岁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干者壳肉相离,撼之有声。从其记载所述的性状来看疑似花生。(注:同时千岁子这个名称在《本草纲目拾遗》和《植物名实图考》中又名仙人掌草,是一种攀缘在岩石上的植物。)

1958年在浙江省吴兴钱山漾原始社会遗址中和1961年在江西修水县山背地区原始社会遗址中,掘得了完全炭化的花生种子。用碳14年代测算法对两地与花生同一灶坑出土的稻谷、木炭等遗物测定,距今分别为4700±100年和公元前2800±145年。

201442日,由多国农作物遗传学家参与的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个花生全基因组图谱绘制工作,证田间栽培的花生是两个野生种自然杂交的后代,而二者的原产地均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巴拉圭到阿根廷一带,时间公元前3000~2000年。

④南美洲的花生野生种群,分布在从巴西北部至南纬35%的区域,我国属于这一气候类型的地域宽广,又有干湿交替适合野生种群生长与保存的条件,尤其在福建、云南、江西、广西等未垦殖的林区边缘地带。

——摘编自游修岭《说不清的的花生问题》等

根据材料,说明学者质疑中国是花生起源地的依据,指出运用史学界有争议的史料应秉持的态度。
2024-05-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

出处

“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

清代笔记:屈大均《广东新语》

“(泉州)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

明代笔记:陈懋仁《泉南杂志》

“(松江)肆中收布之所,曰花布纱庄。布成持以易花(棉花),或即以棉纱易,辗转相乘,储其余为一家御寒具,兼佐米盐。”

清代地方志:蔡自申《金泽小志》

“(盛泽镇)居民以绸绫为业。”

清代笔记:沈云《盛湖杂录》

“(石门镇)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清代地方志:张霖《石门县志》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早期市场经济”,请运用上表材料对此观点予以说明,并指出运用这些材料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局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时代周刊》创刊80多年以来,《时代周刊》封面上以中国的人和事为主题的有60次左右。该周刊为我们提供了从不同角度看中国的机会。1938年1月,时代周刊》的锋面人物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1984年4月30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背景是中国长城。标题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如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阐述《时代周刊》将蒋介石、毛泽东分别列为1938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理由。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上图《时代周刊》“中国的新面貌”出现的原因。
(3)如何客观认识《时代周刊》等外国刊物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价值。
2024-04-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江西宜春·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久,(马克思)又为党底(的)机关新闻《新莱因新闻》底(的)主笔。这《新莱因新闻》是旧《莱因新闻》底(的)再生……以大胆勇壮的笔墨猛烈地攻击德意志政府,并无忌惮地辩护六月一日的巴里(黎)暴动,痛骂国民会议……是年秋……宣布戒严,禁止《新莱因新闻》底(的)发行,但他还是继续按日发行,毫无畏惧……马克思在审判时的辩论,简洁、明了,力说其在法理上决不能成立反逆罪……于是普鲁西(士)就命令他退出国境,禁止了《新莱因新闻》。

——摘编自李汉俊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唯物史观的讲义(1922年)

材料二   《新莱茵报》是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战火中诞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普鲁士的科伦创办了这张大型日报……1849519日发行的最后一号《新莱茵报》是用红色油墨印刷的……红色的最后一号《新莱茵报》像一面鲜艳的红旗,永远飘扬在无产阶级心中。

——摘编自《马恩列斯研究资料汇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找出材料一中一处史实表述上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2024-04-23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福建卷0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甘棠港,古代港口名,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之一,唐末王审知开辟,宋代逐渐走向衰落。对于甘棠港的具体位置,学界存在“长乐说”与“琅岐说”之争。

——整合自欧潭生《唐末甘棠港究竟在何方》、林廉《甘棠港港址在长乐之辨析》

(1)根据材料,指出学者考证“甘棠港”位置所运用的史学研究方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针对“甘棠港”位置的史料考证与史学争论的作用。
2024-04-0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拜占廷学的发展源于近代早期欧洲有闲阶层的尚古热湖。拜占廷帝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经历了400多年,大体可划分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末的早期兴起阶段,18世纪百年左右的停滞阶段,19世纪上半叶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

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的浪湖渐渐平复,怀疑主义思潮泛起,实证主义史学应运而生,适应了人们重新审视启蒙学者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消极历史观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拜占廷研究工作再度受到重视,拜占廷学发展重新走上了快车道,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19世纪中期以来,拜占廷研究呈现出理论方法、研究角度、课题选择、表现形式、话语风格的多元化。近年来,拜占廷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胜景,关注“人学”的新史学和古代晚期学派都在其中占有一席地位。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廷研究的时代之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以后拜占庭学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并概述影响史学研究的因素。
9 . 1884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荷马史诗》所说的“大城墙的梯林斯”遗址发现了一座坚固雄伟的宫殿残迹,它的正厅、门廊、庭院和整个轮廓与《荷马史诗》描述的奥德修斯等人的王宫非常相似。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文献资料的真伪必须经过考古证实B.《荷马史诗》的内容全部真实可信
C.考古发掘可以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D.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实的唯一途径
10 . 阅读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徽宗赵佶倡导“治病良法,仁政先务”,宋前期的中书门下和元丰改制后的三省六部作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主要负责疫情的分析判断、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与文书下达,以及信息渠道的沟通与保障等。翰林医官院作为中央最高医疗兼行政管理机构,全面负责疫病流行期间派医、巡诊、赐药和救治病人等。尚书省和剂局负责制造各类药物。医学机构、临时医院和慈善机构,成为国家防疫取得成效的制度保障和关键所在。宋代地方政府有关医学的职能也有所扩大,防治疫病、推广医书、发展州县医学教育和打击巫术等成为地方官吏的重要职责之一。地方乡绅、医学家、僧人、道士和普通民众等社会民众力量,在宋代疫病防治体系中发挥了辅助性作用,尤其在自然灾害和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广大乡村地区,地方乡绅、民间医学家和宗教人士等建立的救助机构,救济活动更为直接,效果也较为明显。

——韩毅研究员的《瘟疫来了:宋朝如何应对流行病》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英国公共卫生状况恶化的一个原因就是沿袭中世纪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与工业社会的要求相脱节。在19世纪之前,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一直处于地方层面,由地方当局进行管理,受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国家和中央不插手地方事务。在1835年立法中,中央政府已经感觉到有必要对地方政府结构进行重组以使他们能够应付“低层政治’的挑战,他们希望完善“二元政体“结构,以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于是,通过公共卫生立法,英国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到19世纪中期,“应该”这样试验性的规定渐渐出现在卫生立法中: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的第10部分,在不卫生的地区赋予这个法案强制力,但是这个法案只包含权力,而不包含义务,在付诸实践时没有义务做任何事情。然而,1866年《卫生法案》的第49部分‘卫生立法的语法需要强制性语气的功效。”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宋朝时期防疫制度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防疫制度的变化原因,与宋代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英国近代的防疫措施对今天世界防疫有何启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