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工业近代化和城市近代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演变而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清朝兵部侍郎铁良在考察江南制造总局后说:“综计该局开办垂四十年,缔造扩充,规模甚大。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chan)杂,大都不甚齐全,其中因年久而损坏者有之,因省费而缺少者有之。……所有工匠又皆未经教练,不过仿照洋式以意为之,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退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亦无精通制造之学,于制就之枪炮弹药等项,其是否合用,并不详加验视,……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

——1904年铁良《查勘江南制造局复奏折》

材料二   晚清近代城市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外力,即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一是内力,即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变革所产生的推动力。这两种力又各由若干种力组合而成,多种力的综合,相互作用,形成一股合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步。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江南制造总局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2021-08-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届高三零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10年中国、美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年份/国家美国中国世界
195064%11.18%29.00%
196069.90%19.75%32.80%
197073.60%17.38%35.90%
198073.70%19.39%39.10%
199078%26.41%43%
200079.10%36.22%46.70%
201082.10%49.95%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国际统什年鉴》


如表能够反映城市化进程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021-03-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加试文综历史试题(英才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布局

图2 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比较图1和图2,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简图,此组图片可用来说明
A.专制政治与商品经济的联系B.农耕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C.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的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人口迁移的过程既是不同生产方式传播交流的过程,也是不同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人口迁移,呈愈演愈烈之势。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同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边疆和内地联系加强,城市工商业繁荣,赋役制度的改革等成为了自发的人口迁移运动的推力和拉力。迁移的种类,基本分农垦型、商贩型、工匠及佣工型三大类,其中,农垦型指流向(东北、内蒙、新疆、云桂黔、台湾及东南等)边地或(内地各省区)山区,开垦土地,务农为生计的迁移,这是迁移的主流。“长期的超省际移民和大量开山垦荒”,大大拓展了全国耕地面积,生产了足以维持三四亿人口的粮食。“农桑本业人余于地,不能耕种者,不得不逐末谋生”,也推动人口流向异地城乡。清代中期的工商业空前繁荣,与大量过剩农村人口广开谋生路,从事各项非农产业密切相关。

——摘编自《清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的军人就地复员。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当时北方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棉纺厂,很多农民、女工就进了城做了工人。还有很多人支援东北重工业,所以也有大批的流动。……北京成为首都以后,文化名人、服务业都到北京去了。

——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2)从1949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什么?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表

时间1750年1800年1850年
城市人口(%)21.0%27.5%52.0%
农村人口(%)79.0%73.5.0%48.0%

——引自《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


(3)归纳材料三的现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020-07-21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古代都城迁移示意图。据如图可知
A.交通因素影响都城布局B.经济水平决定都城位置
C.古代都城均是水运枢纽D.开封成为古代政治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
B.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C.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较低
D.“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2018-11-19更新 | 95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零诊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一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乡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游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