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下水道与公共卫生

材料一   19世纪初的巴黎,仍保留着中世纪的城市形态:街道狭窄拥挤,缺少人行设施,缺少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卫生状况十分恶劣。改造之前的巴黎下水道系统分散且规模很小,因此人们常常将污水和排泄物倾倒在大街上,以至于许多路段被称为“粪路”,这些污物会流入水井和供给巴黎用水的塞纳河中。作为巴黎大改造的总指挥,奥斯曼极为重视城市的下水道系统,他将水道称为“城市的器官”。其设计的下水道系统大体上按照地面部分的市政道路网络布局,并巧妙地将下水道系统打造成为城市防洪体系的一部分。截至1869年,巴黎地下的下水道系统拓展至560公里,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下水道可以通行轨道车和小船。


——摘编自荆文翰《变革时代的城市现代化转型:以“巴黎大改造”为例》等

材料二   在从各地的贫困法官员那里搜集了许多详细的关于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的报告后,1842年,查德威克以逐渐增长的医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为依据,证明了疾病的确与污秽的环境状况有关,疾病主要是由于缺乏排水装置、下水道和垃圾回收导致的。在1848年,由于受到1846年霍乱流行的刺激,查德威克的报告成为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的基础。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公共卫生运动在美国、法国和德国都赢得了许多具有献身精神的支持者,尽管许多人对公共卫生持怀疑态度,但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欧洲城市正朝着充足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前进,城市居民们开始得到应有的回报。

——摘编自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巴黎下水道的发展概况。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巴黎下水道改造的历史背景。
2 .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城市化是现代国家发展无法逾越的一道坎,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如何来解决?或许可以从历史中寻找一些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因素的制约,南方除少数大城市的发展水平逐渐接近北方外,黄淮流域的城市数量与发展水平仍居当时全国的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即从隋唐至清末时期,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除江南已成为城市发展、分布的重点地区和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不断增多,城市的工商业职能进一步加强、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作用日益明显。                    

——摘编自戴均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的健康和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曾经在旧社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鼠疫、天花、黑热病、回归热、斑疹伤寒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长的时间内,就陆续被消灭或基本消灭。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安全,保障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据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转型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转型原因。
(2)概括当时的北京城面临的什么问题,指出其产生的原因。
(3)据材料四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的城市管理取得的突出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1-04-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建议由私营业主来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由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据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私人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38年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需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足够为当地居民的锻炼和娱乐之用”,“以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1845年,柴郡切斯特市获得议会法令,建设公园与娱乐用地;1846年,曼彻斯特也获得此项权利。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

——摘编自陆伟芳《城市公共空间与大众健康》

材料二   民国时期,公园已成为城镇比较普及的娱乐场所。民国政府通过公园向民众灌输现代观念,使公园兼具了社会政治教育空间的功能。民国公园一般都有古典式的亭台、楼阁、荷池、花坞等,有的还辅以假山,保持了传统园林的格局。国民政府将南京原来的玄武湖公园改为“五洲公园”,湖上五个小洲分别被改名为亚、欧、美、澳、非五大洲。1925年建成的北京京兆公园建有世界园,中有中国地图,题有“要有国家思想,须具世界眼光”;横批为“莫忘国耻”的对联;公园内还建有共和亭,书有“共和国之主权在民,共和国之元气在道德”。

——摘编自陈蕴茜《论清末民国旅游娱乐空间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公园建设热潮形成的特点并分析英国加强城市公园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民国时期公园向民众宣扬了怎样的观念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纪录片《大国崛起·美国》记述了从1720世纪美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历史进程。下表所列为美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部分历史事件。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7世纪追求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在北美广为传播
1775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1861南北战争爆发
18629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9世纪后半期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成绩斐然
1894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材料二   城市成为成功、幸福以及便利的代名词,大量人口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城市。1860年至1910年,美国城市总人口从621.6万上升到446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9.8%上升到45.5%,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由9个增至50个,1920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2%。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找机会,由于没受过良好教育,缺乏专业技术,只能到工厂中充当最底层的廉价工人,深陷贫困之中。从1860年到1900年,进入美国的移民超过1400万人,而在1900年到1910年仅10年间,又有900万移民从南欧和东欧涌入北美,语言、宗教、社会价值观迥异,贫困、犯罪问题突出。为降低成本,追逐利润,资本家减少为改善工人工作条件而进行的再投资,导致工人工作环境恶劣。城市大量污水、垃圾不能得到迅速而有效的处理,龌龊的生活条件导致了伤寒、霍乱等流行性疾病的猖獗。急待改善的城市问题与腐败、滞后的市政管理形成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刘连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问题及其改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基于大国崛起,为“美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18—19世纪的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急待改善的城市问题,据此提出两条合理化的治理建议。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以来,脱胎于乡村的江南市镇迅速发展。明清时期不仅有苏州、杭州等大型城市,还分布着星罗棋布的市镇,像盛泽镇(隶属苏州)等大型市镇,“居民俱以桑蚕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黎里镇(隶属苏州)的米市,“每日黎明,乡人成集,百货贸易,而米及油饼为尤多”。总之,明清市镇的出现,大多数是商业及手工业集聚自然形成的结果。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5.明清》等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在煤铁矿资源密集地区和工业发达地区,崛起了一大批工业城镇,如棉纺织工业中心曼彻斯特;伦敦发展越出了旧城区范围,随着公路、铁路向外伸展,与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等市镇形成了庞大的都市区。但城市的急速发展也引发了“城市病”,人口密集、环境恶化、管理混乱等问题也先后出现。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五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3)有学者认为,“一代新文明必然有其自己的城市”。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与城市”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9-2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学年高二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根据材料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影响。
2020-09-02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3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
7 . 社会的变迁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如糖蜜糕、灌藕、缎背心、逍遥巾、四时玩具。……画山水扇。……其余桥道仿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至三更不绝。这批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市民阶层,他们经济富足,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又有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推动了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等

材料二   田地拒绝他们工作,他们就到工场去找工作……大批出生于乡村的人们终于在伯明翰、利物浦等城市选定了住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规模》等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布局、性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开始向近代城市转化。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还有一些新型城市的兴起,同铁路的修建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王辉《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及其动因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2020-08-2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封建城市的常住人口以大地主、官员等拥有大量剩余粮食的群体为主,且政府、官.员、地主垄断了重要商业及部分手工业。明清以后,手工业及商业迅速发展,特别在江南地.区,已开始出现私营的较大规模的手工作坊,资本主义萌芽在一些地区也已经出现,地方性行业性会馆建筑不断增多,票号、典当大量出现,一些专业化的金融城镇与小工业城镇逐渐形成,如平遥为票号业中心城市,景德镇为手工业城市的集中代表。这些新型城镇的城市布局不严整,它们不以官府、庙宇为中心,而围绕不同的经济活动中心形成城区,城市也无深沟高垒的防御城墙。这类城镇的主要居民是商人和手工业工人,《景德镇陶录》记载(清中.期)景德镇“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工匠来自八方,器成天下走,城市人口在10万以上。

——摘编自罗丽《中国古代城市起源动力及类型》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沿海一些城市逐渐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乡村和其他中小城市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经济不发达和公共服务事业的滞后,导致城市环境恶化和相应的城市病。在西方观念影响下,许多城市市民开始有了权利意识。清廷在各省会城市设立谘议局并颁发了《谘议局章程》和《议员选举章程》,部分社会阶层得以参与城市政治;《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颁布,城市自治机构兴办;1911年,各城市出现公开性政治社团600多个,组织各种活动。另外,一些城市的社会人士开始寻求参与市政管理,创办民间市政组织。例如,上海闸北汇通公司是中国人自己筹办的第一个近代城镇治理机构。

——摘编自马先标《百余年近代中国城市化历史回顾与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以来新型城镇与中国传统封建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出现“城市病”的原因,并评价民间参与城市治理的影响。
2022-04-03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2022届高三3月联合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
18203737723506.3
18404128126686.5
18933367726687.9
192044377470010.6
193646136526311.4
194954167576510.6

——摘自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材料二   德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表(百分比)

时间农村城市
187163.936.1
188556.344.7
189549.850.2

普鲁士东部与西部城市化率比例表(百分比)

时间东部西部
184022.925.2
187124.234.2
191033.150.7

——摘编自刑来顺《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为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时期。1953年,随着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业化的启动带动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1957年底,中国非农业人口达9949万人,其中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达1500万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15.4%。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和德意志城市化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城市化加快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21-01-0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自古以来,中外城市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以来,几乎所有威尼斯人都是商人,他们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甚至进入中亚、印度和中国去寻找商业机遇。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关于债务、破产等的商业习惯法得到推广。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他们自己管理城市事务。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在威尼斯找到典范:退休公务人员的年金制,对孤寡的照顾,医院的医疗福利制度等等。威尼斯作为“自由的长女,闪烁着自由之光的童贞城市”,堪称世界上早期第一个近代化(城市)国家。

——据【美】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发史》

材料四   1949-2009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尼斯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以威尼斯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对意大利社会转型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并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差异很大的原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并请你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2020-12-0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