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周时期,仓储制度已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财政制度.汉朝除中央直接管理的太仓、甘泉仓等仓外,郡县两级、各诸侯国、军队特别是边防兵系统也建了粮仓。隋唐两朝,规定官仓主要用来储存国家租赋收入的粟米。宋朝时期,正仓主要征收皇粮国税,各州县义仓,主要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常平仓每年夏秋两季以略高于市价收购粟米,本钱由国家财政统筹拨付,“嘉靖十四年,户科给事中管怀理言仓场钱粮皆户部职掌”,清代政府为调整地区间粮食流通,设江宁仓、台湾仓、社仓等,社仓于每年青黄不接时出借,以平复物价。

——摘编自李春媚《论中国古代的仓储制度及现实思考》

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其中位于洛阳的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被称为古代中国最大的粮仓.下图是唐代含嘉仓十九号粮窖出土的四方铭文砖及铭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粮食储备的社会功能。
(2)根据材料二,提取含嘉仓四方铭文砖的文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内容对研究唐代社会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这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的扶贫工作20世纪下半叶中国扶贫工作简表
时间扶贫方式
1949—1978救济式扶贫,是以政府为主体,以国家财政为支撑,以财政补贴、实物救济为主要手段。
1979—1985体制性改革扶贫,通过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扶贫成效。
1986—2000开始了以开发式扶贫为方针的专项扶贫,以县为中心区域式扶贫。

A.增加国家财政支出负担B.已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C.成为政府工作中心任务D.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022-04-19更新 | 111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12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截至2011年年底,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医保”的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超过13亿,比预定目标增加3000多万,参加率达到了95%左右,超过计划5个百分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有利于
A.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礼记》中有“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的说法,是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的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唐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治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定,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罪论处: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宋代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价等都有监督义务。 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行会一直承担着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食品安全领域中,法律的规定寥寥无几,而实践中食品安全案件却时有发生,这时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摘编自董姘《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食品监管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社会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材料一 宋朝建于五代十国变乱之后,加上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争战不断,难民较多,需要以社会福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宋朝奉行以文立国的国策,将儒家仁政思想贯彻于一些政策诏令中,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因而,官方慈善事业比较发达。与前代相比,宋朝的救济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政府按照财富的多寡来划分社会阶层,对其中的贫民和穷民进行重点救济。从救济项目上看,宋朝在救灾备荒的常平仓和义仓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济贫仓种——广惠仓。宋朝还创立了多种济贫机构,其职能分工比较明确。有专门济贫的养济院,有以收治病人和养老为主的居养院,有慈幼的慈幼局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赖风林《宋朝政府性社会福利救济》

材料二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统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改革社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德皇威廉一世于1881年11月发布诏书,要求“最大限度的保障需要帮助的人”,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在俾斯麦的推动下,议会先后通过了《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这既是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雏形,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完善,为后来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与改善,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很多国家所借鉴。

——摘编自李愚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简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重视慈善事业的原因,并概括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国开创社会保险事业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地位。
2020-11-2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第一次全面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而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真正的赤贫之人才能进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以新旧济贫法实施为例》

材料二   德国的俾斯麦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规定:围绕着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方面的风险设置保险项目,并用以保障劳动者在遭遇这些事件时的基本生活;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险待遇水平与缴纳劳动保险费的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联系;雇主与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劳动保险费形成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遭遇保险事件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之间调剂使用。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疫情多发,文献中“大疫”“时疫大行”等记载不时出现,唐代也不例外。唐代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但仍无法有效对应大规模爆发的疫病。其中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在此情况下,基层民间医疗有所开创和发展。悲田病坊是唐代开创的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底层群体。病坊的所属关系有:一是受官府管理,经费也来自官府;二是僧人自行管理,经费来源于寺院。悲田病坊的设置是儒家仁政思想与佛教慈悲为怀精神的实践,一方面从民间的角度补充了医疗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在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救助社会底层百姓。其设置影响深远,为后世所继承

——摘编自胡阿祥等《中国通史大师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基层民间医疗开创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悲田病坊开创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社会救济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廓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已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的、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材料四 邓小平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新的社会环境,创造性地提出了扶贫救济模式……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对贫困户、贫困县的救济从“输血型”转变为扶持发展的“造血型”,仅1988年一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扶持贫困户1106.8万户,当年脱贫337.8万户、脱贫率为30.52%,到1990年,使全国人均年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贫困户已从1.1亿人减少到4000万人。

——《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02期《浅论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保障思想》


请回答: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4)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倡的“造血型”救济有何发展?你认为我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救济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2020-02-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礼记》记载,孤、独、矜、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百姓)也,皆有常饩(固定口粮)。痦、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材料反映了先秦时期
A.统治者民贵君轻思想B.国家对弱势群体给予一定关爱与扶助
C.国家完善的救济制度D.王权专制统治导致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2020-02-03更新 | 354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材料: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相关规定,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贫苦读书人等。


(1)根据材料信息,概括明清时期救济方式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救济制度之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