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关注城乡贫困居民生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何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成为当时城市治理的重大问题。……在伦敦,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为了改善普通劳动者的住房条件,商人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姿发起“模范住宅运动”;盖起了成排的大杂院房屋,虽然拥挤但比较卫生,低价出租给劳动者。……1875-1876年,伯明翰通过立法清除贫民窟,(市长)张伯伦下令拆除了17公顷的贫民塞进行开发,这个项目由城市资金承担。……在利物浦,市政会1840年颁布了《关于调整利物浦房屋建筑的条例》,1842年颁布了《利物浦建筑法》,对居民住房和建筑物提出了一些要求。

——摘编自任其怪、吕佳《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

材料二: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

——摘编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设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保障体系。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和1960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农业合作社对于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要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制度,后来又扩展到保住和保医。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确定了“五保”供养赡养的具体规定和内容,从此“五保”制度走向规范化和社会化的道路。

——摘自陆月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英国出现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二战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五保”制度实施的社会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惠养乞丐法”,每年十月入冬之后,天下各州政府必须“差官检视内外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包括流浪乞丐)”,将他们一一登记在册,每人一日“给米豆一升,小儿半之”,每三天发放一次,从本年十一月初一开始发放,至来年三月的最后一天停止。

根据“居养法”,各州设立居养院,“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给米豆,疾病者仍给医药。”

——吴钩著:《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材料二   清末民国的思想界进一步看清了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的弊端,在批判反思基础上,开始构建新的社会救济制度。……提出“建仓储不如推广铁路轮舟″的思想,铁路轮舟等近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创设推动了社会救济的快速发展……薛福成认为,兴建铁路,除了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物资迅速运送到目的地,从而在救灾过程中赢得时间外,还由于需要“有修路之工,有驾驶之人,有巡嘹之丁,有路旁短送之车马,有上下货物伺候旅客之夫役”,可以大大地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扩大人民生计。

——摘编自蔡勤禹、李元峰《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

材料三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脱贫,演绎了充分发挥中央权威理性化优势,带动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的治理贫困的模式。……中国的扶贫模式是一种基于“共同富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而不是西方为赢得选举而安抚选民的功利手段;是种旨在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致富能力发展意义上的分配制度,而不是西方“托式”的功利性社会救济。中国的贫困治理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福利分配方面的治理优势,有力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福利国家理论,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方案。

——摘编自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目的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现代中国扶贫工作的意义。
2021-12-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英国政府大力推动呢绒工业发展,也借此解决了圈地运动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提升了英国本土呢绒工业的水准。到了17世纪末,毛纺织业已经遍布英国各地,成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以毛纺织业为主体的乡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联系,推动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加强了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渗透,扩大了城市对乡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英国已经昂首完成了农业革命。

——摘编自谷延方《17世纪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掀起过一场全国性的乡村建设运动。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以“民族自救”为己任,自发深入落后的农村,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对农民进行识字扫盲和科普教育;通过创办乡村医院,以推进乡村卫生运动;通过创办中心茶园,开辟健康娱乐场所来改变民风民俗;通过创办信用合作社,帮助农民发展生产;通过创建农业科学馆,以推广良种,宣传科学种田;通过成立联村自卫团来禁烟禁赌,强化社会治安;通过举办农民娱乐会、联村运动会、农民演讲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校和乡村社会融为一体;他们在乡村建设的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强调应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反对生搬硬套外国模式。

——摘编自《全国乡村建设运动概况》

材料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线任务,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摘编自刘艳梅《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纺织业的发展导致英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开始,中央政府经常派出使者“分行四方,延问疾苦”,以便及时“赈济百姓”。汉代各级政府与扶贫相关的财政事权就包括了收养孤儿、贩恤鳏寡、救疾医病、放赈救灾、助贷贫民、协助生产等十多项。汉代限民田,曹魏屯田制,北魏隋唐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则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大兴水利、提供种子农具的贷款、编制农书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中唐时,刘晏强调国家赈济要适当:“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阕则复重敛矣”。唐宋时期,政府针对各种贫弱对象,都设立了专门的救助机构,这些措施为元明清历代所继承,并有新的发展。

——摘编自史卫《古代财政与扶贫》

材料二   最早到达美洲新大陆的移民主要是靠互帮互助来度过难关,移民到达新大陆不久之后很快就效仿英国建立了济贫制度。1929年下半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强烈要求政府承担起社会责任。当时的美国总统死抱着“自愿救济”和联邦政府不参与社会救助的信条,未采取任何措施。1933年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并于当年5月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标志着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联邦紧急救助署的成立,开辟了公共救助的新纪元。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部法律一改济贫制度下事后救济的做法,将贫困的预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社会救助立法的里程碑。该法案在对待贫困问题上采用了两道防线,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该法案主要目的就是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援助计划。

——摘编自于婷《中美社会救助例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礼记·王制第五》中记载:“五谷不时,果实不熟,不鬻于市。”这是被公认的最早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规定。汉朝时期,为了杜绝不法商家为牟利向市场投放有毒有害食品,国家在法律上明文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减(赃),与盗同法。”唐朝时,《唐律疏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宋代,国家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完全继承了唐朝的法律,同时也有所创新,即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不能进市贸易,商品的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会长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商勾结”在宋明尤为兴盛,再加上封建社会人治大于法治的专断独裁思维,使得整个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个人道德、社会道德面临极大的考验。

——摘编自刘新超等《古代食品安全管控理念、方略及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对食品的卫生标准、纯度指标以及标签的真实性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市场上的食品质量非常不可靠。到19世纪末,食品的造假腐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重大危害事件不断出现使民众逐渐觉醒,对食品改革和制定相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大。新闻记者阿普顿·辛克莱出版了一本题为《丛林》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辛克莱以15页的篇幅对当时美国肉制品污秽不堪的加工过程予以揭露,引起了公众极其强烈的反响。于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下令对肉类加工业进行彻底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中揭露的诸多耸人听闻的事实公之于世。与此同时,美国医学会也向国会表明如果参议院不通过纯净食品法案,将促使他们的病人对国会施加压力。在多重压力之下,1906年《纯净食品和药品法》最终获得国会通过。

——摘编自徐俊才《美国食品安全法案颁布历程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食品安全法产生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上半期是英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时期,其中,农村农业人口增长了近60%,粮食供应压力增大。1560年以后,农业革命在英国悄然兴起。当时,英国西部已经实行了早期形式的轮作制。英格兰人逐步把可轮换式农业、三圃制、革命性作物、畜牧业和可耕地结合起来,发明了诺福克四茬轮作制。17世纪,马铃薯的广泛种植,提高了英国人的抗饥荒能力。18世纪起,议会简化了圈地程序,涌现出许多拥有大地产的地主,人们常常把低质量的农场改造为精耕细作型的可耕地。到了18世纪,土地私有产权完全确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可以自主决定生产。最终,英国不但粮食生产增加,而且在18世纪的前几十年,还成为粮食的出口国。

——摘编自尹翔硕等《贸易战略的国际比较》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粮食生产加快发展。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搞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加快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再次登上10000亿斤阶段性水平。2008年,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摘编自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农业革命的背景,并归纳英国农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灾荒救济制度古称荒政,最早见诸于《周礼》。及至北宋,统治者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发展了汉唐以来以临时救济和时断时续的常平、义仓等为主要内容的救荒之政。王安石变法更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力图抑制豪强,惠及流民、饥.民。徽宗时期,将设置于京师和部分地区的救济机构向全国推广。南宋时,随着朱熹等人的大力推行,荒政在国家大政方针中的地位空前提高。

——摘编自李华瑞《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

材料二清代荒政集历代之大成,涌现出大量备荒、救荒的著述,如《康济录》《荒政辑要》《赈纪》等,广为流传。自皇帝以下,户部筹划组织、各地督抚主持知府协办、州县官具体执行荒政。地方一旦遇灾,经报灾、勘灾、审户等基本程序后,确定救荒措施,期间的用人要求和时间限制,载入《大清会典》及《户部则例》中。清廷常年耗费数百万银两用于救灾,同时民间大量的义仓、义庄以及日常慈善事业兴起。如雍正四年两淮盐商捐银二十四万两在扬州建仓积储,名曰盐义仓;道光七年乡绅潘曾沂于苏州罄其田二十有五顷建成丰豫义庄,以备荒年平粜及诸善举之用。

——摘编自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荒政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前期荒政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古代荒政。
2021-07-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公正、实行财富再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食。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储。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城镇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19561月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同年6月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指出,农业合作社应该对社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做到保吃、保穿、保医、保教、保葬,这两个文件奠定了五保工作的制度基础,五保制度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

——摘编自郑秉文等《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尊重和鼓励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创造精神,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推进民主管理的科学发展,整合基层治理资源,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建设,不仅是今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

——陈荣卓、唐鸣《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朝前后社会救济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选择阐述①:指出基层民主制的形式,并分析具体影响。选择阐述②:指出中国积极推动建设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并结合“一带一路”理念的应用来说明中国如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2021-12-08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昌财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变动,普遍的失业、流浪和贫困现象对英国社会秩序造成较大的冲击,危及统治者利益。1601年英国议会颁布《济贫法》,企图以福利救济、以工代赈、劳动培训等方式,对贫困者的生活给予一定的“保障”。1723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要求各地方政府广设“贫民院”“习艺所”,加强“院内救济”,禁止“院外救济'1795年,工业革命的冲击、农业歉收造成的饥荒、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及政府卷入对法战争,造成英国社会动荡不安,英国部分地区开始流行斯皮纳姆兰制。在“公平收入”的口号下,它规定对每个在固定收入水平线以下的劳工按照面包的市价和劳工家庭成员的人数进行补贴、救济,保障其最低生活。

——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王春来、卢海生《工业文明的兴盛一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1949年至1956年,我国颁布和实施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在社会救助方面,194912月,政务院发布《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由中央组织全国性的救灾工作。19506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在社会保险方面,1951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到包括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之外的所有企业和职工。在医疗保障方面,确立了公费医疗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确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19566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文姚丽、刘振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历史演进综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近代英国和新中国初期社会保障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10 . 中国古代短缺性农耕经济与民众生存需求之间的矛盾必然要求相应的社会保障,而仓储在其中地位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形成了独特的粮食安全观念,历代统治者都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在安定人心、抵御灾荒、平抑粮价、调节丰歉和恢复生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封建社会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粮食安全的最基本含义就是降低农业灾害风险,保障粮食供应。在《周礼》中的“荒政十二书”一节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荒政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仓储救荒理论和灾荒预防理论。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唐朝前期,生产发展,社会繁荣,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景象,民生保障有很大改观,以前时兴时废的很多保障措施制度化,仓储也进而得到重要发展。唐朝建仓积谷,各种仓储设施遍布全国,储量大盈;转相灌注仓兴盛,调剂全国粮食不均现象;实行“木契”、“刻砖铭”和“牌”等管理工具;注重仓储专业人才培养,“办集公务,在于得人”;有关重储和义仓的理论论述已很成熟。——-摘编自杨继业 《中国古代仓储与民生保障的关联机理》

——-摘编自杨继业 《中国古代仓储与民生保障的关联机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至盛唐时期,仓储事业发展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粮食仓储事业发展的影响。
2020-08-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