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汉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不断扩大,下列史实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②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
③公姓井,字真成,衔命运邦,驰骋上国。开元廿二年正月,终于官弟。
④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公元97年,班超为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了安息(今伊朗境内)后,“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者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由此可见甘英出使
A.经海上商路到大秦B.具有“凿空”意义
C.没有达到出使目的D.以洛阳为出发起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某一条约附件中规定:三、每值使臣呈递敕书或国书时,大皇帝必遣加用黄袢如亲王所乘之绿轿到馆,将使臣迎入大内,礼成后,仍一体送回,来往之时,必派兵队前往使馆迎送。……五、使臣所递敕书或国书,皇帝必亲手接收。上述规定表明
A.当时中国在外交上处于屈辱的地位B.列强通过武力监督方式控制清政府
C.晚清政府外交礼仪被迫与国际接轨D.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
2022-04-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在明清时期发生重大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凡走东西二洋者,制其船只之多寡,严其往来之程限,定其贸易之货物,峻其夹带之典刑,重官兵之督责,行保甲之连坐,慎出海之盘诘,禁番夷之留止,厚举首之赏格,蠲反诬之罪累。

——据张燮《东西洋考》和许孚远《疏通海禁疏》

材料二   英国有意向中国显示其国科技的发达与国力的强大,然而,见到礼品清单的乾隆帝,却只将它视作海外国家进呈的贡品而已,而英使也不过是万里迢迢来呈送贡品以表恭顺的使节而已。因此,他不仅没有看到从礼品上所表现出的西方科技的巨大变化,相反却只知道责难英使自称“钦差”。

——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政府针对海外贸易采取的措施及其特点。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现象反映的对外交往体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末至清前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辩证地评价。
2022-03-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情况简表,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时间大事
1864年受清政府委托,传教士丁韪良组织翻译了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
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后,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
①有利于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②有利于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③有利于中国形成国家主权的观念
④有利于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权利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 . 晚清外交官刘锡鸿认为,“遣使各国以通中外之情,亦以谈洋人底蕴,俾不误于区处,固今日要务也”,但“遣使只宜言通好,通好不便于久驻”,否则易被无赖之徒利用,与洋人忿争,成骑虎难下之势。对此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A.具有先进近代外交意识B.积极维护主权反抗侵略
C.反映当时华洋纠纷频繁D.主张推行保守有限外交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出版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法国宣布与中国建交(1964年1月27日)的几天后,一篇评论写道:“作为一个国家,整个20世纪,法国仿佛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然而上个星期,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法国因此再次震动了世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为了再次崛起成为世界的强权,戴高乐不顾美国的反对,承认了北京共产党政权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整个决定将严重地破坏美国的亚洲政策。”
——美国《时代》周刊
(1)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同中国建交的目的及影响。
材料二   在经历一段“冰冻期”后,……中法两国重申坚持《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同意本着相互信任的精神就涉及双方根本利益的事宜加强协商。法国充分认识到西藏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由戴高乐将军做出的决定没有也不会改变本着这一精神,并根据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法国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双方认为,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双方愿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
——2009年4月21日,《中法联合公报》
(2)据材料二,指出2009年4月中国与法国复合的重要前提是什么?中法关系复合是基于怎样的共同利益?
材料三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一次聚会上他引用了唐代诗人(实际上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可谓时下中法关系的一个隐喻:“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009年4月24日,《中法关系:一山放过一山拦》
(3)材料三对中法关系的前景作了怎样的预测?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2013-04-10更新 | 3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