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理衙门最初被命名为“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并且是一个临时性的办事机构。之所以如此,完全是清廷出于避免该机构与传统外交体制发生背离之考虑。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已将“天朝”体制打翻在地,如果清廷仍同这些西方国家发生官方联系,又要避免伤害“天朝”传统体制,就只能将它们纳入互市、通商国之类。因此,奕䜣等在奏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时,清廷就要求将其命名为“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其用意仍是想将这些国家纳入“天朝”传统体制之内,并使之不与“天朝”传统外交体制发生太大的冲突。

——摘编自柳岳武《略论道咸同时期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诞生》

材料二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央行政各部及其权限》规定,中央行政共设九部,直属大总统。外交部在陆军部、海军部之后,位列第三。同年2月6日,《临时政府公报》刊登了大总统提交参议院的《外交部官制》规定了外交部职员构成和组织机构。民国政府迁都北京后,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王宠惠改任司法总长兼外交部顾问,魏寂组改任国务院秘书长,后任驻荷兰公使。陆征祥上任后,立即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改组外交部。并“把驻外使馆和领事馆改为专业机构,从事外交的人员为职业外交官”。陈体强评价说,民国元年的外交部“整个接受了西洋的组织,特别偏重于法国的色彩,其机构简单而合逻辑,责任确定而专业。”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外交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外交近代化这一过程的认识。
2021-03-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复旦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B.外交观念逐步近代化
C.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D.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2020-12-29更新 | 253次组卷 | 39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认为自己居天下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领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0年至1954年, 新中国在当时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开始对越南和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对越南主要是无偿的物资援助和贸易照顾,对朝鲜则主要是无偿提供当时战争急需物资、人民生活物资和部分战争费用。这一做法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B.加剧了当时中国国内的经济困难
C.适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D.扩大了中国对亚非国家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路的正式开辟始于汉朝官方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到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丝绸之路开始进入兴盛时期,直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丝路畅通,达到了鼎盛的阶段,中西文化交流达到高潮。到唐安史之乱后,贸易交往受到了阻碍。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诸政权分裂割据之时,陆上丝绸之路从鼎盛走向衰落,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直到元朝,有所复兴。

——摘编自周伟洲、丁景泰在《丝绸之路大辞典》

材料二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新丝绸之路”对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为何种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凡系进口、出口货物,均按新定则例,五口一律纳税,此外各项规费丝毫不能加增。其英国商船运货进口及贩货出口,均须按照则例,将船钞、税银扫数输纳全完,由海关给发完税红单,该商呈送英国管事官验明,方准发还船牌,令行出口。

——摘自《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

材料二   凡授权英王陛下或其代表实行管辖在中华民国领土内英王陛下之人民或公司之一切条款,兹特撤销作废。英王陛下之人民及公司在中华民国领土内应依照国际公法之原则及国际惯例,受中华民国政府之管辖。

英王陛下认为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英王陛下联合王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之议定书,应行取消;并同意该议定书及其附件所给予英王陛下联合王国政府之一切权利应予终止。

——摘自《中英新约》(1943年)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危害。
(2)据材料二,概括《中英新约》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签订的原因。
2020-06-22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58年美国代表向直隶总督谭廷襄建议“中国应派领事赴美,以便照料中国侨民”,谭以“向不遣使国外”为由拒绝。后因履行《天津条约》“互派使节”条款,清政府考虑礼仪问题“用中国人为使,诚不免为难”,于1868年委任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担任中国特使出使欧美等国。这反映出
A.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B.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D.清政府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国家的外交活动可视为是在维护自身对国家形象的认知行为。纵观中国外交史,国家形象认知的主体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精英阶层”;因此,中国外交史可视为一部“政治精英”基于国家形象的理解而有所作为的对外交往史。在朝贡体系中,中国千百年来树立起来的辉煌国事形象深入人心,外交过程中封建王朝时刻在维护这个辉煌的国家形象,并且这一形象深深影响着近代、现当代国人的心理。

……中国的崛起一直有着一条重要的规律——曾经处于并意在重新回到东亚地区主导国地位,而且这条规律在外交史和当代国际政治中得以体现。

——摘自马也《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中体现出的国家战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围绕“国家形”自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19-08-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19-01-30更新 | 4203次组卷 | 87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2017-08-04更新 | 6668次组卷 | 85卷引用: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