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中相继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1844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1861年)“驻英法公使”(1877年)等官职。这反映了清政府
A.完全受到西方列强控制
B.力图树立外交自主形象
C.开始采用西方政治制度
D.逐步适应近代外交形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日关系虽有所发展,但两国间的安全困境却随着中国的实力的增长、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和美日双边军事同盟的重新定义而变得愈发难解。这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当对安全的焦虑强烈到一定程度时,即使较高水平的经济相互依存和相关国际机制的存在也不可能保证和平”该材料反映了
A.安全焦虑使中日之间不可能实现长久和平
B.两国间的安全困境决定了两国的外交走向
C.新时期中日两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D.各种现实问题制约着两国关系的继续发展
2019-01-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两国)当前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性时刻,双方对彼此战略意图都抱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和担忧。”在这种时候,我们应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①双方要增强战略互信
②双方需要加强沟通并保持克制
③从采取保护各自利益转向牺牲利益捍卫两国友好
④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9-01-1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启东中学、前黄中学、淮阴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所携带的国书却是专为“惋惜滇案”的,“并无充当公使文凭”。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人,结果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
A.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
B.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
C.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
D.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挠
5 . 20世纪50年代初,埃及计划修建阿斯旺大坝,美国同意提供2.7亿美元的贷款,但1956年埃及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因,美国因此而取消了此项贷款。这体现出埃及
A.不屈服于大国意志
B.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C.力图领导非洲革命事业
D.军事力量急剧壮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63年,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其中一个是亚、非、拉,第二个“中间地带”是指欧洲、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和日本。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用意,是要团结和利用更多可以争取的力量。材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A.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恶化
B.日本和西欧具有可以抗衡美国的实力
C.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美苏冷战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是反映中苏关系的一幅宣传画,其创作时间最早可能出现在
A.过渡时期
B.三年困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综合题
唐宋域外交流
材料一:唐宋海上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涵化整合,踏上了“亚洲之中国”的道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问题:
(1)材料一所示路线沟通了哪几大古代世界文明?
(2)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通商等事务,衙门匾额上书写“中外禔福”四字。(注:“禔,安也。”)这表明晚清政府(  )
A.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近代外交
B.由闭关锁国到融入世界潮流
C.对外交往注重和平共处原则
D.社会变迁中的外交政策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