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抗击新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这句诗来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A.玄奘西行天竺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张骞出使西域
2020-04-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考历史学术热点与时政历史透析-专题02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打响武汉战“疫”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1)根据材料一,请列举三个“跪在地上办外交”的例子并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19722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成“有巨大分歧”的中美两国“走到一起”的方式有何特点?并分析推动中美两国“走到一起”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

材料四   19493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困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在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共同的世界意识。邓小平时代融入世界的主要原因
2020-03-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丝路风雨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路

——穆涛:《丝绸之路是世界观》,载《文汇读书周报》,2017年7月3日


(1)结合汉、唐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融入世界”之路。
(2)历史上,丝绸之路虽多次受阻,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通畅。以唐代为例,简要概述丝绸之路保持畅通的原因。
(3)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地位有所下降,简析其下降原因。
2020-03-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充满了中国历史长河沉淀的古老文明。作为奥运会的志愿者,请你在下列中国古代文明元素中任选两项,向与会来宾作简要介绍。内容包括:该项历史元素的名称、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注:每项简介不得超过50字)
2020-02-11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宣武区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可以抵达印度半岛的南端B.中国与欧洲各国开始了直接的贸易来往
C.丝绸之路畅通,为中西交流创造了条件D.造纸、缫丝等技术远播中亚和欧洲地区
2020-02-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宣武区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861年)六月初六(同治帝)登宝座,(各国)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阶旁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书。”这一场景的出现表明
A.清政府外交礼仪有了重大改变B.列强承认中国的特殊地位
C.清政府主动接受近代外交礼仪D.清政府确立近代外交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表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此可知晚清(  )

翰林

进士

举人

优廪

副贡

荫生

监生

附生

例附贡

捐监

新式学堂

1875—1894

7

1

6

2

2

1

2

2

2

0

1894—1900

2

0

3

2

0

0

0

0

0

1

1901—1911

2

0

6

0

4

1

0

1

0

6


A.新式人才成为官吏主要来源B.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D.外交官群体走向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近代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晚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清末“外务部”的产生;民国北京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外交体制发生的主要变化的认识错误的是
A.逐渐形成近代外交体制B.逐步改变了外交态度
C.积极改善中国国际环境D.改变了中国两半社会处境
2019-12-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文科实验,体艺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据统计,从1860年到1894年,朝鲜向中国朝贡的年份有25年,琉球有8年,越南有5年,尼泊尔向中国朝贡了4次,缅甸朝贡了1次。1894年以后这一现象还有些残留,但未能构成一种国际秩序。这表明近代中国
A.宗藩心态已被完全破除
B.独立自主地位丧失
C.积极顺应近代化的潮流
D.传统外交体制难以存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