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中国与法国都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国家。中法交往有益于世界和平、文明的交流互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计划“关系全局,规定目标,安排轻重缓急的次序”﹔“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不使它失去优点”﹔“计划是杠杆,能把我们的企业界推动……国家干预是市场机制的必要补充,它既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同时又会使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法国总统戴高乐,1959-1969年在任

材料二   1964127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中法建交联合公报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全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商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3个月内任命大使。”这份仅有两句话的建交公报,也许是中国外交史上措辞最为简洁的建交公报,但却被西方媒体评价为引发了“外交核爆炸”。

——摘编自江珂《外交核爆炸——中法建交始末》

法中两大民族都对对方怀有深厚的仰慕和尊敬,两国间存在的这些共同点难道就不会发展成一种越来越深的文化合作吗?无论如何,我们哀心期待这会成为现实。

——摘编自《1964131日戴高乐将军新闻发布会讲话摘录》

材料三   戴高乐的一生都被卷入经常是针锋相对的争论中。但是争论的结论是清楚的,要是没有戴高乐,法国就不可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的悲剧中幸存下来。没有戴高乐,层国就不可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复苏。没有戴高乐,就不会取得法德和解。……没有戴高乐,法兰西精神-----许多世纪以来,它的振作、它的热情奔放、它的光芒、它那特殊性和普遍性独特结合的特点,都一直在鼓舞着全世界-----可能已经消亡,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具有生命力的强大。

——摘编自【美】尼克松《领袖们》


(1)解读材料一,指出二战后法国的经济模式,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法国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及其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评价为引发“外交核爆炸”的主要原因,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指出中法两国外交的共同点。
(3)近代以来的法国,人才辈出,深刻影响欧洲乃至世界文明进程。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①概述戴高乐在二战期间和二战后对法国和欧洲的重要贡献。
②概述近代以来法国两位思想、美术名人的主要作品及其对近代文明的贡献,并概括其体现的近代法兰西文明的精神核心。
2022-01-0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晚清发生一系列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份奏折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材料二   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的奕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的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他们援引“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的“通例”,认为“强邻环伺”之际,“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政府批准同意,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

据统计,自清末到民初,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

——摘编自《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等

材料三   19-20世纪初中国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在古代,周边的国家和部族常被视为“藩属”或“夷狄”,需定期向中央王朝朝贡。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没有真正的外事机构。

1844年,清政府按照列强的要求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各国通商事务。

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职务由亲王或军机大臣等兼任。

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成为常设机构。

19123月,陆征祥改外务部为“外交部”,并把驻外使领馆改为专业机构、从事外交的人员为职业外交官。

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1943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2)阅读材料二、三,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为题,解读上述现象。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对外交往发生的变化。
2021-11-1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解读?
2021-10-30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0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关系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共识”属于公共外交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始于公共外交
C.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相互影响D.各国政府外交的原则是开放兼容
2021-08-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丝绸之路在时间上持续数千年,在空间上绵延数千里,穿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所以堪称世界上“最长、最古、最高”的贸易通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罗马鎏金银盘及局部(甘肃省博物馆藏)

(唐,甘萧请远县北渖黄河古渡口出土,是连接河西与河东地区的通道。银盘内分三层雕刻不同的纹饰:外圈饰相互勾连的葡萄卷草纹,枝蔓中间有各种小鸟、动物栖息;中间一圈雕刻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十ニ神像,在每尊神像的左侧各有一个代表性动物;银盘中央高浮雕刻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一一俄尼素斯,肩杠两端有花蕾的“权杖”斜倚在雄狮上,作为银盘的主题放。盘底则铭文“490全币”)。

——于萍:(丝路遗珍——从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展精品看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 胡商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强盗袭击两方面的威胁。……晋代法显(僧人)(337-422年)从敦煌西行到都善,在渡沙河时记载:“沙河中多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丝绸是古代一种很名贵的商品,因为商人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把它运到西方。”“粟特人在从事大规模贸易的同时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

——李璃哲《古代丝期之路商队的活动特点分析》

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略”的战略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之路以将新的时代内漏。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结合考辨和解读史料的方法,指出材料一东罗马银盘发现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人、僧人等在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从中体现什么样的丝路精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有利条件。
2021-05-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南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

材料一   据《周礼》记载,在两千多年前,官方规定的跪拜礼仪就有九种不同的名目: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但是,这么多种类的跪拜礼仪并不是任何人可以自由选择、任意取之而用的。比方说,“空首”是头不至地的跪拜,最为方便,恭敬程度也就最低,成为君长对臣下的致意之用;头至地立即抬起为“顿首”,恭敬度就高些;而头至地还要稍作停留为“稽首”,恭敬程度最高,用作臣下对君上表达尊敬的礼节等等。在吃饭和喝酒的时候,无论是长辈为其夹菜还是递酒,都要先行跪拜才能品尝。

——摘编自韩鼎赢《传统长幼相见礼仪的终结与现代重建》


(1)依据材料,概括西周时期跪拜礼的特点。

材料二   1793 年,英王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在谒见皇帝的礼仪上被中方要求其像藩属国一样三跪九叩,马戛尔尼表示可以像觐见自己国王那样行礼,这个答复使乾隆断然拒绝接见该使团。后来,马戛尔尼向乾隆施行的礼仪应该就是“长跪请安”的旗礼形式。同治十二年(1873 年),总理衙门与各国公使商定的《觐见礼单》中表明公使的觐见礼仪为五鞠躬。但是“此次觐见的礼仪规定被强调是一次清帝因各国需呈递国书而准许的特殊优待礼节,仅是一次特例而已,各国使臣以后不得援引为惯例,再行渎请”。

1891年,光绪皇帝接见六国公使。据晚清重臣荣庆记载,“总理衙门带使臣一员及翻译一员入,两大臣带引于前,自东门入,去帽一鞠躬,十二步二鞠躬,至主位三鞠躬,呈国书。”此次的觐见没有再像同治十二年一样进行几个月之久的礼仪交涉,而是作为无需商议的惯例来照行了。

——摘编自韩鼎赢《传统长幼相见礼仪的终结与现代重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清朝时期外国使节觐见礼仪的发展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   191666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去世,68日,国务院出台《丧礼大纲》八条,规定“凡官署营舰、海关下半旗,官吏停宴会、缠臂纱……民间辍乐七日,出殡日鸣炮百一响,京校辍课”。经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院商议后,决定葬礼“参酌中外典章”,中国礼典方面“只可酌采皇帝葬礼斟酌损益”,“其外国礼典则拟搜集德、美两国大总统国及各国元首之国葬礼互相参酌而成”。对此社会舆论极为愤懑,有人认为袁世凯“几如大行皇帝之丧礼”,诚为“民国之怪现象”。有人告诫议定袁氏丧仪诸人“勿忘项城(袁世凯)之死非于洪宪元年”,而是“中华民国五年六月六日”;将来“引项城灵柩出新华门者”,乃是“两行五色灿烂之共和国旗”。

——摘编自李斯涵《民国第一部〈国葬法〉的颁行与民初丧葬礼仪的变革》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袁世凯葬礼的不同主张?请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2-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1969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单位:%)。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A.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贸的主要区域
B.“一边倒”方针使东欧成为主要贸易伙伴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D.中苏交恶促使西方国家成为主要贸易对象
2021-02-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概念的变迁。“西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概念,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阅读上述材料,对中国人“西方”概念的变迁进行解读。
2020-04-13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
9 . 历史概念的变迁。
探究一:“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出自《诗经》,后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材料一 天子也者,势(权势)至重……尊无上矣。《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荀子·君子》

材料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凡土所生之物,何者而非天子之物乎。

——(明)丘浚《大学衍义补》


(1)指出两则材料是如何解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分别举例说明古代哪些制度体现了这两种解释。
探究二:“西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概念,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汉书·西域传》提及西域,包括西域都护府管辖下的今新疆地区,以及大月氏(中亚古国)安息(西亚古国)等广大地区。《后汉书·西域传》提及的范围扩展至大秦
宋代开始出现“西洋”一词。元代《中庵集》曾提到“西洋”,后人考证是指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元代《冀越集记》称:“广州舶船出虎头门始入大洋……西洋差远,两岁一回”
清初,张潮的《昭代丛书》中收入了来华传教士南怀仁编写的《西方要纪》一书,称:“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
1918年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中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应该尊重民权,法治,平等的精神……相信科学是发明真理的指南针”
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会谈时说:“国际上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块。现在我们知道了,情况并非如此”


(2)阅读上述材料,对中国人“西方”概念的变迁进行解读。
2020-01-20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时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王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在谒见皇帝的礼仪上被中方要求其像藩属国一样三跪九叩,马戛尔尼表示可以像觐见自己国王那样行礼,这个答复使乾隆断然拒绝接见该使团。后来,马戛尔尼向乾隆施行的礼仪应该就是长跪请安的旗礼形式。

同治十二年,总理衙门与各国公使商定的《觐见礼单》中表明公使的觐见礼仪为五鞠躬。但是此次觐见的礼仪规定被强调是一次清帝因各国需呈递国书而准许的特殊优待礼节,仅是一次特例而已,各国使臣以后不得援引为惯例,再行渎请

1891年,光绪皇帝接见六国公使。据晚清重臣荣庆记载,总理衙门带使臣一员及翻译一员入,两大臣带引于前,自东门入,去帽一鞠躬,十二步二鞠躬,至主位三鞠躬,呈国书。此次的觐见没有再像同治十二年一样进行几个月之久的礼仪交涉,而是作为无需商议的惯例来照行了。

——摘编自韩鼎赢《传统长幼相见礼仪的终结与现代重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朝时期外国使节觐见礼仪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日期

封面

1950年12月11日

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1954年5月10日

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1972年3月6日

封面用汉字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加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

1979年1月1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形象

1986年1月6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1996年1月29日

封面人物巩俐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艺人。

2002年11月18日

封面刊登了姚明身穿NBA休斯敦火箭队战袍的照片,被称为巨人先生

2003年以来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影视、音乐、体育等各界人物不胜枚举。


(2)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的角度 ”对材料进行解读。提示: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



(3)结合上面材料和图片,试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建树,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19-08-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