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第12款规定:“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西国律例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以成此举,一俟查悉中国律例情形及其审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宜皆臻妥善,英国即允弃其治外法权。”1903年的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中日《通商行船续约》也有基本相同的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A.要求逐渐摆脱列强的控制B.开始重视法律制度的构建
C.已具有较为明晰的近代外交意识D.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为1929年以来中日苏间国际关系的史实简表。这一变化的相关背景是
史实时间
因中东铁路的控制权,中苏断交1929年7月10日
苏联力主与日本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1931年12月
中苏两国外交人员经过秘密谈判,24小时内恢复邦交1932年12月12日

A.中日民族矛盾升为主要矛盾B.中国东北地区局势的演变
C.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D.国民政府放弃不抵抗政策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0~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中的报道着眼点统计(年代趋势)

——摘编自李守石《20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上的对外援助宣传报道》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对外援助”发展的案例,蕴含了外交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言之成理)
2020-07-29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总理衙门成立之初,署内官员分大臣、章京两级。其中大臣主要从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派,没有定额;由一名亲王担任总署大臣,共同办理衙门事务。这反映出当时的总理衙门
A.具有临时性机构的性质B.全权处理涉外事务
C.与军机处处于同等级别D.受内阁大学士牵制
2020-05-10更新 | 12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交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压力和清政府不思改革的“守成”思想,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而西方列强趁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皇朝面临着更加急迫的统治危机。在洋务派主持下,洋务运动逐渐推进。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厂和煤矿、铁矿场,创办了第一家轮船公司,铺设了第一条铁路,架设了第一条电线,建立了第一支海军舰队,开设了第一批外语、科技学校,派遣了第一批留美、留欧学生,翻译了第一批科技书籍,出现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造就了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左玉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推动“1500年到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联系”的历史事件,并从科学与思想两个方面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工业革命扩展到中国的原因,并简述洋务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0-04-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两千年时间里,中国依靠其优越的文化、富足经济、军事力量,在东亚保持领袖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缅甸等周边小国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构成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不平等,“国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国际法来制约,而是由所谓的封贡体系来支配。封贡体系体现了儒家的礼仪观念,并确认一个等级制的世界秩序,中国在其中享有优越地位,安如磐石且不可侵犯。清廷坚持封贡体系不仅适用于亚洲周边国家,也适用于其他想与中国建立关系的西方国家。清廷把西方国家的使节当作藩属国使臣对待,作为内政的一部分由礼部和理藩院负责处理,而没有专门常设的外交机构。

——摘编自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外交体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说明其与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区别。
2020-03-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的纷纷涌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1860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请回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机构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2020-03-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8 . 以下对于明清时期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传播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   ②造成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
③企图使中国皈依基督教   ④对于明清的科技有一定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0-02-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制度从内部而言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从外部而言则是中原王朝对本国以外其他藩属国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朝贡制度是索主国中国与东亚各藩属国之间政治秩序维护的主要手段,在古代东亚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指出:“纳贡是古代中国人唯一承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形式。中国周边属都要对中国进行朝贡包括纳税、进贡方物等等。对此类朝贡中国各封建王朝也给予了相当丰厚的回赐。朝贡制度始于西周,至明朝达到鼎盛。朝贡国向明朝称臣采用明朝年号年历等;明朝政府则对其国王予以册封、赏赐。有些朝贡国在王位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逆现象以及不守华夏礼节等问题,明朝政府多以发布谕令并遣使责问,同时对“却贡”等行为进行动诚和惩罚,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其内政。

——据陶继波《明清时期东亚朝贡制度变迁略论》等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241年,第一个罗马行省西西里行省建立。罗马对第一块海外领土”(印西西里行省)的管理,俨然是一副大国统治者的模样它拒结给予西西里行省“平等盟员”的身份与权利,而是公然室称西西里行省是“罗马国家的领土”,从而开启了赤裸裸吞并被征服地区的领土并削被征服民族的霸国强权政治的先河。公元前227年,罗马国家的首批行省总督上任,标志着罗马行省管理体制正式建立,到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1世纪时,地中海世界的施大多数地区都建立了罗马行省。后来随着罗马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行省居民取得了完全的或不完全的公民权,直到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居民都取得了公民权这样所有罗马行省的居民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则是罗马法在市民法和万民法统一以后,逐渐成为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

——摘编自朱景文《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海外行省制度——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形成的制度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特征,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做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罗马的行省制度和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模式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两种模式长期存在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878年,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公使,出行前与法国沟通,提出公使女眷只跟对方的女宾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并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法方表示:眷属往来,敬礼有加,绝不干预跳舞宴会。这主要反映出
A.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B.政治斗争决定中外礼仪
C.清朝外交官对西方礼节缺乏了解D.纲常名教扼杀女性独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