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韩非子说:“夫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不而强治者,秦也。”材料反映当时
A.诸子学说完全对立B.士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削弱
C.社会处于转型时期D.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 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 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说明。(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说明必须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

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
西周耒、耜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等方面有较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耒耜、锄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选种施肥技术进一步发展。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定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2021-04-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学家李时岳认为:近代中国存在向下沉沦和向上发展两种趋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从独立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这表现为向下沉沦的趋向;另一方面,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封建经济结构解体,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表现为向上发展的趋向,在这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讲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66年法国诺曼公爵征服英国后,直到1367年英国才出现第一份用英语记录的官方文件。此后,英语又从希腊语、拉丁语中吸收了大量词汇,再加上莎士比亚、弥尔顿等人的锻造与锤炼,到17世纪时,英语已取代法语成为民族语言。18世纪英语伴随着英国军人和商人的足迹,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例如墨西哥词汇tomato(西红柿)、印度词汇bungalow(有游廊的平房)、中国词汇mandarin(中国柑桔)等,同时也把自己推向了世界。二战后,虽然大英帝国衰落了,但同样讲英语的美国的强势地位进一步推动了由英国开始的英语国际化进程的深化。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英语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语言……互联网、商业、政治和技术的语言。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必须“出版英文著作,否则就在母语著作中消失了”。而英语在全球语言中的胜利也伴随着许多其他语言的消亡。消失的语言中有一半是在1500-2000年间退出历史舞台的。尽管造成语言消失的原因有多种,但更典型的情况是强势集团的语言有意取代弱势语言。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地位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语国际化的认识。
2021-04-1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小明同学展开了自主探究式学习。以下是他搜集到的有关近代中国乡村建道路探索的部分资料。

1904年,河北省定县翟城村米氏父子,“村治”运动。

1923年,河北省“华洋义赈救灾会”,创建农村信用合作社。

1926年,河北省定县晏阳初,以识字教育为中心的乡村建设试验。

1929年,河南省王一鸿等人,设立村治学院,“村治派”的形成。

1929年,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设立黄巷民众教育实验区。

1931年,山东省邹平县梁簌溟,组建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1931年,山东省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办农场,试验、传授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素质的现代化。

1932年,山东省邹平县,成立美棉运销合作社。

1929年,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设立北夏实验区,并有鲜茧运销合作社。

1933年,山东省邹平县梁簌溟,开展以乡村自治为中心,以设立村学、乡学为途径的县政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自拟主题,帮助小明同学完成有关“近代中国乡村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小论文撰写。(可以从乡村政治民主化建设、经济现代化建设、培养现代化农民等任一角度展开论述,论题明确,结论清晰。)
7 . “周秦之变”是指西周到秦朝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下列内容属于“周秦之变”的是
A.从嫡长子继承到世袭制B.从宗法分封到礼崩乐坏
C.从任人唯贤到任人唯亲D.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84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刻印了《山海舆地全图》。在这幅地图中,人们生活的世界不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圆形的,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与很多国家一样,错落地分布在这个圆形的世界上,中国也不再占据地图的大部分。利玛窦担心 “他(皇帝)看见中国这么小,会大发雷霆,责怪我们蓄意在图上缩小中国,藐视中国人”。)但出乎意料的是它被万历皇帝看中,还令太监另外绘制,而且屡被收入综合知识类书甚至专门图书中。这表明这一世界观念正在悄悄的渗透和瓦解着中国人的“天下”、“中国”和“四夷”观念。 1723年,清雍正帝禁天主教,之后中国教禁日严一日。道光时钦天监的西人为之绝迹。清《四库全书》指西方天文、推算、工匠制作“夸作迂怪,为异端之尤”,“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而所穷之理,又支离神怪而不可话,是所以为异学耳”。

——依据《中国思想史》《中国近代史纲》整理

解读材料,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明清文化的其它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9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有的地方仕绅以维护纲常名教的名义组织起来镇压这场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部分仕绅开始质疑皇权体制,公开向其挑战。这一变化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仕绅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仕绅代表了资本的力量
C.民族危机冲击了传统的政治思想及其秩序
D.从太平天国到维新变法仕绅阶层的大分裂
10 . 下表是出现于晚清的谜语,根据表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观点鲜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