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么变化,都没有超出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的范围,其基本精神和特点没有改变,也没有发生过危机。以明清之际来说,当时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从文化上探寻明朝灭亡的原因,指出明朝实际上是亡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理学末流,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就对儒家文化产生危机感。相反,他们认为,明末之所以学风空疏,是因为丧失了儒家经世致用的精神,要纠正这种弊端,只要恢复经世致用的精神就可以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沉积而成的,具有相当成熟、相当稳定的形态,但是到了近代,经过不到一百年时间,它就大体.上转变成为近代文化。一些西方学者,非常强调西方文化的“冲击”作用,他们认为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才被迫做出反应,被迫向近代转变,诚然,当西方文化涌来时,中国传统文化常表现出相当顽固的拒斥态度。但是它并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在它的内部也存在看某些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沟通.相衔接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富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王夫之等人如何发展传统儒学以应对明清之际的现实问题。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2021-11-12更新 | 341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卷地区2022届高三9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丙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现代著名学者在他的一部论著中从六个方面论证了晚明(15731644)出现的大变局。该论著的目录大致如下,事实上晚明时期国家的许多方面的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录
第一章“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
第二章卷入全球化的贸易浪潮
第三章江南市场: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五章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第六章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求标题具体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明末清初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时代变幻、秩序崩塌,急需秩序的恢复或者重构,黄宗羲对当时的政治败坏体会深刻,最终走向了对旧有制度的批判与重构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摘编自《明夷待访录》

缘夫天之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夫治天下我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编自《原君》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贤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编自《明夷待访录》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为养士而设也。

——摘编自《学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社会转型”的表现。
(2)根据材料,说明黄宗羲对旧制度做了哪些批判与重构。
4 . 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     
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B.抓住时机,全面变革
C.惩处腐败,整顿吏治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
2021-09-22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2课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2021-07-24更新 | 1174次组卷 | 3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大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代化是从16世纪启动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没有终结的历史过程。长期以来研究者致力于探求其内在逻辑。《从规律性的视角略谈现代化的相通性》一文认为:“现代化都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协调;现代化都必须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现代化都是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现代化都是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共同作用。”体现了作者对现代化进程的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现代化发展规律命题,可自拟一个自己有深切感悟的命题,也可围绕材料中提出的某一命题,援引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07-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届高三7月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历史学家们(尤其是西方历史学家们)常常说,欧洲的兴起是有特殊条件的,例如,新教的伦理,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中所说的白人优越论等。这一欧洲特殊论和欧洲中心论,都故意地忽视了巨大财富累积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本钱:以不人道的方式获得无偿的劳力,在本来不是他们的土地上,生产和聚集财富。资本主义的发展确实有其独特性,而这独特性不能说是源于种族的优越,也不能说是源于文化的若干特点,更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白种人可以成功的发展资本主义。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提取一个论题,然后予以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要有论题、阐述和结论)
2021·浙江绍兴·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避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

——弗恩格斯谈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现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甲午战争的失败可以说使沉疴难起的老中国滑向了沉沦的深渊,但也惊醒了诸多处于迷梦中的国人。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人在十九世纪末摧毁“旧体系”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写出“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在这方面所作出的理论贡献。简述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1953-1957年“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相关史实。
2021-05-21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三下】【高中历史】【SX00119】
2021·浙江绍兴·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就1895年至1905年间40名湖南籍上层士绅的出路进行统计,其中始终在科场道路、书院执教或其他生活方式的仅有5人。在剩下35人中,有13人曾赴日留学或考察,有18人在学堂工作,有2人从事新军或者警务,有7人曾参与公司创办。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学子从商,实业救国热情高涨
B.新式学堂建立,留学风气盛行
C.参与维新,政治革命箭在弦上
D.寻求变革,探索强国御侮之路
2021-05-21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三下】【高中历史】【SX00119】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内容摘编自许倬云先生编著的《中西文明的对照》第八章“现代以前:三百年间的差距”中关于中西对比的信息

中国西方
掩盖在康乾盛世下的忧患宗教改革后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
八旗子弟作战能力日渐衰弱欧洲主权国家新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闭关锁国造成清朝的经济衰退和国防空虚新兴的消费需求推动资本主义成长
文化禁锢使清朝学风僵化新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选取中西相互关联的信息,以“文明兴衰”为话题,结合影响文明兴衰的相关因素,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