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10年1月,各省请愿代表向清廷提交请愿书,要求“速开国会”,清廷发布上谕委婉拒绝。同年5月和10月,地方代表再次请愿表达同样诉求,遭清廷遣散。请愿活动的失败
A.反映了清政府拒绝改革B.加速了革命形势到来
C.表明了立宪派力量削弱D.增强了清政府的权威
2021-12-29更新 | 394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2月调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0年后,清王朝感到军备落后,企图改革官制,加强军备,遂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另设置督办政务处,以军机大臣领督办事,参与大臣无定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会议政务处,隶内阁,以各部尚书为内阁政务大臣,其属员有提调、帮提调、总办、帮总办各二人,章京八人,委员二人。为统一军制,编练军队,还设练兵处,以庆亲王奕䜣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练兵处设提调一人,下分军政、军令、军学三司,每司各设正使一人,副使一人,委员共十八人。光绪三十二年改革官制,练兵处并入陆军部。

—摘编自《中国历代军事制度》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改革官制,加强军备的举措,并简述其改革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王朝的上述改革措施。
2021-12-2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为1906年《北京画报》刊出的《恭贺立宪》,再现了当时学生队伍举着大清龙旗和“日新学堂”“恭贺立宪”的旗子,途经《中华报》等新式报馆时喜气洋洋的场景。半个月后,赞成立宪的《中华报》因涉嫌质疑立宪虚实被清廷查封。由此可知
A.清廷统治基础正在萎缩B.晚清新学主导社会发展
C.改良主义顺应时代潮流D.民众参政意识不断高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初期,留学生通过归国考试获得功名,或进入清朝翰林院等学术机构,或进入各级行政机关。这样,一批不见经传的留学生迅速崭露头角,被推上了社会大舞台,成为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阅读如下1905—1911年留学生获得翰林、进士、举人人数统计图。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留学生成为政府中坚力量B.清朝统治危机得到缓解
C.彻底改变了政府官员结构D.政府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度(缓刑)和假释制度。对《大清新刑律》的认识,最准确的一项是
A.根植于中国传统礼乐教化B.成为中国宪法性文件的滥觞
C.反映了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冲突与融合D.体现了“预备立宪”倡导的近代法制精神
2021-12-21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广东专用)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0年,清政府在北京筹建议会性质的中央机构资政院,由钦定议员一百名和民选议员一百名组成,钦选议员由皇亲宗族,王公世爵,各部衙门官员组成,但由于缺乏宪政知识,这部分人在资政院中多无所作为,而民选议员多为立宪派,一度左右资政院,由此可见资议院的出现
A.反映了民主共和已是大势所趋B.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彻底暴露了清末新政的虚伪性D.使得立宪派获得了政治主导权
2021-12-19更新 | 64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广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6年,张之洞主持赎回粤汉路权后,粤总商会认股180余万股,随后认股者源源不断,完成了粤汉铁路的商办。这说明该地区
A.成为了列强侵华的重心B.民众爱国意识的高涨
C.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较快D.走出华夷之辨的禁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清末新政时期,政府推行了边疆治理改革,如将东北地区改设行省,祛除其"满洲故地"的种族属性,对内渗透中央权力,对外与日俄争国家主权。该措施从侧面反映出
A.边疆治理的强化B.边疆地区国家认同有所加强
C.边疆危机的严重D.边疆地区近代化事业的推进
9 .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令人惊讶的是,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而是能够较平稳的实施。这说明
A.近代中国国民权利意识尚未觉醒B.教育形式内容革新渐被大众接受
C.人民不关心国家大事D.科举被废有效满足民众利益诉求
2021-12-01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戴鞍钢在《新政困局与辛亥革命》中讲到:清末新政不废弃君主专制,幻想通过细枝末节地修补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新政启动后,地方各级官员大多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新政实施的费用由中央向地方摊派,地方官员借机大肆搜刮,民众苦不堪言。材料表明清末新政
A.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D.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社会基础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