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令人惊讶的是,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而是能够较平稳的实施。这说明
A.近代中国国民权利意识尚未觉醒B.教育形式内容革新渐成社会共识
C.新式学堂激增改变旧式价值观念D.清末新政有效满足民众利益诉求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的中国,出现了创办实业、交通、通讯,举办新式教育,创办近代报刊的热潮,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事务日趋纷繁,由此揭开了晚清行政机构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1901~1905年为第一时期。1901年7月,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外务部由总理大臣、会办大臣、左右待郎组成,下设司务斤、和会、考工、榷算、庶务四司,俄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电报六处和清档房。1906~1911年为第二时期。1906年9月1日,清政府被迫宣布“仿行宪政”,并成立编制馆,由载泽、世续、那桐、袁世凯全权负责,至此,中央行政机构进入全面改革时期。

——摘编自姚琦《中国行政机构近代化的开端——评清末中央行政机构改革》


(1)概括清末中央行政改革的特点。
(2)简要评价清末中央行政机构改革。
2021-09-3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2年,光绪帝颁布上谕:“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这一举措
A.推动了贸易自由化B.有利于法制近代化
C.是维新变法的延续D.属于预备立宪内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编练新军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1905年湖北新军在黄陂募兵,招募的96人中有12个监生,24个秀才;各地新军将领也多由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官派留学生充任。由此可知
A.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B.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新式教育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新军成为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统治者已认识到,谁拥有“德”,拥有“民心”,谁就拥有“天命”。儒家不仅以天作为威吓和限制君主的力量,而且还以“礼”限制君主的行为。尽管儒家“天命”“礼教”思想中存在着制约皇权的因素,但观念不是法律,缺乏具体的针对性。相比于思想观念,谏诤制度、宰相制度、廷议制度等制度层面对皇权的制约最有约束力。

——摘编自赵燕玲《论中国古代皇权制约理论与制约机制》

材料二 1908年8月,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分为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关于“君上大权”,除了“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还规定:“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协议。”

——摘编自王洪涛《论清末新政中的制度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制约皇权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末新政中君主权力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
A.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B.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C.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D.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4年《时报》刊载评论:“今日中国之言革新者,不论保守党、进步党、急激党,莫不公认教育为当今唯一之问题矣。即就教育而论,不论官立学堂、民立学堂,莫不公认师范为当今唯一之急务矣。”这反映了当时
A.清末新政以教育为第一要务B.各政治派别的救国主张趋向一致
C.科技救国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时代变革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8 . 1910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 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实行开设议院,组织内阁,编订宪法条款。”这反映了
A.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B.清朝改变了反动本质
C.三民主义的革命要求D.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代书院中,历史教材主要为传统纪传体史书。1901年,清政府采用日本人编订的新式教科书,遭到诸多学者强烈反对。两年后,借鉴日本教科书历史分期、章节体例和叙事方式的学者自编教科书成为主流。学者自编教科书旨在
A.反对日本学术垄断B.配合反清斗争需要
C.创新史学研究方法D.塑造新的国民精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2021-06-08更新 | 8750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六)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