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
A.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B.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C.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D.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 . 1910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 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实行开设议院,组织内阁,编订宪法条款。”这反映了
A.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B.清朝改变了反动本质
C.三民主义的革命要求D.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代书院中,历史教材主要为传统纪传体史书。1901年,清政府采用日本人编订的新式教科书,遭到诸多学者强烈反对。两年后,借鉴日本教科书历史分期、章节体例和叙事方式的学者自编教科书成为主流。学者自编教科书旨在
A.反对日本学术垄断B.配合反清斗争需要
C.创新史学研究方法D.塑造新的国民精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2021-06-08更新 | 8675次组卷 | 4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光绪帝1898年颁布上谕称:“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着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酌核办理。惟须祥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这表明当时
A.意在以自主开放来应对侵略B.吸取庚子事变教训,实施新政
C.力行改革来推进中国近代化D.全面推行开放,维护国家主权
2021-05-28更新 | 44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推行新学制后,出现了各种新式教科书。1903年文明书局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课文:“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曰: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独牛然,人亦如是。问何以为人役,问世界以何等人为最苦?”这一内容旨在
A.宣扬上下尊卑等级秩序B.推广白话文和新文学
C.主张开启民智救亡图存D.论证剥削压迫合理性
2021-05-23更新 | 8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5-1907年,北京出现了创办阅报社的高潮,推动白话报和白话文走向街头、寺庙和茶馆。阅报社大都由官宦子弟或旗人创办,部分旗人在茶馆免费讲解内外局势,宣传国民意识,一些宗室子弟也积极参与其中。这反映出
A.变革成为时代发展潮流B.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C.清末新政促进民族融合D.政府主导社会生活近代化
2021-05-22更新 | 46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番禺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1年6月5号,清廷谕整顿翰林院,斥责该院“专以诗赋小楷为功,弊精神为无用,而经世之务,或转不暇考求,殊非造就人才之意”。清廷谕整顿翰林院反映了清政府
A.传播维新变法思想B.举新政急需新式人才
C.意欲进行科举改革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2021-05-17更新 | 21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在大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不断扩大其职能。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原则,即议会是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联合成17世起中朝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进行反封建王权争,通过内战确立了自己的治。“光荣革命”后,议会过《权利法策》,确定了近代议会制度的大框架,确立了议会力高于王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此后30多年间,是美国议会制度的“黄金时代”,“议会主权”达到鼎盛。

——编自间照祥《英国政治刺度史》

材料二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一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载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07年清朝户部印刷局引进了当时西方的钢凹板雕刻技术,后又聘请美国等外籍专家培训了一批制钞工匠,印制出中国印钞史上第一款富有科技含量且不易仿造的纸钞-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如图).这反映了
A.清政府放松了金融管控B.货币发展的近代化趋势
C.钞票成为主要流通货币D.清代商品经济繁荣发达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