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末唐初,经过10多年的战乱,社会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作为官僚统治集团的封建士大夫阶层,经过隋末农民战争的打击,政治上多“不乐仕进”,由此造成唐初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官不充员”的局面。·“师徒怠散”,学校废弃,一派凄凉景象。……自汉代以来,被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为正统地位的儒学,在汉末至唐初以前的数百年间,始终处于“不兴”状态。

唐初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是经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相继完成的。……武德二年六月,高祖在一道诏书中说到“联君临区宇,兴化崇儒,……宜令有司于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太宗即位后,继续奉行这一政策。唐初学校袭隋旧制,唐太宗即位后,在保留其合理成份的同时,着重就其不完善处进行改革。贞观二年特置书学,以后又开设了律学,其学习的内容已不是靠研习儒家经籍为主,而是以书法、律令等专门知识为主课,用时兼习其他文化知识。太宗即位后,组织人力,广求天下图书。他即位之初,便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多达余万卷。此后命群臣着手对秘府所藏群书进行校勘整理,以便为后世子孙留下较好的读本。

——摘编自段塔丽《唐太宗贞观年间文化教育制度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文化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文化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22-05-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2届普通高中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7年伦敦大学委员会批评牛津、剑桥大学过于偏重神学与古典文学等自由教育,疏于医学与法律等专业教育,为此,提出伦敦大学办学原则与课程体系。“鉴于不信奉国教者的人口如此之多,其掌握的财富如此之雄厚,鉴于英格兰人中生活闲适、财富中等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大,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在这个机构,用合理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教育,所有教派的信徒均无入学资格的限制。这里将安排三类课程,一是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课程,二是带有装饰功能的课程,三是属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增加的新课程主要是现代语言学科与新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这种模式下,到1851年,伦敦大学的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形成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邓云清《伦敦大学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98年在总理衙门筹议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非常注重科学课程的设置,正式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仅设有仕学院及附设中小学堂,分为“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科学课程竟一门没开。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年恢复开办。1902年春,大学堂正式进入了“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向东,由欧美向日本的转变”。19081909年,原先招聘的日本科学教习合同期满,全部离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科学课教师队伍大都由本国教师构成,为大学堂科学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师资基础。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政府正式更名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学建立的背景及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大学堂前后发展有何变化,并分析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作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提倡军国民教育的德国战败,军国民教育的衰落就成为必然趋势,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随着实用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一些教育团体为改革大做舆论宣传。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仿效美国颁布了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1923年9月,公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正式将体操课改名为“体育课”,规定初中及高中分别加授卫生、生理等科。对体育课学时做如下分配:小学体育课占总课时的10%;初中体育课为16学分(其中,生理占4学分);高中体有为10学分(包括健身法)。(注:《课程标准纲要》规定半年内每周上课1小时为1学分)。体育课程内容以田径球类运动、游戏等为为主,并一律清除了兵操。

——摘编自萍国吴等《近代体育课程改革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壬戌学制”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萌芽
1898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正式诞生
1904《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某学制)颁布。该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进行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正式确立了我国近代性质的高等教育制度
中华民国时期在已有大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发展完善,建立了一些与近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大学。其间,蔡元培以“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的改革最引人注目,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使自由研究学术成为一种风尚,学校面貌提然一新

——摘编自张传火遂、朱璋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四次重大变革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初到一战前,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对近代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时代的要求下,近代大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其表现在大学的职能、课程、学生身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近代大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是与民族国家兴起相联系的过程;是世俗化的过程;是相互模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

——摘编自牛长松《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从单一走向多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民国初期中国高等教育得以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初到一战前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培养了许多人才。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这对宋代学术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书院对学生入学不做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的独立自由、天赋人权、男女平等思想通过戊戌维新思想解放的浪潮也波及了女性世界。在新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妇女认识到“男女平等,各有独立之权”,她们向往西方国家妇女在教育、法律、工作、婚姻甚至参政等方面的权利。妇女自身所以受到沉重压迫迫使她们深切认识到:要改变在家庭、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就必须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技术。这种发自内心的迫切要求激励着广大有志女子勇敢的跨出国门,奔向先进的西方求学。

——刘杰:《浅谈中国近现代的女子留学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特点,并简析宋代书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女子留学的原因。
2022-05-20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前,不论公立、私立,还是教会主办的大学,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和平津等几个主要城市。抗战期间,中国的大学教育备受敌人侵略摧残,损失巨大。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祖国的大西南、大西北成为高等教育的中心地区。

材料二   1938-1945年大学专科以上学校统计表

学年度学校数(所)学生数(人)学年度学校数(所)学生数(人)
19389736180194213264097
193910144422194313373699
194011352376194414578909
194112959454194514583498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伟、韩梦洁《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地域非均衡布局考察》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时期高校内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和扩建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则抗战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2022-05-22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1年开始,中国留美幼童开始陆续回国。归国后的学子积极改造中国社会,并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把近代风气带进政府部门,冲击着封建官僚旧习,尤其是在抵制贪污、求真务实、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方面效果较为显著,为近代中国政治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1875年赴美留学的梁诚,在晚清交涉赎回兴筑粤汉铁路权益的进程中作出巨大贡献,这件事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梁诚在美多年,深知美国政治运行模式,因此,他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美国各界的支持,请求他们支持中国的庚子退款要求,利用报刊舆论对美国政府和时任美国总统的老罗斯福施压。部分留美幼童又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民主化的建设潮流中,不断奋斗,不断前进,努力追求民主共和制度的实现。因而,他们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摘编自鲁涛《留美幼童与近代中国政治》

材料二   1950年,我国与波兰、捷克等5个东欧国家交换25名留学生,学习语言、历史等科目。从1951年起,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新中国开始正式较大规模地向苏联派出留学生,用以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改革开放后派出的留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之间,并对留学生的资格作了严格的规定,在选拔程序上则需经派出单位初选、全国外语统考、省级高教行政部门复审、教育部监察等四道关。1981年开放自费留学政策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留学人员对留学国别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选择趋向,人们的留学热情空前高涨,留学成为牵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社会热点,留学的动机也不仅仅是求学为第一,而是有了更多个人功利的考虑。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在中国出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另一个人潮开始涌现,这就是“海归”潮。

——摘编自张雪蓉《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留美幼童回国后为改造中国而努力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留学教育的变迁并分析其原因。
2022-06-03更新 | 27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压轴(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延安时期高校劳动教育的业态

行业分布相关史实
农业劳动1939年起,陕北公学负责何家山共2100亩的开荒任务。鲁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整队上山开荒,冼星海等教员也踊跃参与,并在劳作之余创作出《生产大合唱》
工业劳动1937年,延安抗大学生和陕北公学学生联合部分延安居民成立了工业生产合作社,从事衣被、鞋林,食品等生产。1940年起,中国女子大学设立手工业工厂,制造药丸、编织羊毛制品
商业劳动皖南事变后,行政学院公私合股经营大公商店;将消费合作社扩建成合作商店,并在三个分校开设支店;中国女子大学扩大了原合作社的食品部和日用品部并将自给有余的自制豆腐和豆浆出售盈利
校园建设劳动1937年,陕北公学初建时,师生们走上清凉山,抢起镐头挖客洞、筑讲台、修操场还在延安北门外修筑了一座可容纳八百人的大礼堂;中国医科大学全体师生一同开菜园,修教室、实验室、礼堂等

——摘编自吴叶林、潘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校劳动教育的构建路基与实践启示》

材料二 2018年的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提显示,全国6岁儿童近视率达14.5%,小学生达36%,初中生达716%:高中生达81%。此外,肥胖率增高,征兵体检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分析人士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青年学生缺乏锻炼,学校、家庭忽视劳动教育。虽然动教育与体育具有不同的表现彩式和目的追求,位劳动教育可汉从身心两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具有决定人存在和发展的本体性的意义和价值,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由之路。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不久后,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对学校提出了细化要求和专业指导。

——摘编自吕晓娟、李晓骑《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的助推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受到重视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对近现代中国劳动教育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五次大规模留学潮

时间代表人物留学概况和走向
18681896詹天佑
严复
1872年,清政府正式派遣了第一批学生留美开启近代中国留学潮
18961911黄兴
鲁迅
留学眼光转向邻国日本,产生了研究日本、学习日本的热潮。仅至1906年,留学人数就超过了一万人
19091924茅以升
梁思成
庚子赔款退还中国,由中国制定留美教育的议案,大规模赴美留学再度兴起
19121922周恩来
邓小平
中国青年学生到欧洲各国勤工俭学,出现留学欧洲的风潮。1922年,在法留学人数达1700多人
19231930刘少奇
朱德
中共旅欧支部从1923年开始派遣了一批学生去苏联深造。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的号召,一批进步青年被派往苏联学习,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留苏热潮

——摘编自陈一鸣、周杰、唐教成《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表中某一阶段出现中国对外留学热潮的原因和影响。
2022-02-06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