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政府于 1872 年颁布《学制》,规定女子与男子一样要入学接受教育。一批女性教育家开始崭露头角。下田歌子是日本“良妻贤母”教育的集大成者,也是日本第一位从事中国女性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下田歌子的女性教育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办以贵族女性为主的桃夭女塾,侧重培养良妻贤母。这是下田歌子进入教育界的开端,也是日本专门女子教育的起步。第二阶段:随着女子教育需求的扩大和地方私学的发展,昭宪皇太后设立皇族及上流女子的专门学校,任命下田歌子协助办理并代任校长。第三阶段:1893 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受此影响,下田歌子将女子教育的范围扩展至中下层妇女,并延伸到留日女子。

——摘编自甘康丽、叶宋敏《清末民国初年留日女性与明治维新时期新女性的比较》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下田歌子女性教育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发展的因素。
2023-03-1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届高三高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历史教育的内容和重心逐渐发生变化。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此书陈述专制政体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对于历朝开国君主的横暴和末代亡国的经过予以渲染,“以警国民之顽固未化者”。晚清时期历史教科书中一般以“人种”来叙述民族。辛亥革命后,李大钊指出只要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就都属于新中华民族。钟毓龙编的《新制本国史教本》以五族共和为纲,“其(指其他民族)与汉族接触冲突之处,亦一律平视,绝无轩轾”。历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教科书开宗明义讲述历史与国家的关系,指出“人必能对国家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而后谓之有人格”。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不少历史教材对我国民族强盛和衰落之原因,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等,“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 此外,教科书对近代帝国主义之侵略,外交政策之失败等,为“最为注意之点”,求振奋民族之精神,洗雪我国之耻辱。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严重,《殖民地独立运动》,《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教训》《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之类的著作出版增多,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类著述显现出重要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对“边疆”论述逐步课程化和专门化。有识之士主张强调边疆各民族与内地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民族外来说逐渐被摒弃。                                                  

——摘编自邓燕《时代主题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我国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2023-01-17更新 | 44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书院分布地区统计表(部分)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材料二   清代同光年间,书院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地多新设学堂、新设书院、改革书院。1890年,张之洞创办两湖书院,除了开设传统的经学、史学之外,还开设化学、博物和兵操等。1896—1898年间,湖南省至少有39所书院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改革。湖南巡抚陈宏谋拨出专款重修岳麓书院,规定书院要学习实学,学生每月参加两次考试,考试侧重与当时政治有关的题目。1901年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诏书,规定所有书院都改为学堂,并规定统一的学堂学制章程,至此,书院走完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摘编自谢丰《从书院到学堂的三重变化》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各个阶段并概括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书院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书院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1年清政府将书院改制为学堂的原因。
2022-05-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历史课程“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这说明民国政府注重
A.培养青年学生国家意识B.研究政治体制的改良
C.发挥史学求真教育功能D.扩大学生历史知识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战时内迁的学校,一部分迁回收复区原地,一部分留设后方;恢复战时停办的学校;为了鼓励战时迁至南方八省的沿海沿江教职工继续留在后方服务,供给其免费住房家具、加薪一至二成、补助探亲旅费等。这些举措
A.推动了收复区学校重建B.促进沿江沿海人才的培养
C.耗费了政府的大量资金D.利于教育恢复和均衡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书院的主管者称为山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其下还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堂长"和“讲书"",及维持教学纪律的“堂正"和“学录”。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材料二   13世纪末,人们开始以一种新颖的主动的态度来探讨教育问题。经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洗礼以及欧洲各国世俗学校的普遍建立,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远远不限于神职人员,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应进行了重大调整。……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对中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思想的批判与扬弃。……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把课程的重点由教材转向学生,主张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强调课程的设计应完全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摘编自孙雪《从“神本"到“人本”的转型——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观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教育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所示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本科课程设置对比表
时期科目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1913年)
修身、国文、格致、家事、裁缝、手艺、地理、历史、教育、图画、算学、音乐、体操
北京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
修身、国文、读经、家事、缝纫、手工、地理、历史、教育、图画、数学、乐歌、体操、园艺、习字、法制经济、化学、博物、物理、英语

A.民主科学成为价值追求B.学习内容反映男女平权
C.科目设置体现五育并举D.教育理念提升女性地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2年,法国教育改革规定国家直接负责的仅仅是最高等的教育培训,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向国家建设、尤其是军队和政府建设输送杰出人才。但拿破仑很快觉察到,在市属学校或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形成了非常激烈的竞争,他果断地削弱了地方政府和私立学校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1808年,高等教育实行改革,创立了5种类型的学科院系,这些学院的创立都直接与中学教师的培训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涵盖了中学教育的三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1810年,一项旨在加强公立中学地位的教育改革计划出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加强教育的垄断。它带来了公立中学入学率的增加。教育改革同样也涉及了初等教育。各大学区的主管负责监管本地的小学教育,在公立中学开设“师资班”的计划,目的在于培养小学教师。国家通过各地教育和行政官员监控教会学校的教学活动。这样便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民性的教育体制。

——摘编自王明利、鲍叶宁《拿破仑与法国的国民教育》


(1)据材料,概括拿破仑时期法国教育改革的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教育改革的时代价值。
2021-06-01更新 | 5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练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