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普法战争后,为了实现国家军事崛起,民族复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军事教育,以培养未来的“公民战士”。教育部携手军方和各民间组织,帮助初等学校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初等学校努力结合各门课程各自的学科特点,与体育课共同构建起一个多学科渗透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为法兰西民族在身心上双重实现“民族新生”,以及为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助力。

--摘编自曾晓阳《民族复兴视域下的近代法国初等学校军事教育》

材料二   始于清末的军国民教育思想是对近代国际军国民教育思潮的主动适应与学习。它顺应了当时中国人急图救亡的政治需求,得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雏新派的大力倡导。其重要内容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及军事知识的教育和军事技能的训练,重视学校体育,改善学生体质,使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大力宣传武人战功,进行爱国的尚武教育,以培养国民的民族观念和爱国精神。

--摘编自韩玉霞《清末民初的军国民教育》

材料三   1985年,教育部、总参谋部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训练试,点,要求将军事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年起,“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由试点转为全面展开,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军事课”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素质类课程,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程建《浅析普通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相关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初等学校军事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法国相比,清末军国民教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学校军事教育的认识。

2 . 材料   唐代在继承历代教育经验基础上,学校设置方面有许多创新。中央国子监下设六学:国子监收高官子孙,太学收中级官员子孙,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收低级官员子弟及百姓。各地方设州县学、医学、玄学等。唐初级私学有家学、私塾和乡村学校,以蒙学教育为主;寺院读书和私人讲学则以科考内容为主,属于高级教育。唐初规定教材是《五经正义》(即《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后演变成九经。各级学校考试分旬试、岁试和毕业试;常规的休假有旬假、田假和授衣假等。教育的繁荣吸引到日本、新罗、渤海等留学生,逐步形成了围绕大唐的“中华文化圈”,唐教育思想多元化为宋明理学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唐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学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学制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发展教育。西周时期就有“学在官府”之说,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垫、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款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美国大力支持私立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公办教育。1852年,美国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南北战争前,27个州中已有25个州设立了州立大学。南北战争后,各州普遍开办了公立中学。中高等教育中普遍去掉了神学内容,而增设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科目。从1870年至1890年美国普及教育经费增加了120%以上。1862年,奕䜣持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此后洋务派还创办了天津电报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与此同时,中国留学教育也得到发展。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120名学生赴美留学。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教会学校、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20世纪50年代,国家还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摘编自王绘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中美教育政策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政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向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疆阿勒泰先民以滑雪为谋生手段,而关于滑雪的文献记录迟滞一些。如,《隋书》载大兴安岭“地多积雪”,室韦人“惧陷坑阱,骑木而行”,即他们掌握了一些雪橇滑雪技巧;宋代始见滑冰记载,《宋史》称“冰嬉”,但当时冰雪滑行主要用于交通运输;明代,“冰嬉”逐渐发展为体育活动,1625年 (明末),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举行冰上运动会,先是冰球,后又进行滑冰表演,冠军获赏银二十两;清初,鉴于北京一入冬便风雪交加、十里冰封,王室每年十月便在北海冰面检阅八旗冰鞋营的滑冰技术,作为部队训练的内容之一。随着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一些冰雪运动也带入了内地。

——摘编自任海《中国古代体育》等

材料二   现代冬奥会诞生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87年挪威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滑雪俱乐部
1890年加拿大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冰球协会
1892年国际滑冰联盟在荷兰成立,随后举办子首届国际男子速度滑冰锦标赛
1895年现代第一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后,顾拜旦建议举办冬季奥运会
1908年夏季奥运会上增加了花样滑冰项目,但天气原因使冬奥会独立的呼声增强
1924年法国沙莫尼市承办“冬季运动周”运动会,现代冬奥会形成

从1928年起,冬奥会与夏奥会在不同国家同一年举行。1940年和1944年冬奥会因战争而取消,被取消主办权的正是轴心国——日本和意大利……从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起,通过奥运促进城市发展,向海外宣传民族国家成为申办主旨,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为此甚至不惜和英、美交恶。……1986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冬奥会与夏奥会“分离”,以两年为间隔交叉举行。1993年以后,每届冬奥会除了展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外,“奥林匹克休战”提案也生效,让全世界人民在和平的气氛中欢度盛会。

——摘编自季成《冬奥简史: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解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冰雪运动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冬季奥运会产生的背景及举办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高等教育改革是英国战后“福利国家”建设在教育方面的重要内容。1945年后,英国政府教育基金可以让90%的大学生获得政府津贴。进入80年代,政府迫于预算的压力,一再压缩高等院校教育经费;1985年以后,大学预算每年递减2%。1990年实施“学生贷款计划”,把高等院校学生的助学金制度改为贷学金制度,平均每年向每个大学生提供约420英镑的贷款。政府每年还拨出1500万英镑作为特别困难基金,由地方教育机构管理,以保证家境困难的学生能进入高等院校。政府规定大学须以学生注册人数作为绩效指标向中央部分争取教育经费。此外,政府还计划推出“速成学位”制,大学生只学习15个月就能参加工作,这样对大学的拨款可减少1/3。英国高等教育改革是从观念上分离服务融资与服务提供两种功能,以便在公共部门内形成竞争性的准市场,进而提高经济效率。

——摘编自《国际资料信息》<199608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2022-03-25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女子教育对于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派认为要救亡图存“非遍开女学以警醒之不可”。1897年经元善、梁启超等有志之士酝酿筹办女子学堂。18985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学堂一经正女学在上海诞生。初有学生二十余人,系815岁女生:10月末增设分校,次年初,两校学生增至七十余人。课程以《女孝经》、女红等为主,兼习英文、算术、地理、图画等。教学上“先识字,次文法,次读各门学问启蒙粗浅之书,次读志、艺术、性礼之书”由浅入深。对学生管理遵循“男女授受不亲”原则,以“培养贤妻良母为主”兼顾“使妇人各得其自由之权”的办学方针被后来女学堂普遍采用。戊戌变法失败致使经费陷入困境,加之当地地痞流氓起哄围攻女学生,学堂于1900年宣布停办。经正女学创立是男女平等思想在教育上的初步反映,在其带动下,广东、苏州等地相继出现中国人自办女学堂,截至1903年女学堂已达14所。

——陈彦卿《清末女子教育发展研究(18401912)》

材料二   第三共和国时期女子中学教育体系开始建立。议员卡米耶塞力促女子教育《卡米耶塞法》在议会通过,教育部长茹尔费里大力支持女子教育改革。1881年第一所国立女子中学在巴黎建立,随后鲁昂、费奈隆等地相继建立女子中学。18851910年间招生人数从4377增加到29000。《关于课程教学周学时安排的决定》规定女子中学学制五年,12岁入学17岁毕业。课程包括道德、法语、地理、外国语、数学、物理、绘画、家政、生理学等课程。前3年为必修课程,第4和第5学年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女子中等教育最初仅为少数来自新教、犹太中产阶级、上流社会家庭中年轻女子服务,试图在世俗政权下强化民主共和信仰。随着女子中学影响力不断扩大,更多女中学生来自政府职员、教师、小资产阶级、农民等社会阶层家庭。女子在接受中等教育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平等价值观以及发挥自我价值理念。

——陈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期(18701914)的女子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正女学堂的办学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相比,法国第三共和国前期女子教育的不同,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原因。
2022-03-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发出了外抗强权、内求变革的呼声。他们揭露封建“衰世”的腐朽,质疑儒家经典、科举取士的现实价值;首倡学习西方科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改革社会,抵御外侮,提倡学习“西学”,提出了新的人才标准:掌握西语,了解西技。这是中国近代人才观变革的开端。

——摘编自胡婵《洋务运动时期的人才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根据新的人才标准,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具体见下表

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简表

类别年代学堂名称地点创办人
外语学堂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奕䜣
1863上海广方言馆上海李鸿章
军事学堂1887广州陆师学堂广州张之洞
1890南洋水师学堂南京曾国荃
技术学堂1867福州船政学堂福州左宗棠
1887台湾西学堂台湾刘铭传

——摘编自王哲《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教师总数由899.4万人增加到1036.7万人,高校毕业生由16.5万人增加到60.4万人,科技人员总数1978年435.68万人,到1992年,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上升到 1759.7万。图书馆由1218个增加到 2558个,县级文化馆由2748个增加为2900个;1979—1998年获国家发明奖290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297项;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1992年的26651.9亿元。

——摘编自罗洪铁等《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洋务运动时期人才标准提出的背景,概括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创办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人才建设的历史启示。
2022-01-19更新 | 50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9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国家间的对立与竞争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受洛克、亚当·斯密等人“建立工业学校、劳动学校”,卢梭“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装斯泰洛齐“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的劳作教育”等思想的影响,1905年前后,德国“职业学校之父”凯兴斯泰纳提出:“我们必须站得高一点去领悟职业教育,使公民不致消失在工人、学者、艺术家、虔诚的教徒、农夫之中……一个在任何职业中能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国家成功的人才是有用的国家公民”。为此,他倡导组建新的国家学校——劳作学校,将劳作活动作为独立的教学科目,大量减少读、写、算、文学语言等课程,尽量多地安排手工劳作课。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实际训练,逐步形成了德国学校与企业结合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雏形。

——据庞世俊《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述评》

材料二   一战期间,倡导“教育救国”的黄炎培对美国等国进行了长达3年的教育考察。1917年回国后,他鉴于之前的实业教育“非教以农工商也,乃教其读农工商之书耳”,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他主张职业教育要为个人“谋生和服务社会”,以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通过中西文明的比较,他认为,“劳工神圣是吾人良心的主张”,于是“下决心为大多数贫民谋幸福”,倡导“把一乡村的改进,做全国改进的起点”。受其推动,民国初年职业教育走向了平民化。

——据钱民辉《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职业教育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凯兴斯泰纳相比,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不同,并分析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时期,理学大规模南传,理学家们藉助于民间书院以展开学术活动。在他们积极倡导下,民间书院的规模和数量得到极大发展,江西、湖南、浙江、附件诸省创建的书院数目亦为全国之最。许多书院的主教者既要求士子们重品德修养,又不排斥科举。明初统治者在教育方面,重视发展官学而禁抑书院。这样,明初百年间书院归于沉寂。明中叶以后书院渐渐兴起并达到极盛。书院教学除继续使用“五经”外、尤重《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四书”,其地位往往高出“五经”,成为更为重要的教材,并期许读书人从中“求圣人之意,以明夫性命道德之归”,“明人伦”修养心性。程朱学派在社会意识形态占据了统治地位,影响广泛久远。

——朱汉民《宋明理学和古代书院》

材料二   新的大学和学院在英国19世纪20、30年代开始出现。1826年创立的伦敦大学,以理学系和工学系取代传统大学中的神学系。从19世纪中叶开始,英国相继成立了四所著名的女子学院一女王学院、贝德福得学院、北伦敦学院和彻腾翰学院。19世纪后期,在德国近代大学影响下,英国传统大学也开始从事物理学、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绝大多数新兴城市学院或大学虽然没有取得与传统大学同等的学位授予权,但他们可以发放职业资格证书。18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技术教育法》,规定地方当局有权征收技术教育税,用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同年,英国政府首次对牛津和剑桥大学进行直接财政拨,鼓励两所大学进行教育和科研。到1900年时,英国大学生人数约为2万人,高等教育开始从少数“精英”范围的宗教界、政府部门和古典学术领线护展到了科技界和工商业部门。

——摘编自张瑾《试析英国19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明朝书院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相对于宋明书院教育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书院与传统教育

材料一   中国书院教育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唐,两宋是巅峰时期,不仅数量剧增,还创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据可靠史料,主持岳麓书院的山长共55位,大多是学派首领、著名学者和教育家。1026年,范仲淹做了应天书院的主持人。他明确匡扶“道统”的教育宗旨,确定了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才之目标,使得书院名声大振,精英辈出。嵩阳书院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不仅吸引了四方生徒来此求学,更会聚了众多名儒来此山村幽静之地开坛讲学。二程在此讲学十年,司马光的经典名著《资治通鉴》(第9~21卷)也是在这里完成的。1181年,白鹿洞书院邀请陆九渊讲座,演讲之成功竟让听众泪崩。在宋代,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了,并没有诞生传授自然科学理论和知识的书院,这是非常可惜的。

——摘编自刘道玉《论古代书院教育模式的复兴》

材料二   宋代书院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以其独特的教育和管理形式存活于科举和官学盛行的封建社会体系中,并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当时社会教育的补充,为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在民间的普及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作为教育中心以及学术研究中心,宋代书院的繁荣也带动了理学的兴起。整个宋代理学的发展几乎是和书院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理学大师,如我们熟知的朱熹、程颐、陆九渊等人。而理学作为一股新兴的思潮,代表了中国学术史上最具理论色彩的儒学,活跃了整个宋代的学术理论,不仅为宋代学术注入新鲜血液,更为整个中国学术带来了不一样的声音。

——摘编自张晓荣、叶美兰《宋代书院发展的背景及其特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宋代书院教育的兴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