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的张伯苓,不仅是教育家,也是体育家。在他创办的学校里,体育真正摆在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幼年体质孱弱,在进入北洋水师学堂后,就格外重视这所军事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了自己的体质,使他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门知识的学习中。近代中国是落后的,这种落后也体现在体育上,张伯苓提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同时张伯苓还认为“研究问题,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标志首先体现在身体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上,只有在身体上自立才能进一步实现行动自立、经济自立和精神自立,而身体上的自立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的。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张伯苓力倡“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的思想。

——摘编自王彦力《张伯苓;中国注重体育第一人》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张伯苓力倡体育教育思想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体育教育思想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在长沙合组临时大学。之后,因长沙连遭日机轰炸,学校又西迁昆明。1938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仅存在了811个月,但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因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国内外教育界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国外有学者赞扬说:“西南联大的历史将为举世学术界追忆与推崇……联大的传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可继承的一宗遗产。”

——摘编自丁则民《回忆我国一流学府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材料二   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习近平《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南联大办学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云南大学为代表的边疆高校的历史性贡献。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校办学使命的理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惨遭列强瓜分的中华大地和晚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大力推崇尚武精神培育的军国民教育理念进入中国。随着军国民教育思潮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以兵操或兵式体操为形式的军事教育活动。1903年,年仅18 岁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邹容在《革命军》中强烈呼吁"全国男子有军国主义之义务"。1903年,南京陆师学堂成立了军国民教育会,陆师学生章士钊、林立山等人分任教练,志愿入会者共96人,分为8个小队,早晚训练。1904年清政府颁发了"癸卯学制",根据"癸卯学制”的规定,全国各类学校从小学堂到高等学堂,直至大学堂都要开设兵式体操课程,主要包括柔软体操、各个教练、小队教练、中队教练、枪剑术、野外演习及兵学等。1907 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接受国防教育的在校生为100万左右,民国初年则达到约293万人。

——摘编自陆华《清末学校国防教育的滥觞》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肃清反革命武装、恢复发展生产的同时,国家对民众进行爱国、保国、爱军、拥军和实行普遍民兵制的国防教育。朝鲜战争和和平解放西藏时,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国防教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几次边境战后,对全国军民进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主权和加强战备的国防教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和平建设时期的到来,国防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如鼓励青年学生报考军事院校,高校和中学进行军事训练,地方党校把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课程,组织边防英雄模范人物巡回报告,确立国防教育日等,加大了全民国防教育力度。2001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国防教育法》。

——摘编自刘俊平《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国防教育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后国防教育的影响。
2022-12-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普通高中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4 . 材料   吴贻芳(18931985年),曾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23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办学经费完全依赖外国教会,她重新解释了校训“厚生”的含义,强调“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帮助他人和社会”。她改变了“三从四德”的女子教育内容,制定了严格的考试招生制度及学籍管理规定,同时,又实行弹性学分制。抗战时期,吴贻芳以“努力读书,后援抗日”为教育宗旨,增设了家政、儿童福利和社会系等社会服务类专业。她坚持教育应着眼于人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综合性,主张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她认为学校不仅应关心学生的学业长进,而且也要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付出全方位的关怀。她说人格教育的实现,学校尤其应当注重慎微的陶冶,才能使学生整个的人生有良好的发展。她平时能够以身作则,小到日常言谈举止,大到国家使命,都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摘编自詹丽萍《吴贻芳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吴贻芳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吴贻芳教育思想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延安时期高校劳动教育的业态

行业分布相关史实
农业劳动1939年起,陕北公学负责何家山共2100亩的开荒任务。鲁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整队上山开荒,冼星海等教员也踊跃参与,并在劳作之余创作出《生产大合唱》
工业劳动1937年,延安抗大学生和陕北公学学生联合部分延安居民成立了工业生产合作社,从事衣被、鞋林,食品等生产。1940年起,中国女子大学设立手工业工厂,制造药丸、编织羊毛制品
商业劳动皖南事变后,行政学院公私合股经营大公商店;将消费合作社扩建成合作商店,并在三个分校开设支店;中国女子大学扩大了原合作社的食品部和日用品部并将自给有余的自制豆腐和豆浆出售盈利
校园建设劳动1937年,陕北公学初建时,师生们走上清凉山,抢起镐头挖客洞、筑讲台、修操场还在延安北门外修筑了一座可容纳八百人的大礼堂;中国医科大学全体师生一同开菜园,修教室、实验室、礼堂等

——摘编自吴叶林、潘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校劳动教育的构建路基与实践启示》

材料二 2018年的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提显示,全国6岁儿童近视率达14.5%,小学生达36%,初中生达716%:高中生达81%。此外,肥胖率增高,征兵体检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分析人士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青年学生缺乏锻炼,学校、家庭忽视劳动教育。虽然动教育与体育具有不同的表现彩式和目的追求,位劳动教育可汉从身心两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具有决定人存在和发展的本体性的意义和价值,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由之路。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不久后,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对学校提出了细化要求和专业指导。

——摘编自吕晓娟、李晓骑《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的助推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受到重视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对近现代中国劳动教育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复兴汉代教育传统,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教育成果,全面地加以发展,使学校教育达到了新的发展高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均服从或从属于科举考试。唐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学制体系。中央设国子监总辖各学。地方官学-府州县和专门学校也很发达。唐代出现了律学、书学、算学等门类多,范围广的实科专门学校。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20世纪初,教育救国思潮得以发展,各种报刊上宣传教育救国的文章连篇累牍,“今日之世界,竞争剧烈之世界也。……争之为道有三,兵战也,商战也,学战也。而兵战、商战其事又皆本于学战”;认为教育乃“强国势之起点”“国家的强弱全在教育的兴废”。清末新政期间,随之出现了创设断式学堂的热潮。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   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的基本方针。

——摘编自马宝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的价值取向历史演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教育救国思潮宣传的主要观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2-05-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萌芽于唐末,经唐末五代至宋初逐步发展成以私人创建为主,聚书研修、讲学授徒的独特的教育形式。

宋代,国家重归统一,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士心开始向学,由于统.

治者忙于拓疆守土,无暇顾及兴学建校之事……因此在建国近百年的时间里,官学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正是在此背景下,书院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获得较大的发展,并确立了自己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地位。

宋代书院普遍订立了比较完备的条规,这是书院制度化的重要标志,其中朱熹亲自拟订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书院学规的典范。……咸平四年(1001年),朝廷赐予岳麓书院儒家经典和注疏,以及《史记》《玉篇》《唐韵》等书籍。平时由儒士讲课,考试则请县官或通过了科举考试的人主持。

——摘编自《中国古代书院制度》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侵略者除了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之外,还采取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教会学校就是文化侵略的一例明证。事实表明,西方教会对于兴教办学有着极为明确的认识和目标。他们就是要通过教会学校,培养学生接受“西方文明”,使之成为“捍卫和促进”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有效力量”。西方教会在近代中国所办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宗教(即《圣经》)、外语(主要是英语和法语)以及西方国家的各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教会学校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整理自《近代中国教会学校论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与近代教会学校教育的不同点及它们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与近代教会学校教育的历史作用。
2022-03-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初,朱元璋废除书院制度,专一扶持设置于中央、府、县、乡的官学。然而,官学在运行中逐渐出现制度废弛、学风败坏等诸多问题。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礼部议准于各省设置整饬士习学风、监督地方学政的“提学官”。部分提学官试图打破职权所限,在官学之外别建书院。这一行动始于天顺年间,终于崇祯,建立起来的百余所书院遍布两京十三行省。书院有衙署、祭祀、聚徒讲学三大类型,影响最大的是聚徒讲学型书院,其中的精英教育以省级书院成就最高。在此期间,一些王门后学相继担任各省提学官或参与书院的讲学活动中,并将开放的讲会制度(以聚会形式组织讲学)引入其中,瓦解了官学体制中的师生秩序,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赵伟《明代提学官的书院建设与张居正的学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提学官所建书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提学官进行书院建设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政府为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而设置学校,这就决定了此类学校是招收达官显贵子弟入学的官办学校,等级身份的高低因此成了能否进入官学就读的首要条件,而德、智等素质则变为次要或可有可无。随之而来的是,学校在教育教学上以科举选官为主要目标,这使得教材和课程设置及考试均由“家法”变成了“官法”。为了达到按统治者的意图来选择官员的目的,主要以财政拨款为官学经费主渠道,但拨款时没有突出学校这一对象。

——摘编自毛礼锐等《中国教育通史》

材料二   北宋时期,学生入学与在校期间的道德品质、知识水平都受到重视并得到考核,而且北宋政府关注贫寒子弟教育问题。作为实现培养实用人才重要手段的教育教学,北宋对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力改唐代呆板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北宋把学校教育当成一种独立的事业来对待,采取财政拨款与其他渠道并举的体制,特别是学田制、房租屋课、社会集资办学,而且还明确了拨款、筹措经费的对象是学校。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时期官学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官学制度发展的影响。
2022-03-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美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得到广泛关注。1906年全美各地的职业学校逐渐兴办,每个州设有一所工业或农业专门学校。1917年,美国组建联邦职业教育局,各州设立教育委员会,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相关事宜。职业教育的经费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到1918年,美国中央财政补助费用达到747余万元,州政府及地方政府拨款超过1977万元。职业学校在培养专业技能课的同时,还要求“每个儿童,每个星期必有一点钟(一个小时)习公民学、卫生学、修身学、社会法律等科,至四年而后毕业焉”。民国初期国内教育界对美国职业教育的介绍,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朱鸿翔《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播:以美国为例》

材料二   198010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积极恢复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19835月,国家要求把部分普通高中改变为农村中学,注重对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在津、鲁等地设四所技工师范学院,专门为技工学校培养师资,以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使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普通教育办学体制分离,以法令形式确定了“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随着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国家教委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更为明晰,至1998年,全国高职教育招生43万人,在校生为117万人,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达432所。

——摘编自朱德全、石献计《从层次到类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百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2-03-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