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夏朝以来,就有了庠、序、校和学等教育机关。“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子弟能入学校学习,而劳动人民子弟只能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跟长辈学习一些为人之道和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在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中,其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

——据《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古代儿童启蒙读本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

材料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真实写照。这一情况在19世纪60年代因新式学堂的出现有所改观,当时的学校开设有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行军布阵等课程,特别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更是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

材料四: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统计图表


(1)据材料一述评孔子的办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有关信息。你对此有何看法?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什么趋势?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四状况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2 . 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职位面向所有公民,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平等竞争,择优录用。这反映出该制度(     
A.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B.扩大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
C.受到两党或多党政治制度的影响D.赋予移民和妇女公平竞争的权利
2022-12-30更新 | 297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4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18501870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材料三   1979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如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链接起来。“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

——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评析19世纪以来英国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中国颁布《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背景及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学者克拉克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科举考试制度创立于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2022-03-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对士的需要激增,于是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私学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巨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自由讲学,各具特色;成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坛……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出生于今安徽的文翁来成都任蜀郡守,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汉书·循吏传》),遂将教育文化事业放在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大显,人才辈出,风气大变。“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汉书·循吏传》)

——摘编自袁庭栋《天府的记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初年文翁兴办教育的特点及其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限制势家与孤寒竞进”,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
A.提升用人取士信度B.提高基层官员地位
C.选才标准开始变化D.推动词曲文学发展
8 . 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上任后,既筹办了以西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求是学堂,又扩建了“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的敬敷书院。当时邓华熙扩建敬敷书院的客观意义在于
A.保护和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B.加强了对徽地学子的义理教育
C.保证了安徽对各种人才的需求D.缓解了传统势力对新学的压力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非常重视教育问题。苏维埃开办的学校教育面向大众;学校完全世俗化,不受教会干扰;学校教育不仅不收费,而且国家还给有困难的学生发放食物和衣物等;苏维埃还发起了扫盲运动。同时,在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基本在全国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除了要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外,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30年代,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建设,斯大林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要求学校加紧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公立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直接推动下而实现的。1790年代至1830年代,美国早期工业化蓬勃展开,欧洲的大规模移民潮汹涌澎湃,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而数百万外来移民也需要通过正规的教育以便能够顺利融入主流社会,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马萨诸塞州在内战前率先建立起现代教育体制:分年级教学、书面考试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政府利用税收支持的免费的现代公立学校教育制度建立。高等教育方面,宗教仍然发挥很大的影响。内战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逐渐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教育体制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强的实用主义特点。这种特点促使美国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以满足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当时欧洲国家的中学重学术,而美国的中学则强调大众化,把准备就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摘自李剑鸣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北美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美国教育和20世纪初苏联教育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教育制度对各自社会进步的影响。
2021-08-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教育的变革反映了社会的变化。请根据材料及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论语》中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礼之用,和为贵。”


京师同文馆学生

5年,全国的高等学校有434所,是1947年的1.1倍。十年动乱,国家至少少培养100万大学毕业生。1977年全国有570多万考生参加了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经过1977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的招生考试,全国有40多万人走进大学校门。2001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464万人,是1988年的3.4倍。


(1)材料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孔子将这些主张作为其私学的教育内容,目的何在?孔子首创私学,对当时社会具有怎样的影响?
(2)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教育变革,并综合说明这些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作用。
(3)分析上述数据,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并就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21-08-1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仓头中心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