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2020·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为吏之道》中提出“五善”、“五失”。所谓“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勿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五失”则是“夸以迤”、“贵以大”、“擅制割”、“犯上弗智(知)害”“贱士而贵货贝”。

西汉时期,地方官“上计”薄记载主要内容已经成为“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据《唐六典》卷二《吏部·考功郎中》记载,唐代考课标准有“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指德、慎、公、勤。“二十七最”则是针对各个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宋代考课标准依不同职官有很多具体规定,如地方守令有“四善三最”。“三最”即“狱讼无冤、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赈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对监察官员有七事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晋藩《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汉唐三朝考课官吏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至宋考课官吏制度的作用。(9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6年8月,日本确立“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南北并进战略。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即准备“北进”进攻苏联。1938年8月,日本在中苏边境挑起张鼓峰之战,苏军几乎全歼一万五千日军。1939年8月,日军又在中蒙边界挑起诺门罕战役,苏军再次打败日军,日军伤亡和被俘者超过5万。1939年9月,欧战爆发。1940年,日本估计欧战很快结束,必须利用德国的胜利,抓紧时间南进。1941年1月,日本与苏联签订《中立条约》,标志着日本放弃了北进战略。1941年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再次决定向美、英、荷等国发动战争。次日,确定进攻珍珠港的时间为12月8日。是日,日军如期“南进”攻打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挑起太平洋战争。

——摘编自李世安《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最终确立实施“南进”策略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对二战形势的影响。(6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赵九章(1907—1968),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经竺可桢教授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他勤于治学,热心育人,中国一些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等都受过他的指导。1964年12月,赵九章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建议将发射卫星正式列入国家计划。经中央专委1965年5月12次会议和1965年8月13次会议研究批准,卫星正式立项。从1959年到1965年,赵九章在他所领导的研究机构里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火箭探空已进行了20多发的探测试验,取得了一批科学数据和一些技术经验;空间环境模拟实验室已初具规模;主要几项卫星预研课题已有较好的进展;空间科学研究也有了良好的开端。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赵九章简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九章的重要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赵九章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
2020-03-16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文科综合历史-学科网3月第二次在线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考试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规范汉宇标准字音,1375年,明太祖命宋源等人编成《洪武正韵》,成为明代官方韵书,在全国广泛传播。表《洪武正韵》刊刻情况一览表(节选)

刊印机构/人内府南京国子监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刘以节巡按河南监察御史张淮山东街王府四川蜀王府甘肃肃王府福建建宁书坊历代心一堂书坊广益堂书坊
刊印时间1575明初嘉靖末年151515481559不详刊印15821630

——据张志云《《洪武正韵)在明代的传播及其效用》整理

材料二   凡官员有莅民之责,其语言必使人人共晓,然后可以通达民情,熟悉地方事宜,而办理无误。……官民上下语言不通,必致吏胥从中代为传述,于是添饰假借,百弊丛生,而事理之贻误者多矣。……应令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转饬所属各府、州、县有司及教官,遍为传示,多方教导,务期语言明白,使人通晓,不得仍前习为乡音。则伊等将来引见殿陛,奏对可得详明,而出仕他方,民情亦易通达矣。特谕。

——摘自《大清世宗宪皇帝(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太祖规范字音的目的,并分析《洪武正韵》的传播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政府规范字音、语言的历史意义。
2020-11-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质检历史试题
3 . 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1861年

材料二   如下表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材料三   八年间,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在1942年至1945年,为了保证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的畅通,1500名中美健儿血洒长空。根据记载,其中就有联大的从军学生。

——百度百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同文馆创办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京师大学堂学科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南联大的创办与什么事件有关,并概括西南联大学生对社会的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教育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2020-08-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历史卷 05(中国史范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经过百余年的经营与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已相当完备,在我国和世界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附:《唐代学制系统图》


材料二 五代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传统的官学、私学均遭重创,一种新型学校——书院兴起。宋、元、明时书院进入兴盛时期。宋、元、明的书院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建,并为学校提供教学设施和一定的经费。但地方政府并不干预学校教学及管理,而是聘任社会名流尤其是理学大师担任山长(即校长),负责书院的教学及管理。如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曾担任白鹿洞等著名书院的山长。鉴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为节约开支,书院除山长外,专职的管理人员很少。许多管理人员是由学生兼职的,由山长在学生中挑选优秀者担任经长、学长等,参与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书院由于主办人名气大,加之不收费或很少收费,因而吸引了许多学子尤其是平民子弟前来求学,一些著名的书院在校生经常达到数百人甚至高达上千人。书院提倡讲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山长主讲儒家经典,然后引导学生探讨、争辩、论证。书院除了对学生进行儒家文化、道德修养教育外,还引导学生评论时政,针贬社会弊病。明末著名文人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汇聚了一大批社会正直的士大夫,号称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在明末反对黑暗政治和宦官魏忠贤专权的斗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书院新颖的办学理念受到近代以来许多教育家的赞赏。现在许多国内著名大学的校训就出自白鹿洞等著名的古代书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学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学制相比,宋、元、明时期的书院办学有何不同,并分析书院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0-08-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反腐倡廉,提高政府官员的行政能力和效率,是古今中外政治史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依照传统理论,从政之道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性,一个从政者应该是一个有德行、有责任心的人,这样的人居于官位,一方面能保证更大程度地发挥权力的正面效能,防止权力异化,另一方面,在“上行下效”的原理下,好的官德会形成良好的官风,好的官风又会带动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如果民众都能自觉效法官员的道德行为,天下之治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所以,儒家一贯秉持“有治人,无治法”的观点,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这一观点为后代执政者所普遍接受。

                              ——孙季萍   冯勇《中国传统官僚政治中的权力制约机制》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

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中国古代的人事制度,大体上包括了官吏的选拔、培训、任用、考核、融陟分类、体禄、体致以及监察等各项具体制度,如汉代的察举制和征辟制。从官吏录用制度的体系来看,官办教育性质的培训制度,通过儒家思想和僵滞的教育方式训练了一批又一批恭顺的奴才。从官吏任用制度来看,行、守、试等多种任用方式又加强了中央乃至皇帝对官吏的控制。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不断调整着中央集权同地方分权的关系。又如科举制,从培训制度来看,“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从任用制度看,除科举可获得任官资格外,门荫、捐纳、恩赐等多种途径都可获得任官资格。

——摘编自吴救练、侯大力《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结构与功能探析》

材料二 1928年10用,南京国民政府公布《考试组织法》,次年公布《考试法》,并于1930年1月成立考试院,以公务员为主的考试制度遂开始推行。这种制度“虽导源于往古而其精神技术则与往古者迎然不侔。初期多借镜日本,复采欧美新制,与我国旧制而柔和之”。考试制度大致可分为三种:公职候选人考试,任用人员考试,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如《考试法》规定,参加任用人员高等考试者的条件:国内公立大学、学院、高等专门学校或教育部认可的私立大学、学院、高等专门学校毕业并有文凭者;具有专门学校技能或有专门译著经审查合格者。…任用人员的考试科目按考试类别有区分,但都必须考《国父遗教》《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内容。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有数十万人,而大多数的公务员是没有通过考试,凭借各种关系而厕身于内的,这降低了考试制度的效用。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简要概括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与近代用人制度的共性,并说明古代用人制度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用人制度与古代相比有何优越之处,以及对当前我国用人制度的启示。
2019-04-0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将官德归纳提炼为忠言直谏、廉洁清正、公平公正、奉法循理、谨身率先、任人唯贤、体恤百姓、鞠躬尽瘁等内容,并采取多种形式赞颂清官廉吏和倡导官德规范。汉魏时代的刘动认为: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宋代包拯在《论取士》中讲:以贤知贤,以能知能。也就是官德考核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核人员的能力素养。对考评实行全程监督,是古代官德考评实践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中国古代的官德考核中,一般不采取秘而不宣、背靠背的方式,而是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朝廷统揽、分级实施、上计评议、考问结合、注重奖惩等目标一致、方法多样的方法体系。

——摘编自何元茂、郑元斌《中国古代官德考评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参与了政权。他们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廉价政府,以便提高行政效率,节约开支,能把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经济。然而当时的文官体制极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855年,帕麦斯顿政府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文官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并决定成立文官制度委员会,负责考试事宜,这一命令奠定了考试用人的组织基础,这种用人和晋升的方式又叫功绩制。1870年6月,格莱斯顿政府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样一来,剥夺了贵族垄断官职的特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这次文官改革,最终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也是世界上创立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现代的文官制度。

——摘编自王铭《英国文官制度述论》

材料三   西方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虽然宣称是民主、平等的,但其形式平等多于实质平等,种族、民族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务员录用的民主、平等难以真正实现。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退役军人应予照顾。录用公务员时,对报考者要从‘德’和‘才’两方面去衡量,二者得兼,不可偏废。”《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四章“报考资格审查”第十四条规定:“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这是与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息息相关的,与西方国家要求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形成鲜明对比。

——摘编自百度文库《关于中西方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及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分析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德考核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综合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19-04-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原名《训蒙文》,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其中对一些中国原有的名词做了如下解释
电: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
雷: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 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 ……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 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9 . 教育的发展变迁,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同时又受到时代的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摘编自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

材料二1881和1882年,法国政治家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于1881年6月通过,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二项法案于1882年3月通过,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摘编自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材料三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1)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育平民化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分析出现这些新特点的有利的政治、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分析这次院系调整的影响。
10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18501870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材料三   1979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如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链接起来。“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

——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评析19世纪以来英国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中国颁布《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背景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