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   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出现于废科举、兴学堂的急剧变革中,其发展轨迹深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废科举前,出国留学者为新学堂青年学生,士绅、官僚及女子留学风气未开。废科举后,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20名湖南留日女学生,年龄在20岁以上者13人,其中最大者已48岁,最小者仅14岁。士绅留学生年龄普遍较大。如:蔡元培首次留德已逾不惑之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的进士、举人,平均29.1岁。留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及文化、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对留学课程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904年,中国留日1300名学生中,习文科(包括法政、师范和普通科)者达1100余人,学武科者200余人。…1909年清学部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录用225人,即有168人习法政科(其中出身举贡监者128人),占总数的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者中习法政专业者均占60%以上。                                   

———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留学教育的特点。
(3)概括材料三的历史信息。综合上述材料,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概述中国教育的主要特征。
2 . 教育的变革反映了社会的变化。请根据材料及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论语》中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礼之用,和为贵。”


京师同文馆学生

5年,全国的高等学校有434所,是1947年的1.1倍。十年动乱,国家至少少培养100万大学毕业生。1977年全国有570多万考生参加了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经过1977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的招生考试,全国有40多万人走进大学校门。2001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464万人,是1988年的3.4倍。


(1)材料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孔子将这些主张作为其私学的教育内容,目的何在?孔子首创私学,对当时社会具有怎样的影响?
(2)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教育变革,并综合说明这些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作用。
(3)分析上述数据,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并就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21-08-1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仓头中心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3 . 数据中的历史

材料一   京津地区学龄儿童就学统计表

年份190319041905180619071908
学生数60003634468000109467148397180489
就学率0.10430.63201.18261.90372.58083.2081

——《教育杂志》(1910年第3期)

材料二   中日教育比较表

类别中国(1908年)日本(1902年)
学堂数学生数学堂数学生数
小学415901149710270104980604
中学(不详)3481424288391
师范581330725618842
实业1891361640136777
专门8416590182647842
女子(不详)190007017520
总计430881281908296055189976

——《教育杂志》(1910年第3期)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京津地区教育有何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初中日两国教育的状况。
2020-05-1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020·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为吏之道》中提出“五善”、“五失”。所谓“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勿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五失”则是“夸以迤”、“贵以大”、“擅制割”、“犯上弗智(知)害”“贱士而贵货贝”。

西汉时期,地方官“上计”薄记载主要内容已经成为“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据《唐六典》卷二《吏部·考功郎中》记载,唐代考课标准有“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指德、慎、公、勤。“二十七最”则是针对各个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宋代考课标准依不同职官有很多具体规定,如地方守令有“四善三最”。“三最”即“狱讼无冤、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赈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对监察官员有七事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晋藩《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汉唐三朝考课官吏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至宋考课官吏制度的作用。(9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6年8月,日本确立“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南北并进战略。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即准备“北进”进攻苏联。1938年8月,日本在中苏边境挑起张鼓峰之战,苏军几乎全歼一万五千日军。1939年8月,日军又在中蒙边界挑起诺门罕战役,苏军再次打败日军,日军伤亡和被俘者超过5万。1939年9月,欧战爆发。1940年,日本估计欧战很快结束,必须利用德国的胜利,抓紧时间南进。1941年1月,日本与苏联签订《中立条约》,标志着日本放弃了北进战略。1941年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再次决定向美、英、荷等国发动战争。次日,确定进攻珍珠港的时间为12月8日。是日,日军如期“南进”攻打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挑起太平洋战争。

——摘编自李世安《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最终确立实施“南进”策略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对二战形势的影响。(6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赵九章(1907—1968),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经竺可桢教授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他勤于治学,热心育人,中国一些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等都受过他的指导。1964年12月,赵九章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建议将发射卫星正式列入国家计划。经中央专委1965年5月12次会议和1965年8月13次会议研究批准,卫星正式立项。从1959年到1965年,赵九章在他所领导的研究机构里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火箭探空已进行了20多发的探测试验,取得了一批科学数据和一些技术经验;空间环境模拟实验室已初具规模;主要几项卫星预研课题已有较好的进展;空间科学研究也有了良好的开端。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赵九章简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九章的重要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赵九章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
2020-03-16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文科综合历史-学科网3月第二次在线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考试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学者国际关系研究文章历年分布图(国际英文期刊),数据来源:民国时期国际关系研究英文文献数据库,共179篇


材料二       民国学者英文期刊文章的研究议题表(局部)

阶段(年份)关注议题
1912-1920华侨问题、辛亥革命、民国政府的国际承认、留学生与辛亥革命、中美关系、门户开放政策、中国外交、袁世凯称帝与国际关系、国家平等
1921-1930国际条约、民主中国与国际、货币问题与国际金融、治外法权、国际化下的中国教育、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德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英关系、中比关系、远东局势、东北问题、蒙古问题、中东铁路、帝国主义、共产主义、国际地位平等、世界和平、国际正义、关税自主、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中国发展、中国复兴、中国民主、民族形成、军阀混战、国外驻军、内河航行权、租界问题、国民党对外政策、不平等条约、留学生团体、文化交流与冲突、青年问题、妇女运动、劳工运动
1941-1949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中日关系、远东局势、国际安全、国际同盟、国际制度安排、世界民主、国家平等、战后和平、战时政府、战争动员、中国外交、中国统一、中国民主、货币问题、国际金融、世界贸易、资源竞争、农业竞争、工业竞争、国际投资、国际援助、国家实力 、意识形态冲突、边疆问题、民族问题、世界文化、宗教交流、海外移民、国际组织、国际仲裁、国际和平、战争与道德、列强特权、关税问题、东京审判、中国内战、军事问题、通货膨胀、土地问题、文化与和平、文化交流、人口与和平、教育与战争、知识分子、留学生

——以上材料均摘选自《民国学人的大国追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学人国际关系研究文章发表”进行规律性探讨。(要求:能发现和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并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元明清时期书院统计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1-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南洋公学历年留学经费(1898 -1904年)


注:南洋公学为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设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其中,1902年留学美国的经费仅1134. 98两,实际只是公学章宗元1人费用,其余费用1901年已预支。留日学生1899年1月、成行,而经费开支始于1898年。1905年公学改属商部管理后,公学期间派遣的留学生经费改由直辖部门支出,故不在统计之列。规元,也称豆规银、九八规元。近代上海通用的银两计算单位。


上表能够反映南洋公学派遣留学生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021-08-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1984年体制改革前后部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情况的统计。由表可看出,当时体制改革的方向是
项目平均年龄(岁)大学教育比例(%)人员(数量)
时间
部长和副部长645838591000300
国务院厅和副厅局长5954355250002500

A.年轻化、知识化和精简机构B.知识化、红色化和革命化
C.年轻化、知识化和现代化D.年轻化、专业化和精简机构
9 . 据学者统计,从唐到清,大约开科709次,历史文献中有名有姓的状元有600人(另有599人、592人之说),其中有籍贯可考的,为448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状元数量及分布表(有籍可考者)


——梅介人《中国状元及其地理分布》

注:历代状元数量:唐朝141人、五代16人、宋朝118人、辽朝54人、金朝30人、元朝32人、明朝89人、清朝114人、大西国(明末农民起义张献忠在四川建立的政权)1人、太平天国3人。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状元数量及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10 . 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
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
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
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9-11-12更新 | 668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