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礼地官族师》中有“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埋葬”的记载。这一规定旨在
A.强化基层管理机制B.促进各民族间文化交流
C.解决民众邻里纠纷D.宣传儒家纲常伦理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书记载:夏太康失国是“为界所逐,不得反国(返回国都)”;商王太甲被辅臣伊尹“放之于桐宫”;周成王年少,周公旦“乃摄行政当国”;周厉王被逐,“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日‘共和”这说明在早期国家中
A.君主专削政体受到贵族冲击B.血缘宗法制度无法发挥作用
C.贵族政治维护了政权的稳定D.国君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时期,“明堂”主要是周天子祭天之所,一般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明正教之堂”,是为“天子之庙”。由此可知,西周“明堂”的设置
A.加强了对封国的思想控制B.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意在为王权披上圣神外衣
2021-11-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担任旧职的记载,如《师虎簋》铭文说“命汝更(续)乃祖考”,《善鼎》说“今余惟肇申先王命”等。这一做法
A.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
B.表明世袭制与分封制有矛盾
C.揭示了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尊崇地位
D.说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5 .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体现我国早期政治制度(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层层封授,等级森严D.带有一定的继承性
6 . 《礼记•表记》写道:“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灭商后,周公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命靡常”。这表明( )
A.西周的统治更具人文理性色彩B.商周统治者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C.西周治国理念摆脱了神权色彩D.商周治国理念大致上一脉相承
7 . 商王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
A.'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B.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D.宗教色彩较为浓厚
8 . 西周早期青铜器大盂鼎的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经验的历史,“我闻殷坠命……肆于酒,故丧师矣”。该铭文记载反映出
A.商周王权的神秘色彩B.以史为鉴的治国经验
C.青铜铸造的发展成熟D.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2021-10-3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过程性评价历史试题
9 . 殷墟甲骨卜辞中已有“王臣”-词,有的指商王的私兵,有的指协助商王进行占卜的人。而《诗经·小雅》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词义的变化
A.反映了官僚政治的逐步确立B.标志着文武官员与祭司的合一
C.是当时神权统治弱化的体现D.反映出王权对地方的影响增强
10 . 先秦时期生产力落后,人们信仰神灵,而统治者为巩固王权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是上天安排的,以得到民心。这说明夏商周时期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统治较为稳定C.神权处于统治地位D.注重人民利益
2021-10-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