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殷商时,商王依赖自称能沟通神人、上达民意、下传神旨的巫祝来统治国家,史官作为巫祝的一部分并为其服务;西周时,史官、史职秉承统治者的旨意,把祖先上升到近于神的地位,史官、史职逐渐发展起来,巫祝的地位下降。这一变化
A.标志着传统神权政治的终结B.有利于国家治理的人文理性化
C.助推史官记录君主真实言行D.说明了中央集权体制开始萌发
2 . 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特别是在祭器中发现,贯穿西周13位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不再出现让“神”决定一切的内容,更多的是围绕着赞美天佑、颂扬美德、军功记事、分封田亩、世代历史、先王训政等。这表明,西周时期
A.青铜铸造艺术得到发展B.国家管理意识发生改变
C.天道观持续衰落D.血缘宗法政治体系完备
2021-12-27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逸周书·商誓》篇记载了周武王对殷商内服的诰辞,说周伐商是执行上帝的命令和惩罚。又告知商朝的百姓是无罪的,有罪的是纣王。周武王说自己的命令出自天,如有不听天命而作乱者,就治罚于他。这说明周武王
A.治理国家赏罚分明B.用连带机制管理殷商内服
C.深谙宗法制的奥妙D.借助天命以构建统治秩序
4 . “国人”一词起源于西周时期,指的是居住在国都城内的人。“国人”有参与政治的传统,或决定国君的废立,或过问外交和战,或参议国都迁徙。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君主的绝对权威尚未建立B.国人参政决定了国家决策
C.原始民主制约社会的发展D.分封等级制度遭到了破坏
5 . 商周政体中,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遇到重大问题,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来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言论。从中可以看出商周
A.具有原始民主传统B.以民为本的儒家理念
C.保障民众言论自由D.君主集权受到了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先秦时期,玉瑞是指在以贵族为代表的人际交往中承担着“信”功能的玉礼器。西周的玉瑞深入到了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策命礼、朝觐礼以及聘问礼中都被广泛应用。由于身份、场合、用处的不同,玉瑞的形制、大小、配饰等均不同。这可以用来说明西周
A.国家治理凸显集权特色B.奴隶制等级秩序特色鲜明
C.政治大一统已初步实现D.分封制与宗法制密切结合
2021-12-03更新 | 33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青桐鸣联盟)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殷代后期,商王有意识地将自己与天帝联系起来,出现了君王由人间走向天上的趋势。对此,郭沫若指出:“帝的称号在殷代末年已由天帝兼摄到人王。”据此可知,当时
A.血缘政治趋向淡化B.王权神化意识强烈
C.等级秩序逐步形成D.商王实现高度集权
8 . 据考订,殷商时代的人认为天命将永远不离子孙;周人由殷商覆亡的教训中体会出天命靡常,恒无一定的道理,认为上苍鬼神是否佑助周王朝,并非上苍自己的决定,应该凭恃百姓的意志决定。据此可知,周人
A.萌生尊重祖先的意识B.具有敬德保民的观念
C.否定崇拜先王的行为D.传承天命靡常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周中期的史墙盘铭文突出历代周王的成绩,其后才讲到史墙自己的家族。西周晚期的叙述盘铭文与史墙盘的内容、主题相似,但家族的传承成了后者表述的中心,周王朝的世代发展则降到了次要的位置。这一变化反映了
A.青铜冶炼技术进步B.历史记载注重传承C.宗法体制走向崩溃D.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10 . 商周时期,居住在国都的人被称为“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周厉王暴虐侈傲,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召公以“防民之口,甚于防水”为喻,劝谏厉王听取国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厉王不听。“于是国(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这说明当时
A.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国人享有编户齐民权利
C.具有原始民主传统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