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商朝时,最高统治者多被称为“帝”,也被称为“王”,方国首领的称谓更加随意。而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任何诸侯和夷狄的国君不得称“王”,这种礼制规范在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周代文献中都得到了印证。由此可知,周代
A.等级秩序较商代更为森严B.礼乐制度有效地规范了社会秩序
C.分封制和宗法制开始结合D.王权与神权的结合程度有所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代君主与诸卿会商政事,通常在例行的早朝上进行,若有重大疑难政事,君主还往往召集众卿大夫临时集议。朝议者的资格都是由宗法身份和官职所排定,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参议成员的权利不容任意侵犯。周代的朝议
A.具有贵族民主色彩B.表明官僚政治制约君权
C.破坏宗法等级制度D.导致分封制度逐步瓦解
3 . 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是兽面纹,作为祭祀用品的形象的表现,呈现威严、神秘和服的力量;周代青铜器的装饰有了显著变化,总的艺术风格是质朴,富于韵律感和节奏美,和周代的礼制有很大的关系。这一变化反映了
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神性向人性的回归
C.周王权力高度集中D.商周奴隶制度繁荣
2021-05-26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南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商代卜辞中有“商不祀帝”(商朝人不向上帝祈求,也不祭祀上帝),“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记载;据《诗经•大雅•文王》载“商之子孙……,其丽不亿……,无念尔祖,修聿阙德……”,这说明周朝的祭祖,商朝的遗民也能参加。商周时期祭祀的发展变化表明了
A.神权与王权进一步结合B.华夏共同体的逐渐形成
C.分封制加强对地方控制D.商周政治制度一脉相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殷商时期,盘庚提出“罔不惟民之承保”“式敷民德”;西周时期,文王提倡“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这说明,商周时期
A.统治者推行“仁政”B.儒家民本思想受到重视
C.宗法观念日益强化D.养济保民思想既已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诗经》颂篇中就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昊天有成命,二后(文王、武王)受之”的记载。这类颂词
A.说明中国古代宗教正式形成B.旨在证明政权存在的合理性
C.说明古代生产力发展程度高D.保证了商周政权的内部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周初期,周公旦提出的天命观认为,政权的合法性是基于道德性的价值判断,而上天有裁判权。统治者承受天命,必须负起天命赋予的道德责任,而上天只以道德的标准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这一观念旨在
A.借助宗法制维护统治B.强调秩序安定取决于天意
C.彰显儒家的治国理念D.论证周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8 . 周初的革命者从牧野之战“前徒倒戈”的事实中,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
A.儒学居于统治地位B.出现敬天保民观念
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是商周档案保管和使用情况简表,由下表可见,西周
时间档案主管人员情况档案保管或利用
商朝巫和史官负责占卜、祭祀、文字记录,同时也负责保管档案,巫史垄断神坛、把持政坛集中保管在宗庙地区。将龟甲与兽骨分别保管,穿扎成册或按包保管
西周“六卿”中,史官主管档案工作,协助周王理政,其他各官也都掌管与其职务相关的档案,其地方机关均有官员掌管丁籍档案图版、盟书、谱牒这三种档案都设立副本制度,正本保存到宗庙,也是贵族子弟学习的教材
A.沿袭了商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B.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点
C.重视对贵族子弟进行儒学教育D.依据档案确立政权合法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周公在治理国政时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继承大功)”。由此可知,周公主张
A.借鉴夏商经验,维护统治秩序
B.吸取前朝教训,确立周王权威
C.发展夏商体制,实行家国同构
D.继承前朝规则,宣扬君权神授
2021-05-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1届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